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冷無為的價值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京城裡。

今天的天氣很不錯。現在的將軍府不象半個月前的將軍府,被官司纏身的冷無為徹底解放開來。一心想做好相公的冷無為,特地為楊雪兒準備好馬車,準備去踏青。可惜的是楊雪兒本就不領情,一個勁地抱怨冷無為筋,也難怪冷無為選擇什麼時候踏青不好,非要在快七月這個炎熱的夏天去踏青,也難怪楊雪兒生氣。

討了個沒趣的冷無為躺進水盆裡,泡冷水澡。這些子裡,冷無為上了個摺子要回天龍,不過德武帝不放人,說要過些子才能回去,回話裡還提到冷無為的助手,點明瞭就是冷無為回去也是什麼都不幹。

“冷少,你還洗著呢?”田大怪里怪氣的走了進來說道。

冷無為正享受著呢,漫不經心道:“這麼熱的天,你不泡泡冷水澡多可惜啊。”田大拿一個凳子放在澡盆旁,皺著眉頭道:“這幾天把我憋死了,你有沒有解悶的法子?”哦,冷無為愣了一下,忽然又嘆口氣道:“你又不是不知道我老婆看的緊,現在不比辦案的時候,我什麼時候出去都要向她說一聲,否則就不讓我進房。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的苦?”田大忽然想到什麼,道:“冷少,今天一早你老婆帶著那個聶小倩去白馬寺為他爺爺求籤去了,如果現在溜出去,她肯定不知道。”

“快,快把衣服拿給我。”聰明一世地冷無為怎麼就忘了這個茬呢,哪還客氣。

出了將軍府。冷無為真想大喊一聲,好發洩中的悶氣。

雖然天氣很炎熱,但街上的人還是不少,不過很多人都是無打采的樣子,知了在路邊的樹上叫個不停。

路過一座閣樓,裡面卻有很多人。冷無為認出那正是與文靜公主第一次認識的《爭藝樓》。

“冷少,你是不是想進去啊?”田大看冷無為停在那裡,就是不走。

冷無為搖了搖頭,道:“難得輕鬆一下,手有點癢了,走,咱們去賭場玩一下,這麼長時間不玩,也不知道手生了沒有。”最終還是離去。

田大本不知道冷無為與文靜還有這麼一出,搖搖他的大腦袋跟著冷無為走。

“公主,剛才離去的好象是冷大人。”

“爭藝樓”裡的丫鬟看到冷無為。

文靜站到窗口,看著冷無為的背影,不由有些惱怒。腦海出現一畫面…

就在冷無為回聖旨後,文靜也回到宮中。

御書房裡。

“父皇,那冷無為什麼也不和兒臣說,兒臣白白在他府邸住了那麼久,連他的面都沒有見過幾回,想想也真是氣人。”文靜開始抱怨冷無為來。

德武帝顯的頗為輕鬆,放下手裡的摺子,笑道:“這朕早已料到。他想給你看的未必是你能看到的,這差事他辦的很不錯,也真虧他了,事情搞這麼大,一下子處死兩個侍郎,卻和他一點關係也沒有,倒也機靈。好了,你先下去吧。以後政務你也別參與了,省得別人說閒話,以後沒有朕的旨意不要隨便進來。退下吧。”說著繼續批改奏摺。

文靜顯的很吃驚,一副不可思議的樣子,她不知道,本就不瞭解帝王的心機。以前或許德武帝很寵愛她,和她商議很多機密,但近來德武帝權力越重,尤其是李忠倒下後,本就沒有人對他的旨意說一個“不”字,此時德武帝不希望任何人看出或洩自己的心思,文靜也不例外。這也許就是天威難測!

文靜退下後,把一肚子的火都記在冷無為身上,明白以後她再也不可能自由的參與機要,她認為是因為冷無為才使得德武帝不再相信或看重自己的見解。自己卻不往深處想一想,就算是一個太子,一位一心想做大事的皇帝怎麼可能什麼事情毫無顧及的相談,就是平常父子還隔了兩層肚皮呢,何況是皇家的事情,再者文靜畢竟是個女孩子,德武帝是壓就不會重託於她的。

自從李忠病倒後,德武帝派了很多御醫過去為李忠看病。當所有的人認為德武帝還是看重李忠時,李忠卻非常清楚德武帝的心意,他是要讓御醫確認自己的病況,有多嚴重還能活多久。身體雖然虛弱的李忠,可腦子裡卻不糊塗。

就在李忠倒下,御醫確診後,德武帝命工部將翰林院分成兩個部分,一座是南院一座是北院。

北邊的翰林院改成翰林待昭院,其主要的人手大部分都是以前一批大學士,不過現在他們的頭銜全部被取消,一律是翰林待昭,沒有品銜。主要負責的只是陪伴皇上玩些詩詞歌賦,娛樂所為,或者就是抄抄寫寫,已經不再有參政權力。

南邊的翰林院則叫作翰林學士,劉本為翰林殿閣大學士兼領翰林承旨,就是所謂的翰林院長,翰林學士就是負責為皇上起草詔書和傳旨。有參與政事的權力,大學士在其中只有劉本一人所擁有的稱謂,也就確認大學士為最高品級,在上朝排班上,大學士只站在宰相旁邊。

德武帝為什麼要這麼做?其實是有原因的,一般來說,皇帝下了聖旨之後,一般由中書省起草聖旨也就是林天遠,中書省起草看過後,沒有問題了就給門下省,也就是蕭貴中,門下省審核後也沒有問題了,再返換給中書省,而中書省再給尚書省,也就是以前的李忠,他統轄六部,接到旨意後,由他分派任務。

如此一來,事情少了到也恰當不會出現什麼問題,可一旦事情繁多,朝廷的工作效率就顯得非常的低下,事情多起來,尤其是發生戰事,草擬聖旨時,中書省會出現人手不夠的現象。雖然可以從別的部門調集人手,但這很不穩定。

德武帝因此在李忠倒下後,設立翰林學士院,就是為了省掉這些環節,直接用這些翰林學士草擬聖旨,德武帝看過後,越過中書省和門下省及尚書省,直接發往六部,可以說這是變相的奪取了宰相們的權力。而翰林學士院也就成了皇帝自己的衙門,劉本位置空前提高,也正是警戒諸人,這翰林學士院將來會成為宰相預備班。也因此李忠倒下後,朝廷並沒有出現異常的混亂,相反辦事效率反而提高,這恰恰就是翰林學士的作用。

翰林學士的官銜很不一樣,他們不依靠這拿俸祿,而是以外面的虛職拿俸祿。好比劉本,他的官職是殿閣大學士,而在翰林院的官職是翰林承旨,是翰林院長,他拿的附錄是殿閣大學士的附錄俸祿,而不是翰林承旨的俸祿,這是有區別的。象翰林學士孔月秋,他在外邊的官職是通政司參議,才正五品,他拿的俸祿也就是五品官的俸祿,這些翰林學士基本上都在外邊掛一個官職,有的也是實缺,但基本上工作以翰林學士為主。

翰林待昭和翰林學士的地位相差很大,是不可以參與朝政的。德武帝立下規矩以後也就是律條,凡要成為翰林學士的必須經過三次考核,第一次是由一般翰林學士進行考核,第二次是由翰林承旨進行考核,三是由皇帝進行考核。人數也做了很嚴格的限制,畢竟是皇帝的小朝廷。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