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廣漢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原文】趙廣漢為潁川太守。先是潁川豪傑大姓,相與為婚姻,吏俗朋黨。廣漢患之,察其中可用者,受記。出有案問,既得罪名,行法罰之。廣漢故漏洩其語,缶盧筒,及得投書,削其主名。而託以為豪傑大姓子弟所言,其後強宗大族家家結下仇怨,黨散落,風俗大改。
廣漢尤善為鉤距,以得事情。鉤距者,設知馬價,則先問狗,已問羊,又問牛,然後及馬,參伍④其價,以類相準,則知馬之貴賤,不失實矣。唯廣漢至
能行之,他人效者莫能及。
譯文及註釋譯文趙廣漢擔任潁川太守時,潁川豪門大族之間互相連親,而官吏間也都互結朋黨。趙廣漢很擔憂此事,便授計值得信賴的部屬,外出辦案時,一旦罪名確立就依法處罰,同時故意洩當事人的供詞,目的在於製造朋黨間的猜疑。此外他又命屬官設置意見箱,再命人投遞匿名信,然後向外散播這些信都是豪門和大族的子弟寫的,果然,原本很要好的豪門和大族,竟為了投書互相攻擊而翻臉成仇,不久豪門和大族所各自結成的小團伙都陸續解散,社會風氣大為改善。
趙廣漢最擅長的還是利用“鉤距”來刺探情報。例如想要知道馬的價錢的時候,就先打聽狗的價錢,然後再問牛羊的價錢,到最後才問馬的價錢。因為彼此互問的結果,便能打聽出比較可靠的標準行情,到最後就能夠真正知道馬的價錢。不過,只有趙廣漢真正於此道,其他人模仿的效果都不如他。
註釋①趙廣漢:字子都,漢宣帝時為京兆尹,揭發如神,盜賊絕跡,後因受牽連被
斬。
②缶盧筒:陶瓶和竹筒。口小肚大,投入東西不易取出,一般用來裝檢舉文書。
③鉤距:比喻使人陷入詐術中,藉以刺探隱情,在對方放鬆戒備的情況下,隱情不問而知。
④參伍:反覆比較,相互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