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姻緣咒第四章淚血冥府之行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這是她們聽說後又相助再講出來的故事,深深地動著她們…

在此我們順便參觀一下冥府,免費入場,敬請遊覽,謝絕拍照。

―――――――――――――――――――――――――――――――也是一個深夜,清淚公幹完畢,躺在上閉目養神。一陣陰風自遠而近,慢慢停在程記藥房附近,肯定是哪位同仁公幹路過或是專程造訪張大師的。自被逐出陰府,清淚就一直寄在張道師家。和人和鬼的道打多了,她也知道,這冥府的鬼和陽間的人是一樣的,要工作,要生活,還要禮上往來。

“不知是哪位來求張大師辦私事,捎私話。”清淚想到這兒,她會心地笑了。

忽然,一縛魂鎖穿過窗戶,緊緊地縛住了她。這是濁血的小把戲,搖頭笑了笑,也沒有掙脫,就隨著縛魂鎖飄到了陰陽路口。

“放天吧!別開玩笑了,你知道我犯了戒律,不能私入鬼門關。”濁血也不理她,把頭扭到一邊,嚶嚶地哭起來。

“淚,和我入關去,有很重要的事情,我不知道…”清淚對這位閏密非常瞭解了,濁血有些大是個大大咧咧的女子。如果不是太讓她心痛了,她是不會哭的。清淚甩開了縛魂鎖,和濁血一起進了鬼門關。

過了鬼門關就是黃泉路了。這條黃泉路上慘霧氳黃,陰風陣陣,飄過的遊魂有男有女,有垂垂老矣的老者,蹣跚學步的孩童“黃泉路上無老少,不知陽壽多少”他們眼裡的茫無助又一次讓清淚水淚晶瑩,猶如她的剔透玲瓏之心。

“淚,什麼是愛?”濁血邊走邊問。

“唉!”清淚輕嘆一聲,她不知道怎麼回答這樣的問題。印在她腦海裡的影像又浮現在眼前,那一抹純白,那一張笑臉,又清晰了。本來以為天地相隔會慢慢淡了,但這種刻骨銘心是從腦海裡揮不去的。

“我見過你,在極樂世界九重天上。”他輕撫著滿頭白的長髮,出乾淨的微笑,就象他身上那白的伽裟“呵呵!我不想騙你,其實是我用彌勒佛尊的通天地鏡照到你的,見你每天獨身行走在陰陽路上,就過來看你了。”那個曾經給她溫暖的聲音又一次在清淚的耳邊響起來。

“淚,你愛過對嗎?你因此被拒在鬼門關之外,我在陰司更加無助孤獨。”

“我們本不屬於紅塵,愛恨是世人的劫數,何況是我?”清淚說起自己的愛,總是深刻而且神秘,濁血每次都聽得似懂非懂。然而這個故事,卻讓她震顫了,這裡的愛讓她真正動以至淚

“淚,到奈何橋了,我們繞過去走冥橋吧!我現在最怕孟家婆婆,見了不知道要說多少話。尤其是見到你,怕要拉著你講上幾幾夜了。”人越老話越多,鬼又何償不是如此?清淚會心地笑了。

“血,你看,上橋的人越來越少了。”

“是呀!中橋人多了,下橋就更多了。”看著近在眼前的奈何橋,清淚和濁血又多了憑心的悟。

黃泉路的盡頭橫著一條大河,就是忘川河(據說孟婆湯裡的水就取於忘川河),架在忘川河上通向地府管理中心的橋就是我們常說的奈何橋了。奈何橋分上中下三層,上為善人橋,中為常人橋(不善不惡的),下為惡人橋。世人生前是善是惡,過橋就能區分,奈何橋在冥府是神秘而且神聖的,它能分辨人的善惡。

橋頭一塊黃玉石板,上面寫著一句話:惡人登善橋,魂散魄亦飄;常人登善橋,下步如履刀。

這句話提醒人們,一定要憑心過橋,實事求是,人間的道貌岸然在這裡行不通的。用自己的標準評判,總覺得自己是好人,總行善事,以為擠上善人橋就萬事大吉。可如果欺心,那結果就是永墮忘川,步步履刀。甚至永不超生。

所以在此提醒大家,去了那邊過橋,一定要捫心自問,免得魂飛魄散。

過了奈何橋就是望鄉臺,這是鬼魂最後向陽世的親朋告別的地方。人死後登上望鄉臺,知道已經陰陽相隔,最後看一眼陽世的親朋,了卻思念。望鄉臺直通六世輪迴殿,殿裡設賞善、罰惡、明察、輪轉四司。通過這四司的最終判定鬼魂是轉世為人,還是墮入畜道,或是經十八層地獄受盡邢罰,以贖前生罪孽。

