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叔獻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原文】熙寧中,睢陽界中發汴堤淤田。汴水暴至,堤防頗壞陷,人力不可制。時都水丞侯叔獻蒞役相視,其上數十里有一古城,急發汴堤注水入古城中,下遂涸,使人亟治堤陷。次
,古城中水盈,汴
復行,而堤陷已完矣,徐
古城所決,內外之水,平而不
,瞬息可
。眾皆伏其機
。
譯文及註釋譯文北宋神宗熙寧年間,睢陽一帶築汴堤來排水,想讓低窪地成為可耕的田地。未料汴河水位突然暴漲,堤防崩塌,一時之間無法搶修。當時都水臣侯叔獻巡視災情後,發現上游數十里外有一座廢棄古城,命人掘開一部分堤防,引水入古城,於是下游的水量減少,工人才有辦法靠近修堤。第二天古城積水已滿,河水又開始往下躥,但堤防已修復,於是將古城處掘開的堤防堵
,使河水能沿著河道平穩地
,而城內的積水在短時間內也都消退,眾人都對侯叔獻的機智聰明佩服不已。
註釋①發汴堤淤田:打開河堤放出河水,用河水中的沉積物灌耕地,有施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