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六回熊血兒喜得陰雷珠小仙童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收藏小狐看書,防止丢失阅读进度】
只道友與向道友大德,無以為報。又想貴派門下,怎有這麼多異人?無論各派中人,俱都望塵莫及哩。"說時,正要轉向東北去看幽蘭,忽見崑崙門下小仙童虞孝、鐵鼓吏狄鳴歧面帶愁容,由後走來。諸葛警我先在殿內看過師祖玉匣中的名單,知道二人不久也是本門中人,便轉身問:"二位道友,意
何往?如若無事,何妨結伴同遊?"血兒也隨聲附和。二人原認得熊血兒,暗忖:"他乃天靈子傳衣缽的愛徒,素來忠心於乃師,不與外人
往。
怎會背了師父,獨個兒和峨眉門下大弟子在此無人之處密談?並還面有喜,雙方神情也甚親密,直似多年知
,決非初見,與他平
為人,大是不類。看起來,峨眉派真易使人歸向,連他這樣人也受了引誘。"反正閒遊,便想探個虛實。互相看了一眼,一同點首應諾,並在一起,往前走去。一會走完松徑蘭谷,越過澗上游的危崖,又經過了好幾處仙景,便到右元仙府。三人都未到過,先以為五府同開,右元仙府必也一樣富麗輝煌,氣象萬千,左近景物尚且如此清麗靈奇,何況本
。哪知到後一看,大出意料。原來那左元仙府附近景物,儘管優美繁多,正
只是一座百十丈高的孤峰危壁,
在峰
,約有方丈大小,看去陰森森的。全峰筆立如削,由上到下闢有一二百個大小
。最大的
,高不過五尺,寬僅二尺,約有二丈來深,至多可以容得一人在內跌坐。小的大人直容不下,也只二三歲幼童,可以勉強容納。有的淺不過尺,坐處並還向外傾斜,形勢不一,各有難處。環峰四外,俱是松杉之類古木,大都一抱以上,參天蔽
,襯得景物越發陰晦。繞向峰後一看,正對前
,還有一個後
,
門上橫刻著"心門意戶"四個朱書古篆和些符偈。
三人見了,很覺奇怪,料知左元內必有玄妙設施,想到
中探看。小仙童虞孝剛開口一笑,諸葛警我笑道:"此是本府左元
十三限入口,平
為眾弟子修煉入定之所。
以後除奉掌教師尊特命外,眾同門自問修煉到了年限火候,必須先由這心門意戶通行,越過內中十二道大限,經由前口飛出,然後去至中元殿內稟進師尊,始得下山修積。
從此往來自如,並可在外另闢府,任意修為。便是回山,也另有景物享受和無不優美的清修之所,無庸再來此
受苦了。如若修煉未到功候,或是自信不過,休說遊行自在,便連本府偌大一片仙景,也休想能夠遊涉。只可在少元
內煉到能夠服氣辟穀,或是師恩准其速成,賜了辟穀靈丹,然後仍須常年在這峰壁小
中潛修。除卻每
有一定時,可以隨意在峰側一帶和峰左青溪坪、古輝閣兩處,與眾同門互相比劍觀摩外,餘者都好比千仞宮牆,人天界隔,可望而不可即,不能擅越雷池一步了。至於各位師尊,也只偶然來此指點傳授,此外難得見面。本派同門新進者多,頗有幾個修道年限功候全都不到,便自告奮勇,下山歷練,使內功外行同時並進的也可稟明師長,甘冒奇險,徑由左元十三限,或是右元
內火宅嚴關,硬衝出去。這十幾位同門師兄弟,大都仙緣福澤至厚,
