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時不我待求收藏推薦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三個方隊,野炮方隊。由48輛草綠軍用汽車拖曳著48門同樣是草綠
的75mm山炮,馬達隆隆,車輪滾滾,氣勢極為雄壯。車上的炮兵同樣頭帶德式鋼盔,但身穿的卻是草綠
的作訓服。
第四個方隊,迫擊炮方隊。90門迫擊炮在360名士兵的手中緩緩向前。
第五個方隊,重機槍方隊。180重機槍,被360名士兵舉著向前邁進。
第六個方隊,輕機槍方隊。360輕機槍被360名特選出來的彪形大漢扛在肩上,360士兵的臉上全是一派殺氣騰騰!是的,殺氣!經過兩次大戰的十數次奪城之戰的華軍士兵已經帶著一股殺氣!
第七個方隊,汽車方隊。36輛運兵車上共1080士兵,包括他們的作戰武器,在萬人的注目下,緩緩通過廣場。對“汽車方隊”解說員說:機械化,是陸軍未來的發展方向!
對於這次閱兵,司令部是有著不同意見的,包括見多識廣的朱慶瀾和極其聰明的鄭樹林,都不明白為什麼陳華一定要堅持搞一個類似於“耀武揚威”的閱兵式。
他們以華夏傳統的“財不白”的思維認為,陳華應該埋頭髮展,暗中積蓄力量,說不定可以成為一方諸侯,甚至登頂有望。
以常規思維而度,朱慶瀾等人的看法是正確的。但他們哪裡知道陳華是穿越者,對於清廷,對於西元1911年的形勢,他比任何人都看得清楚,再說,即便如陳華親自培養起來的如武剛等人,也本不瞭解陳華的底牌。
所以,在陳華認為自己的部隊能夠與清廷的新軍一戰之後,陳華決定加快這一過程,即加快與清軍決戰的過程,同樣也是加快各地起義的過程。
閱兵式的次,陳華得到了朝廷“會剿聖旨”的詳細信息,也就在同一天,上海、北京、天津、廣州、成都的報紙各以頭版整版的篇幅刊登了“陳逆”帶在示威
的閱兵式報道。也就從這一刻起,公眾才知道清廷在“陳逆”手下已經被殲滅了25000人的部隊。
對於列強駐華武官來說,他們的發現當然更多。迫擊炮,雖然一些國家已經有了,但絕對不算主力火炮,但從報道上看,清國內陸的陳華似乎掌握著更先進的迫擊炮製造技術及迫擊炮的戰術運用;馬克沁、麥德森兩種機槍也不陌生,但列強都未全面列裝部隊,難道,這兩種兵器真的有報道上所形容的那種威力?
如果真如報道所說,那麼,清國的軍隊絕不是陳華的對手,就算是列強,除了擁有更多的大口徑火炮外,也難見其他的優勢。
當然,列強的這些駐華武官,永遠都不知道,陳華的武器到底有多麼變態。
“華軍”現在使用的是華夏1型步槍,這同樣也是對外銷售的步槍;但華夏2型步槍(相當於瑟98k)已經儲藏了至少50000支了。
華夏兵工廠,最初一天華夏1型步槍的產量確實只有100支,但很快就漲到了500支,這種相當於老式瑟步槍檔次的東西,陳華就讓他停留在
產500支的水平上,自從次元兵工廠能夠生產chb-2型步槍後,陳華立即將其槍支圖紙“具現”出來,當然,陳華有意識地留下了一些漏
,以供相關研究人員“發現”和改進,這樣,便有了華夏2型步槍的起步。至於相應的生產線,僅僅是作一些技術
的微調就可以了。至於生產線夠不夠,
本不需要陳華考慮,華夏實業公司的總經理宋科就可以搞定,否則,那個機械廠建起來幹啥。
有了5萬支華夏2型步槍,自然不算變態。那麼,被命名為“華夏3型”的半自動步槍算不算變態呢?比德式卡賓槍還要先進的所謂的花機關槍“華夏4型”衝鋒槍算不算變態呢?
這兩種武器,雖然陳華可以從次元兵工廠裡“具現”了,但陳華暫時還有拿成品到現實中來的打算。陳華已經具現了這兩種槍的圖紙,正讓巴登。維斯洛赫等人研究著呢。
陳華雖然看起來比較自信和悠閒,但內心裡卻有著很多極其隱密的打算,甚至是比較著急。
在原來歷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戰,重機槍是大戰開始後才在戰場顯威的,至於輕機槍更是無用武之地。陳華之所以一出世就使用了這兩種武器,最初的想法也比較簡單,就是擔心打不過清軍。但當阿嘎邛走到現實中來之後,陳華從阿嘎邛那裡受到了啟發:要提前引起列強各國對這兩種機槍的重視,這樣,可以讓一戰打得更加慘烈,而陳華便可以從中得利。
當然,一戰距開打還有一些時間,陳華用不著急。陳華所急的是如果不盡快推翻清廷,不盡快佔領四川,當清廷反應過來之後,陳華將受到致命的打擊!陳華必須在清廷反應過來之前將其推翻,同時將四川的權力收歸於自己的手上。
危言聳聽?絕對不是。陳華最大的弱點是,地方狹窄,沒有戰略縱深。如果清廷不以“會剿”而以“圍困”的方式對付陳華,陳華就會很艱難。當然,純粹的軍事圍困陳華並不害怕,但如果加上經濟圍困呢?陳華需要的原材料進不來,陳華的產品賣不出去,戰爭是無以為繼的。雖然“次元兵工廠”可以其他資源換取一定作戰物資,但那絕對是小數量的,不足以維持長期的戰爭。
一場戰爭,如果打久了,就像歷史上那場抗戰爭,強大的一方會越打越弱,而弱小的一方會越打越強。陳華與滿清,就好比陳華像當年的
本,而滿清就像華國,
本很強,但卻資源缺乏;華國很弱,但卻人口眾多,資源豐富。
所以,陳華絕不能把自己與滿清的這場戰爭打成一場持久戰。即便最後自己打贏了,也可能是個兩敗俱傷的局面,從而上演鶴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故事。
閱兵式,是希望速戰速決的表演;擴編,是速戰速決的前提。
閱兵式結束,陳華就下達了全軍進行一個星期的“強化整合”訓練。要求官兵之間、兵種之間、步炮之間協同配合達到實戰要求。
ps:朋友們,千殤現在糾結得很。就為這上傳稿子的時間,一天兩更時,早晨8點上傳似乎早了一些,但中午千殤卻必須等到12點下課然後往家裡趕,等到將稿子審一下再傳上去就12點15分以後了,因為起點“六個小時”才在首頁顯示的規定,第二更就只得等到下午6點15分之後,可是,那時正是夫人叫千殤吃晚餐的時候,所以昨的那一更就
到了6點28分,這就影響了今天的第一更,因為今天應該是三更呀。如果我在零點28分以後才上傳,真不知道還有幾位朋友在網上。哎,有哪位朋友能出個主意,一天兩更一天三更,更合理地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