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誰願死於無名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377章誰,願死於無名?!

風雨來黑雲滾滾,萬丈黃沙於天地間翻騰,一片嘯響。

涼州,要比蘭州荒涼。多風沙,少植被,夏熱冬寒環境惡劣。

城頭的女牆之上,整齊的殷紅大旗獵獵飛揚。

秦慕白與薛萬徹並肩立於城頭舉目遠眺,身上的盔甲都被風中的沙礫颳得沙沙作響。

“漫天沙雲,群魔亂舞。暴風雨要來了,涼州就是窮山惡水,連好天氣都難一個。”薛萬徹看著翻滾的黃沙與奔騰的黑雲,若有觸的道。

秦慕白嘴角輕然一揚,微笑道:“我看,卻是江山如畫。”薛萬徹略自一怔,隨即笑道:“少帥懷寬廣,志馳宇內。”

“只是樂觀而已。”秦慕白笑了一笑,問道,“還沒尋到侯君集嗎?”

“哎!

”薛萬徹苦笑的搖了搖頭,說道,“他孤身一人來涼州,既不置管舍也未帶家眷,有時在衙門耳房和門吏擠在一起,有時就宿醉酒肆或是香苑,更有甚者直接睡大街上、橋中,還被人從馬圈裡拖出來過。他行為怪誕居無定所,又因曾經官居顯赫脾氣火烈,在涼州也是數一數二的官品,因此無人敢過問他。我這個涼州都督還曾是他的屬下將官,更不好說他什麼了。如今派出了十幾個人滿州城的尋他,卻是尋不到。”秦慕白點了點頭,說道:“不著急。反正咱們也還有別的許多事情要做,說不定什麼時候他就自己回來了。去吧,咱們去軍屯看看遷移換防的事情進行得如何了。”

“也好。”沒多久,一場暴雨傾盆而下,將整個涼州籠罩其中。電閃雷鳴瓢潑大雨,軍營裡一片泥濘。輜重等物不便搬卸,人馬只得暫且歇息。秦慕白與薛萬徹在軍營裡視察了一回,軍營之中為將之人從不打傘,因此淋得一身溼透。

到了傍晚,薛萬徹說軍中飲食劣,又兼少帥淋了雨恐著了寒氣,還是找處好點的酒肆裡泡個溫浴喝點小酒驅驅寒氣。

涼州雖然整體荒涼,但從蘭州“大開發”起成了一處商旅中轉站,因此頗多酒肆旅舍,胡商居多。

薛萬徹便請秦慕白到州城中的一處清元樓小酌,說那裡的三勒漿和灸羊腿比較有名,雖比不得秦仙酒與長安名菜,也別有一番風味。客隨主便,秦慕白自然也就不推辭了。

二人帶了三五隨從,化了便裝,便往城中清元樓而去。秦慕白找屬下打聽,說仍是沒有尋到侯君集,只得暫時作罷。

若大的一個涼州城,大片都是泥瓦笆牆的平房,只有州城中央一條街建起了數間尚算整齊的磚板小樓,便是往來商旅落腳的酒肆行舍。平裡這裡也算熱鬧,往來商旅不絕叫賣呦喝聲不絕於耳。只因近來涼州多戰事,因此許多家店子都因恐慌而關門大吉。還有一些商旅心焦意躁的被迫羈留於此,暫時不得離開。

幾人走了一陣進入商市街中,四下裡頗顯得有些冷清。

薛萬徹嘆道:“往這裡便是州城最熱鬧最繁華的所在了,總是接朣磨肩人熙熙。連月曠戰,涼州荒涼了不少啊!”秦慕白擰了擰眉頭,說道:“等熬過了這一陣就好了。邊防擴張禦敵於野,蘭州內部才能安寧。這也是我請你們換防到玉門關與陽關的原因之一。連番戰,雖然我們總能得勝沒丟了城池,但百姓怎麼也會害怕,商旅也因此斷絕。說到底,跟胡人打仗,據城而居的我們總是受損更大。除開戰場上的傷亡,城池與百姓因此波及而遭受的損失,難於估量。”