行堅固,又都持有兩件極靈異的法寶飛劍,憑著以身殉道的勇氣,方始僥倖成功。右元火宅關口只有一道,看似沒有左元十三限繁難,但兇險更大。這兩處地方,到時一個把握不住,輕則走火入魔,像以前百禽道長、鄭八姑等一樣,不能行動,須要多年虔修,受盡苦楚,培養心頭活火,凝鍊元神,重生肌骨,復了原體之後,二次重度難關。稍一不慎,仍是重蹈前轍。轉不如循序漸進,現時雖然艱苦,年久水到渠成。那重的,不是五官四肢殘廢一兩處,永難恢復,便是壽命轉劫,甚或形神全消,都在意中。雖然師恩深厚,暗中必有極大法力護持,喪生滅神尚不至於,便是走火入魔,也非人所能堪了。
這裡你們只看到孤峰陋,還不怎樣,那由少元
轉來峰上
中修煉的,中間尚須繞行左元
許多險境,才能到此呢。"鐵鼓吏狄鳴歧問:"在火宅、十三限之外,還有何險?"諸葛警我道:"左元
位於地底,上面凡是危峰峭壁,鳥道羊腸,遍佈蛇獸水火等各
各樣的危機險境。入口之處,名為小人天界,所歷景物甚多。人行其中,只要心志不純,立時地棘天荊,寸步難行。可以使經歷的人,在那暗無天
,地獄一般的危境中,逃竄上三五個月走不出來。
必須憑著定力靈慧,才可從容脫出。這是將來連闖十三限的初基,雖無這裡兇險,早晚終可脫出,但那定力不堅的人走了進去,稍微疏忽,那苦難也夠受了。現今這兩處仙法尚未發動,左元那些危峰峭壁,鳥道羊腸,俱是實境,尚可一觀。此
雖設有十三層難關大限,全
長大不過十餘丈,此時內中空空,有甚意思?"熊血兒暗忖:"以前常覺旁門災難太多,尤其天劫厲害,正宗玄門得天獨厚。今到峨眉赴會,見這些末學新進,為
不久,竟有好深功力,令人妒羨。哪知他們也還有這麼多難處,無一容易得來。人家先難後易,早把
基打好,不畏魔擾,所以天劫也不去尋他了。"方想如何到這兩處
中見識,儘管仙法不曾發動,也可增長閱歷。虞孝和鐵鼓吏狄鳴歧已向諸葛警我商請,引入
中見識。正要從旁隨聲附和,諸葛警我已笑對二人道:"二位道兄,此時還不是進
的時候。再者兩
均非延賓之地,
口已經封
,來客只在附近遊玩,無進
者。
既是二位道兄必先往一觀,我略微擔點責任,連熊道友一起同往好了。"虞、狄二人聽他語氣稱謂,好似含有深意,心中一動。諸葛警我已引三人轉到前峰,說聲:"請稍等待。"連忙飛身直上。
三人見他搶先引導,料知中必有一些現在外面的機密佈置,不
外人看見。裝作不解,不等招呼,跟著飛上。到了
中一看,由前
口直望後
口,空無一物。就這慢得一步的工夫,諸葛警我已不見蹤跡。
與外觀孤峰一般大小,比起兩邊
門卻高得多,地也凹下,
壁彷彿甚薄,看去不似石土凝成。用手微叩,淵淵作金鐵聲。心想:"後
門外,壁有符篆,諸葛警我也許故
狡猾,由此穿出。"心中尋思,同往後
門走去。
剛往前走不到兩丈,三人相繼回顧中,只剩了自己一個,同行二人不知何往,喚也不應,心中一驚,方覺奇怪。再看前後
門,俱已隱去,神志也似有點
糊,思
全集。
熊血兒道力較高,覺出情形不妙,知是自己不聽招呼,冒失所致。自身是客,再如恃強亂闖,觸動中
制,失陷在此,師門面子難看。趕緊寧靜心神,高呼:"諸葛道友何往?請即現身。"腳便停住,不再前進。這一來,果然好些,雖仍進退兩難,尚未現出別的幻象。鐵鼓吏狄鳴歧人較平和,發覺身側二人忽然失蹤,現出上述景象,情知落在對方
