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不倒王牌1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宮門下了匙,是夜,王夫人、清漪、軒轅珩便宿在了太后的祥和宮裡。太后有意冷落軒轅珩,一語未發。

事情就這樣平靜下來。

然而沒過兩,前線便送來了節節敗退的消息!前兩還在歡飲達旦地慶祝,現在打臉似的,便落入了敗局。軒轅良和氣得坐立不安。而那消息,只說是敗退,卻絲毫沒有提及沐雲霆、清凌之人。清漪不知事實如何,也只能是乾著急。

朝廷終究還是決定派出援兵。然而派誰前去,卻又成一個問題了。

此時,太后派人把軒轅良和請到了祥和宮裡,語重心長道:“皇帝啊,如今珩兒也大了,是時候該替你分憂了。前幾便向哀家提出要去前線一事,你覺得如何?”軒轅良和道:“珩兒是不錯,只是他常年都在母后膝下,母后怎的忍心派他前去了?”太后道:“孝悌之道是小義,為國為民是大義。沒有國,便沒有家。如今北荻屢犯我西陵,珩兒心憂黎元,哀家縱使再捨不得,也要給他一片自由的天空才是。”太后此言說的冠冕堂皇,軒轅良和倒是不好拒絕了。

“那便依母后所言,此次就派珩兒和餘首輔吧。”太后眉頭微蹙“皇帝還真是心大,餘石向來與雲霆不睦,他二人若是在疆場上爭論起來,可怎生是好?個人私怨事小,耽誤了行軍打仗事大啊。”軒轅良和自然知道,他就是看中了餘石與沐雲霆不睦,才會派餘石前去。

“母后,正是因為他二人平裡不和,兒子才想著把他二人都派到前線去,不至於偏聽偏信。當然,還要再派一個不偏不倚的人。”守恆之術,太后自然懂得。

她點頭道:“皇帝以為向家如何?”向家雖然有向笛、向晚兩兄妹與軒轅瑒好,但是向雲天卻是真真正正的不偏向任何人。他一向都是按照事實說話,雖然在言語上也得罪過沐、餘二人,但是他二人卻從未說過向雲天一句不是。

軒轅良和道:“母后考慮的果然周到。”分明是自己的主意,軒轅良和還不忘誇一誇太后。

此事已定,已經如了軒轅珩的意。然而太后卻時刻沒忘記清漪。清漪與小蘋的相像,還有軒轅良和的關切,都讓她覺得不安。她思慮再三,道:“哀家還有一事。”軒轅良和疑惑道:“母后還有何事?”太后道:“鈞彤跟著瑒兒去了,珩兒難免心裡不舒服。漪兒出身將門,自小便學過功夫,不如讓漪兒也跟著去吧。”軒轅良和本來坐在太后身邊,此刻“蹭”地站了起來。他作為皇帝,喜怒不行於,然而現在他卻是萬分動道:“不可!此事萬萬不可!”太后知道軒轅良和在意清漪,卻不想是這般在意。在她的印象之中,但凡自己開了口,軒轅良和如何也不會拒絕了自己去。皇室之中,母子情意傷不得。所以軒轅良和平裡百般維護。卻不想這一次竟然這麼直接。

“前線兇險萬分,漪兒一個柔弱女子如何去得。再說,珩兒去前線,不是談情說愛,而是要奮力殺敵的。漪兒與鈞彤不同,鈞彤她心思縝密,縱使沒有武功,也足以自保。而漪兒雖出身將門,終究不在家裡長大,自保尚且不夠,又怎能去冒險!”他自顧自說道:“總之,漪兒去不得!”軒轅良和與軒轅珩的堅持好像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這樣太后愈發不安。就是唯恐他父子二人反目,太后才特意把清漪指給了軒轅珩,以絕軒轅良和之心。現下看來,軒轅良和並沒有徹底死心。

她知道把清漪送到前線很自私,但是她更不允許自己的兒子和孫子為了一個女人而爭鬥!

清漪非去不可。

“皇帝若是不放心,便派了輕騎與暗衛保護著便是了,何必…”軒轅良和毫不猶豫打斷了太后的話。

“母后,這世上本便不存在萬無一失的事情,兒子…”他神情一暗,聲音也低了下來“兒子已經失去了小蘋,現在再也不想再失去一次了。”他看著太后,眼神之中出的是濃濃無奈。

“當初,小蘋執意為心兒求藥,兒子便該阻止。可是兒子沒有。她傷了本,以至於後來香消玉殞。兒子知道母后擔憂的是什麼。母后既然把漪兒指給了珩兒,兒子便不再存有非分之想了。兒子年過半百,只不過是想多看一眼罷了。母后非要如此絕情嗎?”話已說明,太后一時之間竟然不知說什麼好了。軒轅良和已經表明了立場,她再說下去,便是要真的傷了母子情分了。

終於,她勸道:“皇帝,斯人已逝,你也該放下了。”軒轅良和道:“是啊,晃眼之間,已經十多年了。”清漪、軒轅珩、王夫人站在內室,太后與軒轅良和所說之話聽得一清二楚。清漪聽到這裡,明白大局已定,可是她不去前線,心裡難安。

這已經是她最後一次機會了!

