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憤而退場求收藏推薦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趙秉鈞會去請示誰呢,也可能是袁世凱,也可能是準備把袁世凱推成皇帝的那批人。(手機閱讀本章節請登陸\\\。)無論怎樣說,出現這種怪事總是有源的。
要說袁世凱沒有心思當皇帝,可能沒有幾個人相信。歷史上,實力比袁世凱差的人都能成功上位,而袁也確實上位當過“皇帝”何況現在袁手上握有差不多二十萬大軍呢。
只是,袁世凱是否知道,他要成為皇帝的路是多麼的難走,他將遇到多麼強大的反彈與阻擊!
如果袁世凱不顧民意,一意孤行,陳華甚至不惜採取極端手段對袁氏進行人道毀滅。
陳華對政治不太悉,也不喜歡玩政治。對於所謂國體問題,英國可以搞君主立憲,
本也可以搞君主立憲,惟獨華夏不能搞。理由非常簡單,華夏人對皇帝骨子裡有一種奴
,華夏要走向新生,走向現代化,必須消除這種奴
心理。
蔡鍔是雲南代表團的團長,雲南代表團與四川代表團的座位相鄰,在四川代表團表示出憤慨之後,蔡鍔本想聲援四川代表團的,但此前蔡鍔並未想到會議上會討論“君主立憲”這個問題,打了蔡鍔一個措手不及,所以,蔡鍔雖然心中不快,但也只得繼續忍下去。因為,這種表態的事,一個代表團必須先統一思想,否則會議就會越開越亂。
至於四川代表團裡,也有立憲派的代表,譬如蒲殿俊和羅綸,但是,在上北京之前陳華專門給他們陳說了利害。再加上立憲派的初衷是敦促清廷立憲,現在清廷沒了,自然失去了“君主立憲”之土壤,兩人也接受了陳華的勸說。當然,最重要的是他們與陳華“共事”差不多一年了,他們對陳華的治世“理念”也比較贊同,對四川“反正”之後的快速發展也看在眼裡。
說到底,舊時代的人物除了他們的侷限外,要說報國之心報國之志並不會比新時代的人差。
鄭樹林的“路見不平一聲吼”確實起到了一點作用,會場上關於君主立憲的聲音似乎低了一些。
但是,誰也沒有想到,立憲派代表張謇在趙秉鈞走後卻率先向四川代表團開炮:“既然是事關國體的代表大會,你們四川代表團為何如此霸道,不許別的代表團討論?”緊接著,湯化龍也質問四川代表團“國體乃一國之大事,事關國民福祉,怎麼能輕率決定或否定某種國體?”
“是啊,難道你們四川人還不准我們說話了?”會場上有人跟著起鬨。
客觀地說,清廷剛剛退位,人們心中還殘存著皇帝時期的習慣思維,沒有皇帝總覺得天塌下來了一樣,另外,列強中對華夏傷害最深,亦即在華夏人心目中最強大的國家恰恰是君主立憲的國家,再加上立憲黨人在國民心目中的影響甚巨,所以這時“君主立憲”思想的影響還相當有市場。
朱慶瀾一看不對,立即站起來反駁道:“各位,四川代表團表達自己的主張,難道錯了嗎?”時間就這樣一分一秒過去,會場依然熱鬧。一個小時後,趙秉鈞姍姍來遲“趙省長,實在不好意思。剛才,會議主席團進行了討論,認為各省代表充分表達自己的意願是代表的權利,所以,我們不能制止他們的議論。”
“難道要妥協?”趙爾豐此時將目光盯在鄭樹林身上,此時,需要鄭樹林拿主意。
“我們退場。”鄭樹林說了一句,帶頭向會場會走去。趙爾豐、張瀾、蒲殿俊、羅綸等依次出場。
至於鄭樹林是否喧賓奪主,誰也沒有注意。四川人口占全國的十分之一,四川代表的退場意味著這次會議如何開都不會是一個圓滿的會議了。
對這一幕,後來研究歷史的人也覺得是一團霧。因為,由於四川代表團的強硬立場,讓一些在君主立憲和民主共和之間搖擺的人迅速作出了選擇,從而壯大了共和派的力量,會議最終的走向與四川代表團的想法是一致的。
那麼,四川代表團就白白地為這次會議犧牲了?
只有袁世凱及其特別的親信才知道,四川代表團並沒有白白犧牲,他們的退場及會議主持人的有意為難,讓陳華在未來的政治活動中更顯霸氣,同時也加速了北洋集團和其他軍閥集團的覆滅。而其中很有一些人,本來有可能從這一社會變更中獲得更大的利益,也因為這次沒有支持四川代表團而遭到了無情的清洗。
而這也是袁世凱晚年極為後悔的事情之一。確實,這次四川代表團“退場”就是袁世凱授意的,陳華不來北京,陳華實力特別強大,袁世凱要試一試陳華的態度,同時也想分化或為難一下四川代表團,但是,袁世凱壓沒想到,四川的代表會如此齊心,又如此硬氣,說退場就退場,而退場的當天就包火車南下漢口然後乘船回四川去了。就連袁世凱後來想請四川代表團吃一頓飯化解一下的機會都沒有。
令袁世凱鬱悶的事情馬上就發生了。就在四川代表團退場的第二天,在成都出版的《華夏報》就發表了一篇通訊,詳細解說了北京“全國代表大會”的醜聞,雖然沒有直接點袁世凱的名,但誰都知道是袁世凱在
控著會議議程。
與通訊同時發出的,還有一篇《要進步不要倒退》的社評。社評言辭烈地評論了立憲派人那種“老子死了又去找一個老子”的奴
嘴臉,這種把國民的幸福建立在某一個皇帝身上的主張,註定會遭到歷史的唾棄,這種沒有皇帝就彷彿天塌下來睡不著覺吃不下飯的狀態表明立憲派人實際上是一群有人格缺陷的心理疾病患者!
社評還奉勸那種幻想皇袍加身的人不要逆歷史而動,華夏的天一定是四萬萬華夏民眾共同的天,而不是某一個人的天;華夏的未來必將由四萬萬民眾決定,而不是小數野心家、機會主義分子、軟骨病患者所決定!
ps:今第二更,朋友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