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變革的關鍵求收藏推薦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都督有如此好的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手段,為何不惠及我華夏更多百姓,而只侷限於四川一地呢!”這人,怎麼會這麼問?難道g主義已經傳入華夏?應該還沒有吧。{手。打/吧shouda8首發}陳華錯愕了一下,立即明白了,這人確實是懷百姓懷天下的有識之士。

“玉階應該看過華夏民族復興黨的章程了吧?”

“看過,鄙人深以為然,如果按照貴黨章程說的,華夏復興必將實現。不過…”

“我知道你想說,復興黨的主張與你剛才的問題並不矛盾。但是,我想告訴你的是,要實現華夏民族的復興,除了黨章上列舉的那些內容之外,還需要一個極其重要的條件。”

“什麼條件?”

“這話說來就長了。好在今天也沒特別的事情,我就與玉階詳細探討一番。”陳華示意服務員來將兩人的茶杯轉移到茶几上去。

田一戈知道都督又要發表言論,立即準備好紙筆,準備記錄。

“我先打個比喻,這兒有一塊好鋼,大家都知道這是好東西,譬如可以用來打一把好刀。但這把好刀在不同人的手裡卻會呈現出不同的價值。

在獵人的手裡,是狩獵的利器;在屠夫的手裡,是宰殺的利器;在強人的手裡,是搶劫的利器;而在弱者的手裡,極有可能是他的信心。

四川現在的這一切,在西方列強眼裡,也就與他們差不多一回事,就是個‘工業生產’或機器化大生產。發展工業生產肯定可以改善民生提高國家實力,但在不同的人手裡,同樣會有不同的結果。

最近幾十年,隨著洋貨的湧入,東南沿海一帶多少農民破產,我們的國貨價格越來越低,這說明工業生產如果只掌握在洋人手裡,會給華夏民族帶來災難;前清,從李鴻章開始就在搞洋務,也就是我現在搞的這些,他們耗費了國庫多少銀子,數以億計,可給國家帶來了什麼,給民眾帶了什麼,我們用的還是洋貨,連一顆縫衣針都是洋人產的。漢陽鋼廠產的鋼,其每噸的成本價比洋人產的鋼材到上海的口岸價還高10兩銀子;這說明,前清是搞不好這個工業生產的。

這是否意味著革命成功了,搞洋務或工業生產就一帆風順了呢?要得出這一結論,顯然還為時過早。

十七世紀,發生在大不列顛島上的‘羊吃人’的運動,就是工業生產早期帶來的破壞作用之一。在一個沒有準備好的社會里,工業生產實際上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提高著民眾的福利,另一方面也傷害著民眾的利益。

從西方列強的一般經驗看,工業生產需要的條件,一是勞動力的自由動,二是具備一定文化和技術水準的工人,三是貿易關卡的突破。目前,雖然我們名義上已經消滅了所謂的封建制度,但實際上封建的人身依附關係依然存在,四川的先發優勢主要是依靠失地農民,但這顯然是一個不正常的現象;第二個條件則基本不具備,四川能做到如此局面,是來源於華夏實業集團最初的就業培訓,那可是投入了大量資金和人力的,在沒有雄厚的資本金,特別是沒有認識到職業培訓對於工業生產的意義之前,搞工業的效果未必就很理想;第三個條件,我就不多說了,玉階兄應該知道在四川之外有多少關卡、厘金、過境稅。

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制度問題也即體制問題。在全國的體制沒有解決之前,華夏不可能來工業時代,同時四川的工業生產也不可能走得太遠。”

“哦,都督這個觀點倒是很深刻,我平時也在思考,只是抓不住要點。”朱玉階也聽得津津有味。

“體制問題牽涉的面太廣,我這裡只說兩個問題,一個是國家,一個是官員。國家問題,在過去不成其為一個問題,因為整個國家就是皇帝的。但是,現在皇帝沒了,我們就必須解決:國家是幹什麼用的?國家到底是誰的國家?這兩個問題其實也可以看成一個問題,即國家的質問題。

我以為,國家,是全體民眾之國家,國家的責任一是保民眾之生命財產之安全,二是為全體民眾謀福利。非如此,這國家不要也罷。如果上位者依然把國家看成是自己的私產,把軍隊、警察這類力量看成是自己的私器或者是某一個黨派的私器,這樣的國家是沒有前途的。由此推而論之,一省之都督,一省之長,又如何看待自己掌控的一省呢?如何對待一省之民眾呢?再往下,有州、縣之長,中央、省、州政府有各部之長,他們如何看待自己管轄範圍內的民眾?他們如何看待手中掌握的權力?

