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三省聯合2求收藏推薦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再次,陳華準備了一份籌辦“華夏陸軍大學”的計劃書。-=會員手打=*在這份計劃書裡,將士兵為誰當兵,為誰而戰的理論好好地發揮了一番,將軍官的培養與國防,與民族復興的關係闡述了一番,然後才是計劃正文部分:陸軍大學的宗旨、目的,陸軍大學的指導思想和專業設置,陸軍大學學員的常教育與管理,陸軍大學學員成績的評定,陸軍大學的經費保障及學員來源等。
第四,陳華還準備了四川在兵工裝備,特別是炮兵、裝甲兵、空軍等方面的最新成果,以及對新式武器在未來戰場上的作用的分析與預測。還是那句老話,如果蔣百里不動心那就不是蔣百里了。
此外,馮仁還帶有四川五年的《建設綱要》以及四川目前的工業佈局、產業規模、民生狀況等資料。
最後,才是由馮仁口頭提出邀請蔣百里先生前去重慶擔任“華夏陸軍大學”校長並遞上了陳華的親筆邀請信。
關於“三省聯合會議”第三、四、五條,第三條和第五條僅僅是原則的規定,需要一系列具體的決定、協議加以細化;第四條取消厘金,統一稅率則非常現實具體,在原來的歷史上,四川、貴州之軍閥,在1930年代其稅收已經收到1980年代了,不得不說是華夏曆史上最為啼笑皆非的事情了。
在稅收問題上,前世的國度實行的是“重稅賦,輕管理”的徵稅政策,這方式不可取。這一點,陳華認為西方國家是做得很好的,那就是“輕稅賦,重管理”稅率整體不高,只要經常正常就沒問題,但如果遇到偷稅漏稅之人,絕對重罰,直至傾家蕩產。
“三省聯席會議”之第六條“教育優先”、“通先行”之規定,前者是人類百年曆史的普遍規律,陳華也不能例外,事實上,陳華穿越之後,第一件事抓老鼠是搞民生,而第二件事則是教劉玄德等人識字,自然是抓教育了。
教育優先。除了雲、貴兩省的中小學教育要迅速向四川看齊外,整個西南三省還將建設成立“西南大學”、“西南政法學院”、“西南師範學院”、“西南農學院”、“西南商學院”、“西南工學院”、“西南醫學院”、“西南地質學院”、“西南語言學院”、“雲南大學”、“昆明大學”、“貴州大學”、“貴陽大學”等13所本科學院以及30所以上的專科職業技術院校。當然,包括中小學在內的教育規劃,是一個漸進過程,任誰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通先行。就是要加快三省的
通建設,在較短的時間內構建西南三省公路、鐵路及航空網絡。歷史同期,西部、西南一直拖著國家的後腿,抱著金飯碗“討口”資源富集而又貧困異常。雖然後來有一個西部開發的提法,但歷史的慣
已經形成,一步落後步步落後,直到陳華穿越,西部與發達地區的距離,不但沒縮小,反而是拉大了。
陳華提出通先行,並不是心血來
。他深知西南三省的
通建設,比成都平原,比東部地區艱鉅得多,古人所說的山高皇帝遠,多半是指西南三省這種地方。但是,再困難也得上!陳華現在能夠指揮得動的地盤,也就是西南三省,陳華到是想先從東部起步,但誰讓自己會穿越回自己的老家呢。
“三省聯合會議”第七條、第八條,與金融密切相關,至於每年補充500萬元,這對陳華來說不是問題,而且第八條成立“西南銀行”發行貨幣之後,每年的補助則本算不了什麼。
金融業,無論前世還是今生,陳華都不太懂。所以在“西南銀行”的問題上,多是聽專家們的意見,陳華也就提出了幾條原則:第一,西南銀行為西南地區惟一貨幣發行銀行,其他銀行不得發行貨幣,否則視為非法;第二,西南銀行採用金本位制度;第三,西南銀行發行的貨幣單位為“元”名稱叫“華夏幣”簡稱“華幣”其幣值相當於當時美元幣值的50%。
為了西南銀行的成立,陳華將自己兩次大規模打劫的黃金等一次存入西南銀行,摺合美元大約值500萬,此外,雲、貴、川三省政府在三年內分別投入200萬、300萬、1000萬股本,在三省股份上則分別為20%、30%、50%,至於陳華投入的股本,陳華只要求西南銀行按存款給自己支付利益就行了。這種股本的劃分,讓雲貴兩省的代表十分“