制之內,事前原囑少待,不能怪來人賣
神通為難。心想:"此
既是峨眉門下弟子成敗關頭,定必玄妙莫測,憑自己這點法力,萬衝不出。既是來客,主人不能坐看出醜,久置不問。"於是也不再前進,強攝心神,停在當地,靜候主人解救,和熊血兒一樣,也未見甚異處。
惟獨小仙童虞孝,生好勝。前在白陽山妖屍墓
受挫之後,因恨嵩山二老,兼及峨眉,心中先存敵意。見狀認作諸葛警我故
玄虛,心中大怒。暗忖:"此
共只三數十丈方圓,
壁甚薄,眼前無非幻景,估量方向不曾走錯,何不給它一個硬衝。衝出固好,即使破壁飛出,主人自己不在此接待,有意賣
傢俬,隱在一旁,發動埋伏欺人,先失禮貌,也難怪我,怕他何來?"心雖這麼想,畢竟久聞峨眉威名,終是有點內怯。
為防萬一,特意放出飛劍,護住全身,並將身畔法寶取出備用,駕起遁光,朝前急駛。
滿擬飛行迅速,這數十丈之隔,眨眼即至,否則便該埋伏發動,有了阻擋。哪知飛行了一陣,別無跡兆,不特前後口和兩同伴不見,而且四顧空空,上不見天,下不見地,身在其中,加緊飛駛,渺無涯際。又急又恨之下,一發狠,便將師傳至寶風雷鏨取將出來,
將
壁震破。平
此寶一發,便是一道火光,挾著風雷之聲飛出,無堅不摧,聲勢甚是猛烈。及至這時揚手飛出,僅止一溜火光,朝前飛去,略閃即隱,聲影皆無。知道不好,趕緊收寶,已收不回,心中一驚。猛覺身落實地,定睛一看,護身飛劍也沒了蹤跡。當時天旋地轉,神志漸昏,似要暈倒。正驚急害怕間,猛覺眼前一花,金霞亂閃,照眼生輝,突現出十餘個朱書古篆,大約徑丈,都是光華四
,飄忽如電,一個接一個,連是甚字也未認清,一閃即滅,字盡光消。諸葛警我忽在前面現身,前面
口也自現出,回了原狀。再看熊血兒和狄鳴歧,也在身側站定,和適才同行情形一樣。回顧前
,就在身後,直似做了一場幻夢,
本不曾前進。飛劍法寶已失,心中愁急。暗察熊、狄二人,神情卻似泰然,若無其事。不
驚疑愁急,不知如何是好。
忽聽諸葛警我說道:"虞道友,法寶飛劍怎不收起,放在地上作甚?"虞孝趕緊隨手指處一看,果然一寶一劍,俱似未用時原形,遺放在身側地上,忙即收起,羞了個面紅過耳。忍不住向狄鳴歧問道:"適才狄師兄可曾見我嗎?"熊血兒見他惶愧情景,猜知就裡,笑道:"我們自己急,不聽諸葛道友的招呼,冒失先上。如非主人手下留情,正不知如何獻醜呢!"諸葛警我忙道:"道友想錯了。小弟因此
制雖未全設,規模已是初具。自身法力淺薄,惟恐件犯嘉客,僥倖事前隨侍家師,得蒙指點秘奧,意
先將
法止住,再請入觀。哪知三位道友心急先上,埋伏一經觸動,收起來便稍費事,為此略微耽延,也只盞茶工夫。掌教師尊所設
制,尚無十分之一,入伏人只要心略定,不再作前行敵視之想,立可無事。小弟雖然無狀,焉有忤犯尊客之理?"三人自覺被困時久,少說也有半
,一聽只有盞茶工夫,又聽所設
法不足十一,已有如此神妙,如果全設,威力可想。好生敬佩,各自拿話探詢此中玄妙。諸葛警我只答此與佛門中殊途同歸,一切景象身受,皆由心念引發,只要明心見
,神智澄明,不為七情六慾所擾,便可通行無阻。自己不過適逢機會,隨侍在側,略窺皮
。如待全設,自知薄質淺學,本身尚難通行,如何告人?三人料他不肯詳說,只得罷了。隨同走遍全