所以,這自然而然引出一個官員的問題或者官僚體制的問題。過去,大臣、總督、巡撫是皇帝封的,國家和民眾都是皇帝的,所以他們只對皇帝負責,但開明的皇帝如唐太宗之也明白民眾與皇帝的關係是水與舟的關係。但不可否認,能看到這個深度的官員實在是太少,官員的主還是‘唯上’,對上負責。這樣,事實上就把民眾從國家的視野裡消除了,把民眾從國家的利益格局中排除了,顯然,這樣既不利於國家的強盛同樣也不利於民生。西方列強看到了這個問題,所以他們搞了民主,搞了選舉。

廣州的孫文提出了一個‘民權’主義,想來也是看到了傳統官僚體制的弊端,想要革除之,但可惜的是,孫先生的主張雖然好,但並沒有找到一個好的路徑。

因此,最後,我要說的是,工業生產在官僚體制沒有解決好之前,如果一廂情願推行,只會成為少數官員營私舞弊的利器,譬如將本屬於國家的某片礦山變為私有,厘金局的人則將收的稅款變成自己少數幾個人的私產,而民眾依然難以享受到工業生產、物貨充足帶來的好處和便利,甚至極有可能造成更多的自耗農和作坊主的破產,在這樣的官僚體制下,即便工廠的工人,其權益也得不到任何的保障。想必玉階兄應該聽說過上海附近的工業生產吧,那些廠裡的工人,一天最低要勞動12小時,一般情況下是14個小時,而時間最長的竟然達到18個小時,很多工廠還有10來歲的童工,可想而知,民眾過的是什麼生活。

目前,四川的工廠實行的是10小時工作制,我擔任大股東的工廠也是實行的這個制度,但其中有2個小時要求他們用來學習文化和技術,以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在今年,我亦準備將這一制度,推行到雲南和貴州兩省,玉階啊,你應該知道這個制度有多大的阻力!這可是從別人的錢包裡往外掏錢啊!”

“都督,放心。我朱玉階雖然人微言輕,能力有限,但道理我還是懂的。都督在四川推行的這套制度,應該也必須向整個華夏推行,這樣,民族復興才會有希望!所以,我在此表過態,不管都督給我安一個什麼職位,我都會記住都督今天的一席話,為這個國家,為這個民族,也為廣大民眾,我朱玉階這一百多斤就算丟了又算得了什麼!”

“玉階,我是知道你的抱負的。客氣話就不說了,我們一起努力吧。”陳華到不是故意忽悠朱玉階,陳華的這套“理論”可以說是綜合了前世很多發達國家的經驗,凡是搞得好的國家,莫不是把官員、民眾,富人、窮人的權利義務界定得非常清楚,同時從制度上盡力保證民眾的權利。

“對了,都督,我這次回老家,聽說很多地主都想將土地賣了,而準備到城裡開工廠或開商鋪。”

“這是一個好現象,但現在僅僅是一個開端。在一個合理的社會里,土地的最大作用,是為解決民眾的吃飯問題和工商業的場地問題而存在的,說白了只是眾多資源的一種,而不像今天的華夏,土地被當成了主要的財富,被少數人佔有,這樣下去,會造成相當一部分人沒有飯吃,最終會危及到整個民族的安全問題,華夏曆史上的每一次動亂,就其子來說都是因為土地過分集中在少數人的手上而造成的。要保持一個民族的長治久安,必須從子上解決土地過分集中的現象。”

“如果不聽都督所言,也許我還不理解,但都督一解釋,我就明白了。”朱玉階認真地說道。

“呵呵,關於土地問題,我還有很多後續手段可用,只是目前的條件還不太成罷了。”陳華很高興地結束了這次談話。

陳華有句話沒說,那就是前世採取的“沒收”和強力鎮壓政策,如果陳華敢用,說不定四川就有一百萬人要找陳華拼命。

陳華當然不會用。這並不是說前世那種做法就一定錯誤,而是有一個更好的辦法來解決土地問題,為什麼一定要採取那種比較烈的手段呢。

ps:零點後將本章內容大致看了一遍,所以上傳快一些,這是一個好方法,要保持。鞠躬謝給本書推薦票的朋友,今天的票票比星期一和星期二估計都要高。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