“少帥所言甚是。”薛萬徹深有觸的道,“從去年冬天開始,涼州開始遭受兵災。從此,賦稅十去其九,民心浮動商旅斷絕,整座城池再不復往繁華氣象,漫天裡彌散的都是恐慌與緊張,連作犯科的都多起來了。只盼這仗早打完,不然,涼州總是這般死氣沉沉的,真不是人呆的地方。”秦慕白點點頭,笑了一笑說道:“記得不久也就是兩年以前吧,蘭州也差不多就是現在涼州的這個模樣。別心急,事在人為。只要你快一點將防線擴大並穩固在玉、陽至蒲昌海一線,待我父帥在高昌建起安西都護府,河隴一帶就會漸漸穩如磐石了。從此,大唐拓疆千里,薛將軍居功至偉啊!”薛萬徹被不輕不重的拍了個馬,小有一點心花怒放,拱手道:“卑職若能斬獲微末功勳,全憑跟隨少帥父子撿些便宜。若說居功至偉,令尊大人與少帥定然名垂青史啊!”

“哈哈!”秦慕白大笑,一行人也很配合的笑了起來。

正當眾人且聊且行途經一處花綠小樓時,原本緊閉的木門被猛然拉開,幾名彪形大漢抬著一個泥醉漢子走出來,將他當街就到了地上。拍拍手,眾大漢也不多言,只是怨恨又厭惡的啐了那泥醉漢子幾眼,便復又回去關上了大門。

那泥醉漢子被扔到大街上,頓時引來了一些人圍觀。幾個走得近了的人瞟了兩眼,連連捂鼻皺眉快步繞走。那漢子卻像死了一樣趴在地上一動不動,偶爾搐幾下,卻是從嘴裡吐出一堆堆的汙穢之物。

秦慕白仰頭看了那青綠小樓一眼,知是一處竂。於是也沒在意,準備繞走。這時薛萬徹卻低低的驚叫了一聲:“侯君集?”秦慕白不一怔,狐疑的看著他:“不會吧?”

“還真是!”薛萬徹頓時面尷尬之,對旁邊的兩名小卒子努了下嘴,示意他們將侯君集抬走,別讓他趴在大街上丟人現眼。

“等等。”秦慕白將隨從叫住,自己走了過去蹲到那泥醉漢子身邊,伸手將他扳得翻轉過來,一看,可不是侯君集?

雖然與他沒有過多往,但以往在長安當職時低頭不見抬頭見,人總歸是認得。

侯君集,起於戎武,年少時就以勇武而聞名。隋末爭雄時被李世民引入幕府,因作戰英勇功勳著卓,被李世民委以重任步步升遷。玄武門之變時,他也曾給李世民出謀劃策並有擁戴之功。從此,他便被李世民深為倚賴成了心腹大將之一。其風頭,可不輸給“開元四大功臣”之一的尉遲敬德多少,甚至遠勝於秦王府舊將秦叔寶與程知節等人。

李世民登基之後,侯君集先後擔任左衛將軍、右衛大將軍這些軍部中樞要職,並封潞國公。武將出身的他還轉學文事,先後擔任過兵部尚書與吏部尚書之職,幹得有聲有。這些其實只是其次,最重要的就是他受命於皇帝師從李靖學習兵法,並跟隨李靖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成為李世民登基之後軍方最活躍的中生代將領,一時風頭無人可及,可與李勣齊頭並進。出任吏部尚書之時,還兼顧弘文館閣事,也就是擁有了參政議政的宰相實權!

在太子事變之前,侯君集甚至要蓋過了行事低調駐兵在外的李勣,正是朝堂之上風頭最盛的軍方代表。可就是這一場突如其來的政治風波,將煊赫一時的侯君集從雲端拽到了泥淖之中,並破落至斯。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