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終南山之巔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秦慕白不大記得是怎麼在一干人等的圍觀之下離開弘文館回到家裡的,神有些疲憊和恍惚。本該高興,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

今次,他算是真切的體會了一回什麼叫叫險象環生殺機四伏了。一群人坐著開會,也能決定千萬人的生死興亡。雖不見刀兵甲杖,卻勝似萬軍混戰。、表面上看,李世民是在最後關頭出了馬,來了個力挽狂瀾或者說是乾坤獨斷,將原本已經完全傾斜的天平,生生的扭轉了過來。

其實,稍用點心就能想出,李世民這也是萬分無奈之舉!

這一次的閣部會議,一波三折,表面看來是針對蘭州戰和一事,實際的核心是權力的爭奪與立場的較量。長孫無忌是強勢的一方,不管過程如何複雜但最終他獲勝了。

這也就意味著,主戰派的完全落敗,朝堂黨爭完全落入了一邊倒的局面。

這當然是李世民最不願意看到的!

尤其是當他看到,自己一向十分器重的皇子魏王李泰,也做了順風倒的牆頭草站在了長孫無忌的陣營裡,真是氣不打一處來,當即將他逐出了弘文館。

都說君心難測,其實說白了也簡單。李世民要培養一個強大的集團出來輔佐自己的接班人,以保證大唐朝廷在他百年之後能夠安全穩定的過渡。可是,他又絕對不容許朝堂之上出現一手遮天的權臣。

這很矛盾,但很容易理解。

有朝堂即有黨爭,只有兩方勢力勢均力敵,帝王方能駕馭。若一方完全落敗被併,那就意味著朝堂之上完全只剩下一派人馬。這派人馬若是聯合起來,連皇帝也無法駕馭。

李世民尚且有這樣的憂慮,他更加不相信自己的哪個兒子,能夠對付一個牢牢抱成團的朝堂臣黨。所以,他十分希望他一向器重的李泰,能在這種節骨眼上拿出一點風骨與氣概,敢於與長孫無忌為敵,敢於堅定的站在勢力微弱的主戰派一方。可是李泰很沒出息的違背了與秦慕白的盟約,風吹牆頭草一般的猥瑣的站在了長孫無忌的隊列裡。

所以,當李泰走出弘文館的時候,所有人都能清楚的覺到李世民的失望,甚至是絕望!

假如他百年之後,不管這帝位是傳給李泰還是李治,這兩個人都鎮不住長孫無忌!

如之,奈何?

李世民的悲傷,無法言喻!

他需要長孫無忌,又要提防著長孫無忌;他信任長孫無忌,又做不到毫無保留。這並非是因為個上的缺失,而是一個帝王的身份,決定了他必須這樣做。

也許,李世民的無奈,才是他這次的病所在。他想要遠離朝堂一段時間,看一看,假如自己離開大唐,大唐會變成什麼樣子。眼下的結果,很有可能讓他失望了——長孫無忌,完全能夠“一統江湖”他素來器重的魏王,本就無所作為,非但是比不上房玄齡、魏徵這幾把老骨頭,連尉遲敬德、程知節這樣的人、秦慕白這樣的微末後進都不如!

圓滑歸圓滑,心術歸心術,但在關鍵的問題上,必須要有自己的立場與態度,這是一個帝王最基本的骨!

有點青灰身披厚裘的李世民,站在武德殿殿樓頂層的窗稜邊,吹著長安上空的微風,微眯著眼睛看著遠方。

在他身後,僅有褚遂良和一名伺候起居的宦官。

“遂良…你說句實話給朕聽聽。朕的兒子,是不是就沒有一個成器的?”李世民輕聲道。

褚遂良怔了一怔,拱手道:“陛下,微臣將這句話,寫在陛下的起注錄裡了。”

“隨你。”李世民無動於衷的輕道了一聲,淡然道,“下面的話你不必寫了,朕只想跟你私下聊聊天。”

“那微臣現在,可就不是陛下身邊的起居郎,而是普通的朝臣了。”褚遂良說道。

“嗯。就當,你是朕的子侄。”李世民點了點頭,說道,“你告訴我,為何今,青雀要站在長孫無忌的陣營之中,而沒有和房玄齡、李勣他們站在一起?”

“魏王…應該也有魏王的苦衷吧!”褚遂良說道,“太子,前車之鑑。”李世民雙眉一擰臉上泛起一絲怒氣,頓時連咳了數聲,一巴掌重重拍在窗稜上,怒道:“照你話的意思,難不成承乾還是被長孫無忌扳倒的?!”

“微臣死罪!”褚遂良頓時大駭,“微臣,絕非此意!”

“既然不是此意,何來死罪?”

“…”褚遂良一時語,愣了半晌說道,“陛下,常言道亡齒寒,兔死狐悲。雖然實情並非如此,但人心畢竟多疑,難保魏王心中,沒有此唸啊!因而…屈於形勢而被迫站在主和派一方,也是情非得已。”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