動”因為,他們的投入
本佔不了這麼多股份。
陳華的最終目的,是將“西南銀行”打造成前世的華夏中央銀行,只負責發行貨幣和制定貨幣政策,並不直接經營,但現在還不具備相應的條件。
“三省聯席會議”決議第九項,是關於三省自身的定位,曾經有人主張直接成立“聯合政府”以對抗北洋,但最終陳華沒有采納這個建議,陳華永遠明白悄悄地發財,打槍的不要的道理,即便要打槍,都是被迫的。如果選擇公開“對抗”陳華與歷史同期那些軍閥又有什麼區別?陳華即便要當軍閥,也是新軍閥。
所以“三省聯席會議”只是一個協調組織、聯絡組織,但如果做出決議,三省均要統一執行,又與一般協調組織有所不同。雲、貴、川三省與“三省聯合會議”的關係,大致可以看成是一個總公司下面的三個子公司,三個子公司獨立核算,自負盈虧,但得承擔總公司分擔下來的相應義務。
而真正站在三省背後的,則是陳華擔任主席的“西南軍政委員會”三省在外、防務、政治主張、體制原則等大的方面,必須服從“西南軍政委員會”的管轄,但與其他軍閥明顯不同的是,陳華並不干涉各省在經濟建設、行政管理中的具體事項,除非違背陳華確定的原則。
“三省聯合會議”同時作出了關於劉顯世、顧品珍等人的決議,而最終這個決議是以“西南軍政委員會”的名義發出的,那就是劉顯世、顧品珍等部武裝力量,必須限期三個月內接受華夏民族獨立軍的改編、整訓,否則兩人及其所屬力量將會被視為西南之敵人,給予乾淨、完全、徹底消滅之!
為了顯示“民主”這次三省聯席會議一般議程,陳華都邀請媒體記者進場採訪,對於一般
決議,特別是有關經濟、教育與民生的決議,都及時在媒體上公佈。
這樣,除了能讓三省民眾及時瞭解“西南新政”的相關內容外,也讓北方的袁氏政權和廣州的孫氏政權看看,看看陳華是怎麼“治世”的,看看誰在真正關心民眾,改善民生。
事實上,成都自1911年之後,已經成了華夏的新聞中心之一,除了四川軍政委員會主辦的《華夏報》外,成都還有很多官方、半官方及民間的報紙,上海、天津、北京、廣州包括香港、美國等國的報紙都在成都設有記者站。
“西南有望成為全國教育領頭羊。”——這是上海《申報》報道會議教育方面決議的新聞標題。
“三省通規劃,但願不是紙上談兵。”——這是誕生於廣州的《民國時報》的口氣,顯然,帶有一絲酸溜溜的味道。
“新軍閥強勢崛起,西南將何去何從?”——這是北京出版的《民國報》的報道,顯然,袁世凱集團已經將陳華定義為“新軍閥”了。不過,陳華並不反
這個稱謂。
“陳華雖有心有力,但深受內陸侷限!”——這是成都本地《華西早報》的報道,很客觀很深刻。
一個政策的好壞,並不是媒體說了算,在很多時候,也並不是民眾說了算,因為普通民眾中跟風者甚多,很少有自己的主見或遠見。
誰說了算?資本。資本對時局最為,對商機也最為
。這次“三省聯合會議”即將召開的消息一傳播,不說西南三省的大商人,就是上海、廣州、北京的商人也提前來到成都,甚至還有滿清貴族提著真金白銀而來。雖然會議的正式代表只有45人,包括隨從人員也不過幾百人,但會議召開期間,成都的各大旅店卻人滿為患,他們要麼前往四川省建設廳商務局,要麼前往三省聯席會議秘書處,有關係的則直接找到各省省長這樣的高官,甚至有直接找到陳華這兒的。
因為,有先行者在四川已經發了!西元1911年,四川軍政府剛成立不久,就有一批投資,其中以老外為主,但也不乏國內跟風的商人,因為他們看到洋人都去了四川,自己為什麼又不去呢?
近兩年過去了,這些商人深為當初的決定慶幸,因為他們都賺了錢了。當然,也有想來投機的,不善經營的虧本了。
顯然,這次陳華主持的“三省聯席會議”意在成立三省聯合政府,這麼大的事件,怎麼可能沒有商機呢。
ps:唯有謝,只有
謝。不多說,今
第二更到。請繼續支持千殤!嚴格地說,千殤還不是“起點作家”但千殤要努力成為起點作家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