如果她不能好好把握住,便再無理由與時機了。

她想要走出去,卻不想被王夫人死死拉住她的手。

“漪兒——”王夫人低低呼喚。

清漪毅然甩開了王夫人的手,疾步走到大殿之內,跪在地上,道:“皇上,臣女願意與殿下同去戰場。父親自小教導臣女,不負皇恩,不負社稷。臣女願意為我西陵河山鞠躬盡瘁。”軒轅良和拿出小蘋之事,才說服了太后。卻不想清漪又出現在他面前。他心下全是震驚,忙走到清漪面前,一把扶起清漪,道:“地上涼,先起來再說。”清漪起來之後,與軒轅良和保持一定的距離。

“皇上,臣女父親兄弟皆在前線,現下夫君又即將前往,臣女不願做一個深閨怨婦,獨自等著他們歸來。古語有云,‘忽見陌頭楊柳,悔教夫婿覓封侯’,有生之年,臣女不願發此慨,只願與自己的親人並肩前行。”她聲音沉重,道:“哪怕是死了,也好在每都在等待中度過的好。”軒轅良和道:“你便是說的天花亂墜,朕也絕對不許你去。”明知會如此,清漪還是堅持道:“皇上對臣女的愛護之心,臣女不是不知。只是臣女聽母親說過,蘋姨在時,琴棋書畫樣樣通,更是讀兵書,只是遺憾不能像男子一樣衝鋒陷陣。她喜好佈陣之法,甚至寫了整本的《小蘋小扎》。臣女不敢和蘋姨相比,只願學得一二,也算是繼承遺志了。”

“《小蘋小扎》?”軒轅良和聽所未聽,聞所未聞。

清漪從寬大的袖口之中,出一本札記來。深藍的封皮有些破舊了,大有年代之。她雙手捧著,遞給了軒轅良和。

軒轅良和雙手有些顫抖,小蘋之物,他所存甚少。此時一見,倒有些再見故人之了。

映入眼簾的是衛夫人的簪花小楷,爛瑤臺之月,碎玉壺之冰,穆若清風,宛然若樹。軒轅良和看的有些眼花了,只覺得眼睛脹的厲害。那泛黃的書頁上記載的全是行軍打仗佈陣之術。軒轅良和的思緒飄回到了許久之前。

那時的小蘋容顏端麗、美貌大方,在王府並不受待見。她每裡便要早早起看書、練琴,好看的手指都已經略略畸形了。

軒轅良和那時候還叫施良和。

小蘋一見他,便叫道:“施大哥,你快過來陪我練劍。這書看的快無聊死了。”軒轅良和便與她一起練劍。

美人如畫,在和煦的風之中,更加美好。軒轅良和看著她長髮飄飄,面若桃花,縱然是汗浹背,也不肯停下來。

練劍練累了,小蘋便又去看書。

軒轅良和道:“不是說看書無聊嗎?怎的還不歇歇?”小蘋俏皮一笑,如脫兔一般“那些《女則》《女訓》啊,四書五經啊,我早便讀厭了。這《孫子兵法》和那些書都不一樣。施大哥,你快看看,這‘生勝’二字到底何意?”軒轅良和蹲坐在她旁邊,風吹過,小蘋身上的香味便撲入鼻中,甜甜的,幾乎要人沉醉其中了。他無暇看書,也不能再思考小蘋到底說了些什麼,只是盯著小蘋的臉看,彷彿永遠也看不厭。

小蘋被他看的有些羞赫,忙合了書,道:“施大哥,你看我做什麼?”軒轅良和笑道:“你好看。”當時那般美好,卻無論如何都留不住。

最後一次,小蘋見他時,只對他說了一句話。

“你忘了我罷。”軒轅良和如何不悲痛!

然而不論是悲痛,還是美好,都是隨風往事,盡數逝去了。

軒轅良和合上書,思緒迴歸到現實之中。的確,小蘋是愛行軍之策,這本小蘋小扎也都記錄了佈陣之法。清漪說的都對,但是他更加堅定了不能讓清漪前去的決心。

“漪兒,你方才已經聽到了朕與母后所說之話。朕不妨再說一次,朕已經失去了小蘋,再也不能看你有什麼三長兩短。”早在進宮之前,清漪便想過要過軒轅良和這一關。所以她費盡心思假造了這本《小蘋小扎》。她與小蘋習得都是衛夫人的簪花小楷,仿起來並不困難。她想拿小蘋作為王牌,以求軒轅良和應允了自己。卻不想適得其反。自己真真是失策了!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