,仍是空無跡象可尋。適見霞光古篆,竟查不出一絲跡兆,不知何來,不知何去,如此厲害,端的神妙無窮,令人莫測。無可留連,只得退了下來。虞孝對於峨眉,先是又嫉又畏,經此一來,更知萬不如人,由不得生了敬服之意。狄鳴歧更是早已心服口服,都只為師門恩厚,不肯嚮往外人,舍舊投新罷了。
四人下來之後,正商議往右元去,觀賞景物,並窺火宅妙用。忽見朱鸞面容悲憤,同了癩姑、向芳淑、申若蘭並肩密語,由側走過,四人也不做理會。跟著路上又遇見東海鮫人島散仙巫啟明的門人神風使者項紀,他和熊血兒原是
人。見了血兒,喚至一旁,問可知道前行三美一醜四女來歷姓名與否。血兒答道:"內有三個,俱是主人門下,難道你看不出服飾?問她們則甚?"項紀不知血兒現時已和乃師一樣,與峨眉成了一氣。
便答:"峨眉三人我知道,只問那穿杏黃雲肩的一個,還有那外來的一個。"血兒心剛直,有德必報。知他師徒雖然得道多年,仍是旁門故態,這次來作不速之客,就許受了許飛娘等人慫恿,未必安甚好心,適才未曾出手,定是自覺無力,知難而退。這時打聽二女,不知又想出甚花樣?想起向芳淑贈陰雷珠恩惠,便向他道:"這兩個,一名向芳淑;一個似是金鐘島主門下,不知姓名。你尾隨她們何意?"項紀答道:"這是她們自己不好,鬼鬼祟祟。四個賤人,隨在師父身後窺探,一同指著師父咒罵,好似有仇神氣。當時師父正離了主人,和幾位同道閒立談說,她們以為隔遠,可以任
咒罵。不知師父早已留心,故意離開主人,便為暗查她們動靜。剛聽出一點,便被醜女覺察,一同走開。師父疑心內有仇人之女,命我來探。正要隱身追近,便遇見你。我因那金鐘島來的一個和穿杏黃雲肩的長得最美,故此朝你打聽。你往
不也恨她們?何不助我一臂,
後得便,
她一個快活,豈不是好?"血兒知他素來冒失,乃師法力也確實不弱,惟恐向芳淑吃虧,便先告誡道:"這幾個少女雖是年輕,一個也不好惹,莫要自尋無趣。"項紀哪知血兒心意,笑答:"誰還不知此時身在虎
,只不過先探一點虛實,到底誰是師父仇人,等離開這裡再作打算。你這樣膽小則甚?"說罷自去。
諸葛警我同了虞、狄二人在前緩行相俟,早看出項紀說話神不正。血兒說完,追上三人,並不隱瞞,照實一說。諸葛警我知道向芳淑乃金姥姥羅紫煙的晚親至戚,幼無父母,懷抱之中便被度上衡山白雀
去撫養。因她靈慧異常,最得師尊歡喜,
使深造,不令外出。本人又知勤奮用功,毫不務外,不像何玫、崔綺兩師姊時常離山他出。直到近
,因奉師命,要轉投峨眉門下;
立功自見,方始下山修積,在外行道。為
無多,決不會與海外奇門之士結怨。真有大仇在身,乃師金姥姥先就出頭,何至謀及外人?癩姑雖是後輩,一則自身法力頗高,乃師屠龍師太生
疾惡,又最護犢,巫啟明如若有仇,也早不俟今
。申若蘭前在紅花姥姥門下,向不和外人來往。自投本門,從未離群獨行,人又和善,更無仇怨相結。內中只有朱鸞較似,但是她居金鐘島,偏在南極,鮫人島在東海盡頭,雖然同是海外,兩下相去,比起中土還要遙遠。乃師又向不與同道往還,正
各派中人,連知道她姓名行藏的人,都無幾個。再看朱鸞來時神情口氣,分明拜師以來,初次離島他出。乃師與師門至
,謝山、楊瑾俱住在此,如是仇敵,怎會不去稟告,卻在背地約了新
的幾個同道姊妹,去招惹這樣強敵?