從輪迴殿走出來的是準備轉生的,途經孟婆那喝一碗湯就可以投胎去了(這算是一點更正吧,有人認為下了望鄉臺就喝孟婆湯,其實不是,鬼魂還要在陰府四司接受審查呢,先喝了湯豈不是什麼都忘記了。)。

孟婆在望鄉臺邊常年守候,可以說她是陰間最恪守崗位的鬼使了,總是呆在一個地方,不能擅離職守,對什麼事都好奇,這也是濁血怕見她的原因。

“小馬,好久不見了,去陽間公幹了?過來嚐嚐我新熬的毒婦長舌湯,是用長舌婦的舌頭和毒婦的心加了十八藥材做成的,很補的。”

“是呀,孟婆,去了三天,您老的湯越做越好了。”馬面恭敬的走了過去。

“不好,這味道還是太淡,唉!不知道是不是料的力度不夠。”孟婆聽到誇獎開心的一下,又索住眉頭,謙虛起來。

“婆婆,我這次去人間公幹,聽人說:現在陽間有比長舌婦厲害的,俗稱狗仔。能把惡人捧起來,又能把好人壓下去,專門無事生非。這些人有文化、有素質,有潛力,還有組織,真能把活生生的人給死,太厲害了。”馬面為了顯示自己的見識,說了一大堆話,聽得孟婆眼睛一亮,連聲叫好。

“真的?我說這湯老是做不好,原來差這味料啊!什麼時候給我幾個來?要讓我做出三界第一湯,你也多吃幾碗。”

“這事您老找無常大哥,他負責這方面。”

“馬面,崔判官等你差呢。”一個斯斯文文的陰使走了過來“司承,我馬上就去,剛和婆婆說她湯裡的料呢。”馬面放下碗,轉身走了。

“一來一往皆有定,無風本不起,即是空來風,能泰然處之,潔身自愛,謠言自會止於智者。”

“對、對,就是這個理,劉司承說話真有水平。這樣你見到小黑小白讓他們來我這一下,就說我有要事找他們。”孟婆一邊稱讚一邊囑咐劉司承。

“在此守候何止千萬年,孟婆是最孤單的。”她倆飄地冥橋上,看到這一幕,又多了為孟婆的嘆。

“別想這些了,咱們直接去十八層吧!我們要找的人在那兒。”――――――――――――――――――――――――――――――――――想起一個小故事,關於冥府的路引和文書的,聽老人講的,講給大家聽聽。

有一位老大媽去鄰村趕集,回來的時候天黑了,到了三岔口轉向了。忽然看到有一條路上有好多人影,她也跟過去了,想找人打聽一下,隨大溜一塊走。走近一看,這群人裡還有她們村兩個老人,心想:這麼大歲數了,出來趕集也不想著早點回家。她就上去搭腔,兩個人也認識她,就邊走邊聊起天來。

“你有五十了嗎?年紀輕輕的,怎麼也來了?”其中一位問她。

這大媽心想:什麼話呀?趕集還分歲數大小呀?

“回頭看看吧,走上這條路看一眼少一眼了。”另一位老人接著說。

“不知道到了望鄉臺還讓不讓看?不會直接喝湯吧?”

“你們說什麼呢?我怎麼聽不明白呀?這怎麼不象回咱們村的路呀?”這大媽回頭看了看又說:“我怎麼覺得越走越離咱村遠哪?”

“你這是?”這兩位老人瞪著她,不知道說什麼了。

“快點走,你們三個幹什麼呢?文書呢?”一個臉特別黑的傢伙走過來,這兩位老人趕緊掏出了文書,這大媽不知道怎麼回事,這趕集也沒聽說要帶文書,就愣在那裡。那黑臉用鼻子嗅了嗅,指著那大媽說:“有陽氣,你怎麼混進來的?膽子不小呀!回去。”一揮手險些推那大媽一個跟斗。那大媽一愣神,再一看這條路,怎麼一個人也沒有了,當時就嚇傻了。

第二天天亮了,那大媽才回到家,和家裡人一說,才知道那兩位老人昨天去逝了。當下這大媽又嚇昏了,病了好長時間,請小陰陽叫過魂才好起來。

經常走夜路,回家晚的人,走到三岔口,看到人影多的時候,千萬別隨大溜。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