鳥獸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教唆他人去做壞事,好比教猴子升木。受了人家的恩惠而不知報答,好比得到了魚,而忘卻了捉魚的器具。靠著別人的勢力為非作歹的人,好像是城社裡的狐鼠一樣。空有其表而沒有任何用處,和陶器做成的狗及用瓦料做成的雞,有什麼區別呢?
勢單力薄,能力不足,難以抵禦敵人,如同螳螂用它的前腳去擋車子一樣。人的生命短暫而脆弱,如同蜉蝣生於世上朝生夜死非常短暫。才能小的人難以辦成大事,就像越雞難以孵化天鵝蛋一樣,低賤的反而看不起那高貴的,好比鷽鳩嘲笑那大鵬一樣。
小人不明白君子的所想,就像燕雀不知道鴻鵠遠大的志向。君子不受小人的欺侮,就像虎豹不會受到犬羊的欺凌。
盜蹠飼養的狗,見了堯還是要吠他的,並不是堯不仁,而是犬隻認其主,比喻人各有其主。喜鵲做好了巢,斑鳩就把它佔據了,形容侵佔他人努力的成果而安享其成。爬到樹上去想要抓到魚,哪裡捉得到呢?這個譬喻是說行為與目的相反,是很難達到成功的。按照千里馬的圖像,去尋找千里馬,這圖像畫得格外好,世上找不到這樣完美的馬,比喻食古不化、拘泥成法辦事,恐怕要失去真實了。
兇惡的人又有勢力可以依靠,就像兇猛的老虎,背部靠著山的凹處,把利爪向著外面,那就沒有人敢去抓它了,是比喻說惡人依仗權勢,別人奈何不得。窮苦的人沒有地方可以投奔依靠,正如魚失去了水一樣,就沒有可以游水生存的地方了。陳彭年捷強記,諂媚
險,世人譏誚其為九尾狐。李克用驍勇善戰,因為瞎了一隻眼,世人稱他為獨眼龍。
趙高專權故意顛倒是非,指著鹿說是馬,欺騙君主。黃初平得了仙術,能夠呼叱石頭使其變成羊只。卞莊勇猛有力,能手擒兩隻老虎;高駢善,曾一箭
中兩隻大雕。
司馬懿懼怕蜀國就像懼怕猛虎一樣,諸葛亮輔佐漢室如同巨龍在天。鷦鷯在森林中築巢,只要一樹枝就足夠了。鼴鼠去河邊飲水,只要喝飽肚子就足夠了。微不足道易被拋棄的人,如同孤獨初生的小鳥或已經腐爛的老鼠一樣。一個人在文學上的造詣,為世人所景仰,就好比飛翔的鳳凰騰躍的蛟龍,聲譽是很好的呀!惠帝詢問蝦蟆鳴叫是為公還是為私,湯的恩德已經推廣到了禽獸。魚在鍋裡游水,雖然還活著,但是也活不長久了。燕子的巢築在軍營中的帳幕上,雖然能夠棲身,但是卻難以安穩的。少見多怪妄自稱奇,譬如遼東豕一樣。一個人的見識短淺、眼界狹小,如同住在井底的青蛙一樣,見到的只有井中的範圍,井以外的世界是看不見的。
父親品德低下,兒子卻很賢明,稱作犁牛之子;父親謙稱兒子笨拙,說是豚犬之兒。
高出別人一個頭,一眼望去特別顯眼,才華卓越出眾,好比鶴站立在雞群之中。配偶不相稱,私自相從,好比雌雉求雄雉的匹配。誇讚他人之子品格出眾,就說他是天上的石麟。君子傑出超凡,就稱他為人中的千里馬,比喻才能超凡出眾。住在堂上的燕雀,不知道災殃將來臨,比喻處境極危險而不自知;住在甕裡的醋蟲,哪能有多大的見識呢,比喻處所狹隘,識見怎麼會寬廣呢?馬牛襟裾指穿戴衣冠的禽獸,用來罵人不懂得禮儀。沐猴而冠是說獼猴戴了帽子,依然是猴子,用來笑人徒有其表,眼光短淺沒有大器量。本質是羊披上了虎皮,說人徒有虛名,譏諷人外表裝作強硬而內心卻十分虛怯。守著一株樹等著兔子來,是說人死守狹隘的經驗不懂變通,笨拙無能。
幫助壞人作惡就助長了他們的氣勢,壞人就像長了翅膀的老虎更加張狂。有遠大志向的人就像籠中的鷹,他們的志向是振翅飛上雲霄。
