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一個多月後,那把琴到了她手中——琴式似宣和,非宣和,左側半朵牡丹,那是皇室之紋,既想表達此琴出處,又不便說得太明,便是半朵為憑。

第一次,遇喜覺得靖王可能喜歡自己。

但也不過就在瞬間而已,因為靖王接下來便說,讓她別想多,因為她原本的那把花魁琴聲音實在太沉,他聽不慣。

美夢瞬間而醒。

是啊,他身分這樣尊貴,怎麼會喜歡自己。

遇喜漸漸明白朝夕姑娘口中那句“身分不配”是什麼意思。

即便他帶她遊湖,騎馬,對奕,與她談天說地,那也只是因為她能懂他說的話,其他,與情無關。

三千的贖身銀,終於是存夠了。

遇喜想離開,但又想,自己若離開了,只怕一生都見不著他了。

想了想,終究還是留了下來。

就這樣過了兩年多,有天朝夕姑娘叫了她過去,那小廳裡,靖王也在。

朝夕姑娘把她的賣身契給了她,“靖王給你付了贖身的三千兩,你等會拿賣身契去官府消了花押,此後便是自由之身。”朝夕姑娘說完這話,便走了,小廳裡留下她與靖王。

遇喜想,這是要帶我回王府嗎?但怎麼想都不是。

正當疑惑,只見靖王走過來,給她理了理頭髮,“你便去收拾一些東西,我命人送你出城,出城後,就去南方吧。”

“為什麼要送我去南方?”

“你不是一直很想看看大海嗎,便去看一看吧,我過些子就去找你。”那是她跟靖王最後一次說話。

她出了城之後,剛開始的確是朝南方走的,可是才半個月不到,便聽說靖王跟王妃被殺之事。

她當下便回到京城,給靖王跟王妃收了屍,天熱,她力氣也有限,心想,反正靖王府早就是廢墟,不如便去那裡火化了再說。

靖王府的硃紅大門上貼著封條,女人不管,撕下門上的封條之後,便把牛車趕了進去,路上自是有人跟在後面看,她也不怕,反正,也沒什麼好怕了。

大火在院中燒起,遇喜突然想,自己曾經是那樣希望能進來靖王府,沒想到終於是進來了,卻是一生一死,他的書房,不知道是什麼模樣。

他身邊的侍衛曾說,雖然後來已經知道那兩丫頭一滑胎一溺死跟王妃無關,而是大將軍指使,但靖王還是無法不介懷,常常一個人在書房,一待便是整個下午,不讓人進去,也不怎麼出來。

那麼一個心遊天下的人,書房到底有什麼,可以讓他待得住?

靖王府很大,遇喜直找了一個多時辰,才找到靖王書房所在。

四周有幾株大樹,隱隱聽得見鳥鳴聲,前面一個小塘,塘裡金魚遊啊遊的,延牆而植的紫陽花開得十分美麗。

遇喜推開那扇雕著祥雲花樣的木門,案頭在左邊,窗旁放著一張臥榻,右邊偏房則放了一架又一架的書。

她走向左室,手指輕輕撫過書桌,筆架,硯臺上,墨已乾涸。

她坐下。

所以,他很長的時間看的都是這樣的景

空蕩的房間,十幾個架子的書。

案頭上一疊宣紙。

看樣子他走得匆忙,那宣紙亂得很,好像是匆忙放上的。

遇喜把放在筆洗裡的筆拿出來掛好,那半盆水則是拿去外頭倒掉,接著拿起掛在椅子後方的小巾擦起桌子。

那疊宣紙,則是一張一張重新疊好。

遇喜一張一張收拾,直到剩下沒幾張時,這才發現最下面那張上有圖案。

把剩下的三四張一起拿起,那畫紙上的是個正值青年華的少女,眉眼含笑,嘴角輕揚,一身紅披風——不是自己,又是誰?

靖王怎麼會畫自己的畫像?

她後來把整個書房搜個遍,在那臥榻下面發現一個箱子,裡面有上百卷她的畫像,夏秋冬,整整三個年頭的變化。

他們是三年前的夏天認識的,最早的一張畫,便是在那個夏天。

她是天琴閣的花魁,衣服一年四裁,雖然衣裳極多,但她記極好,一件一件都記得是什麼時候,那分明是第一天見面時的模樣,綠對領,兩層繞裙,鴉青束帶,天氣熱,她有些中暑,因此那戴的都是玉器,不戴金銀。

靖王斗裡有個小盒子,放著一方手帕,小香包,跟一隻耳環,那都是她的,騎馬掉在城外,由於不是值錢之物,因此也沒怎麼放在心上,可沒想到,他竟去找了回來。

靖王也喜歡自己,到這時她已經不用懷疑,可他怎麼又不說?

難道是因為王妃不孕,大將軍又護女,怕自己受到牽連嗎?

滿心疑惑,只是這問題,已無從解答。

遇喜帶著那一箱畫,已不想再去海邊,而是隨便找個小村落住下,賣繡品度,隔壁大娘見她年輕,幾度想給她說親,都被她拒絕了,只說丈夫過世,只願守寡,不願再嫁。

又過數月,便聽見大將軍兵敗消息,她在街上聽見消息時,發呆久了,染了些風寒,原以為幾帖藥便好,可沒想到這風寒來勢洶洶,才幾,她竟是連也下不得。

遇喜知道大限將至,將手邊金銀都託給隔壁大娘,託她兩件事情,一是她死後把她跟那些畫一起火化了,第二件事比較難,把她的骨灰,送入已經成了廢墟的將軍府祠堂。

此後幾度昏沉,也不知道是夢,還是自己真的魂魄離身,真見到那大娘跟丈夫把自己骨灰送入已經焦黑一片的將軍府。

再後來,便又是幾度昏沉,睜眼,已經到另個世界。

並不是不害怕,也不是不驚慌,只是她早練就喜怒不形於,不知如何應對,只能暫時假裝沒醒,等想好了,再做打算。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