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看不懂求收藏推薦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原來是這樣。”此前,陳華還在思考如何對待這個著名的民國人物,聽了阿嘎邛的話,陳華知道該如何辦了。

最直白的說法,就是黎元洪這人,道德守還不錯,但其格軟弱柔懦,不堪大用。

“會剿督辦”端方在昴州戰死,新軍第21混成協黎元洪手下8000人覆滅,黎元洪本人與新軍17鎮統制朱慶瀾一樣,再次當了陳華的俘虜。這個消息再次讓暗中觀摩的人士大跌眼鏡!

這滿清到底怎麼了?這新軍難道是豆腐做的?這陳華又到底是何方妖孽?很多人都發出這樣的疑問。

西元1911年7月15,當端方戰敗的消息傳到北京,朝廷再次陷入了慌亂。攝政王載灃、慶親王亦勖、肅親王善耆、鎮國公載澤等再次連袂進入皇宮,向降裕皇太后彙報。

“哎呀,這逆賊,真要了哀家的命了!”在聽到載灃的彙報後,暈了過去又醒了過來的隆裕皇太后有些硃砂地說道。

“還請皇太后看在大清江山的份上,拿一個主意。”肅親王善耆“解圍”道。

“哀家一個女之輩,能拿什麼主意?”隆裕看也不看幾人,自顧自地說道。

幾人垂眉順目,這話,他們可不敢接。

“要不,你們去將袁世凱叫來,也許,他有辦法?”看著這幾個王公大臣無能的樣子,隆裕突然說道。

隆裕之所以這樣說,一是這袁世凱本身頗有本事,二是她一直在與攝政王載灃爭權。想當初,正是攝正王以“足疾”為由將袁世凱趕回河南老家的,找袁世凱“問計”顯明就是打載灃的臉嘛,這樣的好機會,隆裕自然不會放棄。

“這…”載灃本能地排斥袁世凱,所以話從哪個那兒出來,他本就沒考慮,就想否定。

不用隆裕用計,也不用攝政王為難,袁世凱自己就主動來了。

田螺壩戰,袁世凱就預到陳華將會是滿清的主要敵人,因為他相當清楚,要想將6000名新軍吃下,如果是列強的軍隊的話,至少需要4000人,但陳華卻只用了2000人,這說明陳華的軍隊戰力很強!非常強!一個地方小老闆,訓練這麼強大的軍隊幹什麼?別人也許不明白,袁世凱又哪有不明白的。

田螺壩戰之後,陳華揮軍橫掃劍南,更證實了陳華的“野心”果然,陳華在7月8“通電”了。

陳華通電之後,袁世凱就開始思考自己的事,是穩坐釣魚臺看雙方殺個你死我活,還是主動出擊幫朝廷分憂?前者,袁世凱很快就否定了,因為他不符合袁世凱的格;而後者,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只要載灃還手握大權,自己就很難復出,除非清軍再來一次大敗。很快,袁世凱就等到了清軍大敗的消息,所以,在載灃等人面見隆裕的次,皇宮就收到了袁世凱的請罪和“自薦”雖然載灃擅權,可是要讓載灃帶兵去對付陳華,給他一萬個膽子他也不敢,再說,北洋六鎮又豈是自己可以調動的。

因此,在隆裕等人的力主之下,袁世凱於7月19快馬加鞭地趕到了北京,什麼足疾,純粹扯蛋嘛,俺老袁的身體好得很!

,新軍第5鎮第10協及武衛右軍一個協,一路走走停停,終於到達川北的昭化。

1911年7月20,清廷發佈第二次“會剿聖旨”:以袁世凱為“總督辦”以新軍第6鎮統制吳祿貞為“前方督辦”以“三路大軍”圍攻陳逆集團。

調新軍第4鎮(駐天津)第7協及其炮標,第6鎮第12協及其炮標,第4混成協(駐河南),第39混成協(陝西西安)計22000餘人組成北集團軍,由第6鎮統制吳祿貞兼任統制,由第4混成協協統張錫元為副,由陝西入川。

調新軍第8鎮第15協及其炮標(駐武漢),新軍第9鎮及其炮標(駐南京),第25混成協(駐湖南長沙),第27混成協(駐江西南昌)計23000人組成東集團軍,由第9鎮統制徐紹楨領東集團軍由湖北沿長江入川。

調新軍19鎮(駐雲南)貴州新軍1標計16000人組成南集團軍,由第19鎮統制鍾麟同統領由安順、瀘州方向入川。

三路大軍限9月20以前抵達四川並對陳逆發動攻擊。

不來就不來,一來就大手筆,六萬大軍圍剿,陳華能渡過這個難關嗎?

歷史,與陳華所知曉的那個歷史,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

此前,陳華認為,昴州戰役的勝利,各地肯定會發生反清起義,而自己則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好好地經營四川,可是,自己連打兩仗,如果包括橫掃綿州附近地區在內的話,已經消滅了滿清25000人以上的兵力,可為什麼那個所謂的民黨還不行動呢?

歷史,似乎進入了某種霧之中,看不透,更看不懂。

不只是陳華有這種惑,其實,就是民黨高層、中層,包括下層在內都看不懂。

就在清廷調兵遣將準備“圍剿”陳華時,在一艘由本駛向華夏的客輪上,民國曆史上兩個重要人物孫和黃正在甲板上望著遠方的太平洋出神。

“先生,你看得懂華夏現在的局勢嗎?”黃對孫從來都是非常尊重的,孫是領袖,黃是助手。

“看不懂。誰也沒想到,革命力量並不強大的四川,率先取得了進展。”孫也在思考。

“據我們的同志講,陳華並不願意與我黨接觸,似乎還有牴觸情緒;但他的所作所為,似乎與我們的主張相當一致。”黃分析道。

“這正是一個,一個沒有主張而只有行動的。”孫頗有意味地說道。

“那麼,陳華有沒有可能接受我們的主張呢?”黃同樣是一個理想的革命主義者。

“不清楚。不過,我最近亦在反思。我想,只有主張變成現實,才會具有說服力。我們在研究陳華時,也許,陳華也在研究我們吧。”在某種意義上,孫是一個有擔當的人,要不然也不會有歷史上那些輝煌的事蹟了。

“先生想去見他?”黃問了一句。

“也許,看吧。說不定我們會有共同語言的。”孫覺得有些累,說完,轉身回船艙裡去了。

ps:朋友們,《華時代》已經上傳100章了,收藏推薦是否應該來得更猛烈一些呢!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