鮒魚困在乾涸的車轍中,等不及引來西江水,比喻人處境窘迫急待援助。蛟龍只要得到雲雨便會騰越天空,終究不是池中之物,形容有才華的人只要得到機會,就能大顯身手。執牛耳是說稱人居於領導地位。附驥尾是謙稱依託他人的力量,盼望他人提攜薦引。
鴻雁哀哀地叫,是悲傷災民離失所無處安身。狡猾
詐的兔子築有三個巢
,好比貪心的人巧於鑽營,善於為自己圖謀利益。因為馬走順風牛走逆風,這是彼此互不侵犯的意思,比喻事物之間毫不相干。常山蛇攻擊其頭部則尾部立刻回應,攻擊尾部則頭部回應,以此形容頭尾相應的事物。百足蟲死了之後,還不會僵掉,因為腳多(扶持者眾)的緣故。活了一千歲的神龜,死亡了之後,也會把龜甲留下來,用它來占卜非常靈驗。
雞口雖小卻能進食,牛後雖大卻專供排洩,故大丈夫寧為雞口不做牛後。士君子應有大志,豈願甘心雌伏,一定要奮發有為,時候一到定要雄飛。不要侷促畏縮如同車轅下的馬兒。不要萎靡不振,如同牛馬一樣被人驅使的僕從。猩猩能言,不脫走獸之類屬,鸚鵡能言,不離飛禽之本。人惟有懂得禮儀,才能免遭《詩經》中所言的相鼠這一首詩內的譏刺,如果僅是會講話,那與禽獸又有什麼區別呢?
註釋麟:麒麟,傳說中的動物,雄為麒,雌為麟。蟲:長
的動物。
四靈:古人認為有靈的四種神獸。《禮記-禮運》:“何謂四靈?麟、鳳、龜、龍。”豕:豬。三物:古人結盟、立誓時,把動物的血滴入酒中,飲酒盟誓,君王用豬血,大臣用狗血,百姓用雞血。
驊騮:古代良馬的名字,周穆王的八俊之一。也作“耳”、“綠耳”應當是綠的馬。驊騮也作“棗騮”應當是赤
的馬。太牢:牛的別稱。大武:指牛,祭祀時對牛的稱呼。
柔:指羊。《禮記-曲禮下》:“凡祭宗廟之禮…羊曰柔
。”孔穎達疏:“若羊肥則
細而柔弱,故云柔
,言肥澤也。”剛鬣、烏喙將軍:豬的另一稱呼。豬貪食,所以稱豬為烏喙將軍。鬣,脖子上長而密的
。喙,鳥獸的嘴。
舒雁:鵝的另一種稱呼。《爾雅-釋鳥》:“舒雁,鵝。”因為鵝的形狀像雁,但又徐行不飛,所以稱舒雁。家鳧:鳧,野鴨。家鳧即鴨子。德禽:雞。古時候說雞有五德,所以稱德禽。《韓詩外傳》記載,雞頭上戴冠者是文也,步子邁得大者為武,敢鬥者則勇,看見食物相互招呼為仁,守夜沒有差失是信。陽鳥:雁的別名。
狸:野貓。韓盧、楚獷:古代良犬的名字。《廣雅》:“犬之良者,猶宋國之鵲、韓國之盧、楚國之獷、晉國之獒。”麒麟:仁獸,雄為麒,雌為麟。騶虞:義獸名,傳說只吃死動物,也不吃生草,所以稱它仁。螟螣蠡賊:吃莊稼的四種害蟲。
無腸公子:螃蟹的別名。《抱朴子-登涉》:“稱無腸公子者,蟹也。”綠衣使者:相傳唐玄宗曾將報告殺人兇手的鸚鵡封為綠衣使者。
狐假虎威:古寓言,老虎捉到一隻狐狸,要吃它。狐狸說:“上天要我做百獸的王,你不可以吃掉我。如果你不信,我走在前面,你跟在我後面,看百獸見了我有沒有不逃跑的?”老虎信以為真,就跟著狐狸走,結果百獸看見老虎在狐狸後面都逃跑了。老虎不知自己中計了,還以為百獸是害怕狐狸而逃跑的。後來用“狐假虎威”比喻依仗他人的勢力來欺壓別人。養虎貽害:也作“養虎遺患”《史記-項羽本紀》載,楚漢兩方相約以鴻溝為界停戰,停戰後,項羽引兵東去,而張良、陳平建議劉邦乘機攻打項羽,說漢朝已擁有天下大半,楚兵正處在飢餓疲憊的時候,這個時候是消滅他們的最好時機。如果讓他們回去,“此所謂養虎自遺患也”後來多用於比喻縱容敵人,自留後患。
猶豫:猶,一種動物,多疑。《集韻》:“猶,一曰似麂,居山中,間人聲豫登木,無人乃下,世謂不決曰猶豫。”狼狽:相傳狼和狽是同類野獸,狼前二足長,狽後二足長,必須互相依靠才能行動,如果狼離開狽,或狽離開狼,那麼就進退不便。後來用狼狽比喻互相勾結幹壞事。
鹿死誰手:不知道誰取得最後的勝利。《晉書》載:“人豈不自知,卿言亦已太過,朕若逢高皇,當北面而事之,與韓、彭競鞭而爭先耳;脫遇光武,當並驅於中原,未知鹿死誰手!”鹿就是獵取的對象,原來比喻政權,後來也比喻爭逐的對象。燕入他家:劉禹錫《烏衣巷》:“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東晉王導、謝安等豪門貴族曾經住在烏衣巷,但是詩人寫這首詩時,王、謝大族已經沒落。而燕子卻不管它的故宅換主,仍舊尋巢。
燕到南方:相傳中秋節以前先飛到南方的大雁是主人,而中秋節以後到達的小雁則是客人。雉名陳寶:神的名字。幹寶《搜神記》記載,秦穆公時,陳倉人捉住一怪獸,有二童子在路邊,童子說:“它的名字叫媼,常在地下食死人的腦子。想要殺它,用柏樹擊打它的頭。”怪獸說:“那兩個童子叫陳寶,得到雄的可以稱王,得到雌的可以稱霸諸侯。”陳倉人捨棄媼而逐兩童子。兩童子馬上變成野雞飛走了。雉,野雞。
刻鵠類鶩:《後漢書-馬援傳》載馬援《誡兄子顏敦書》:“龍伯高敦厚周慎,口無擇言,謙約節儉,廉公有威,吾愛之重之,願汝曹效之…效伯高不得,猶為謹敕之士,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也。”鵠,天鵝。鶩,野鴨。後來用它比喻模擬相類似的人或事物,但不能真還可得其近似。因此說初學有成。畫虎類犬:馬援《誡兄子顏敦書》:“杜季良豪俠好義,憂人之憂,樂人之樂…吾愛之重之,不願汝曹效也…效季良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者也。”因為“狗”在古代也作“犬”
“畫虎不成反類狗”常被寫成“畫虎類犬”後來比喻好高騖遠,一無所成,反貽笑柄。
狗尾續貂:貂,一種皮極為珍貴的動物,古代皇帝的侍從用貂尾做帽子的裝飾。《晉書-趙王倫傳》載,晉代趙王倫篡位後,大封其黨羽,“奴卒廝役,亦加以爵位。每朝會,貂蟬盈座,時人為之諺曰:‘貂不足,狗尾續。’”本意諷刺濫封官爵,後來用“狗尾續貂”比喻拿不好的續在好的東西后面,前後不相稱。蛇
象:《山海經》:“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後來用“蛇
象”比喻貪得無厭。
前門拒虎,後門進狼:比喻消除一個禍患又招來另一個禍患。後漢和帝時,外戚竇氏專權,和帝與宦官共謀誅殺竇氏,但是又過分親信太監,又導致宦官專權。不入虎,焉得虎子:比喻不經歷艱苦的實踐,就不能取得巨大的成就。也比喻不冒危險不能成事。
群蟻附羶:比喻追逐名利,競相驅往。盧坦《與李渤書》:“今之人奔尺寸之祿,趨絲毫之利,如群蟻之附腥羶,眾蛾之赴爝火,取不為醜,貪不避死。”羶,指羊臊氣。老牛舐犢:老牛小牛,比喻愛子情深。舐,以舌
物。
畫蛇添足:楚國有個專管祭祀的官員,賜酒給手下人喝,因為人多酒少不夠分,於是想出誰先畫好蛇就可以喝酒的辦法。有一個人第一個把蛇畫好了,但是見其他人還沒有畫完,就在已畫好的蛇上又添加了兩隻腳,讓人啼笑皆非。後來用“畫蛇添足”比喻多此一舉,反而無益,巧成拙。羝羊觸藩:《易-大壯》:“羝羊觸藩,羸其角。”意思是公羊抵撞籬笆,把角纏在籬笆上,進退不得。後來用“羝羊觸藩”比喻陷於進退兩難的境地。羝,公羊。藩,籬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