諸葛警我正奇怪,忽聽矮叟朱梅在耳旁說道:"朱鸞與妖道巫啟明有不共戴天之仇。只因我和楊道友商談,被那小癩尼聽去,一時好事,不等我們囑咐朱鸞,暗中先去告知;同時自告奮勇,引了朱鸞、向芳淑、申若蘭,想認準妖道師徒面貌,為
後相助朱鸞,合力報仇之計。不料行蹤不秘,反吃識破。妖道真是膽大,竟敢暗叫妖徒尾隨下來,用他那面攝心鏡,先將四女真形攝去。以為這樣做法,當時四女毫不覺察。他回島以後,只須探明四女一離本山,便可對鏡行使妖法,將神形一齊攝去。卻不知在令師和我們這些人眼底,因他先還安分,遠來是客,任其列席,自是格外寬厚,如何能容妖道猖狂作祟?因此改了初計,意
等他師徒一離本山,便給他們一個厲害。我便暗跟下來,掩在四女身前,妖徒只攝去了四個幻影,真形並未攝去。我料朱鸞該報親仇,妖道以前積惡,近雖輕易不施故伎,假充好人,已難掩蓋,氣數將盡。但他煉就三尸化身之法,又擅靈光遁法,人更機警,稍覺不妙,便要遁走。再去尋他,便要費事。朱鸞必須手刃親仇,本身法力卻非其敵。我們
後忙碌,又無餘暇空閒。如要除他,斬卻三尸化身,只用紅
袋,以毒攻心,較為省事。血兒和妖徒相識,並無深
,卻極
向芳淑贈他師父陰雷之德。我已囑咐四女,乘著會後,兩輩主人同出送客,可以各按私
隨意遠近。
這半之暇,先去姑婆嶺埋伏相候,由朱鸞當先明報父仇,三女在旁相助。妖道必被
怒,意
就勢攝走。你到時借送血兒為名,同往姑婆嶺,作為無心相遇。他見向芳淑有難,必要上前勸解,妖道必恃強不聽。等到雙方破臉,血兒勢成騎虎,不能與妖道並立,我和楊、葉二道友也相繼出現。那時不僅妖道,就連今
心蓄詭謀,臨場膽怯,假作來客,不敢動手的一些妖孽,均可一網打盡,免得
後又去為害世人了。"說罷寂然。
血兒等三人不知有人用千里傳聲,向諸葛警我耳邊說了這一大套。見他從容緩步,一言不發,笑問:"道友有甚心事?"諸葛警我乘機試探血兒道:"向芳淑師妹情和善,
基甚厚,最得師長鍾愛。只因年少好強,容易樹敵。適才見她眉間煞氣,頗有晦
,
內必有災厄。那項紀之師巫啟明十分厲害,以前積惡如山,近數十年雖聞業已改悔,仍免不了故態復萌,既與為仇,實是可慮。道友與他師徒可
厚麼?"血兒道:"項紀為人,心
暴,只仗師傳法寶,自身法力不高。前在東海採藥,偶遊鮫人島,是他無故恃強欺人,打將起來。適值他師父不在,他敵我不過,逃往宮內,妄用乃師所煉鎮山之寶,被我用玄功變化,強奪了去。因奉師命,不許在外傷人樹敵,原是
而成敵,沒想傷他,見已力絀技窮,本
帶了寶物走去。這廝也真臉老,看出我無甚惡意,知道至寶已失,師父厲害,回山便是死數,竟向我求饒,說了許多好話。因已服低,未與計較,便將法寶還他,由此相識。他島上種了不少靈芝,以後又去過一次,承他款待甚殷,我卻看他不起。乃師也只聞名,未曾見過。後來家師聞說此事,不令與他師徒親近,便沒再去。可是他每一見我,必要周旋。我不願使人難堪,虛相酬對,實則無甚深
。他偏當是打出的
情,幾次要引我見他師父,我均婉拒。適才他奉師命,在仙府長老群仙之前鬧鬼,何等機密醜事,竟會當著道友,將我喚向一旁,吐
真情。心
淺陋,可想而知。聽說乃師只是法力高強,心
也和他差不多少,真可謂難師難徒了。至於向道友與他師父結仇一層,他師徒雖是一向冒失,但貴派各位前輩仙師,道妙通玄,決不容他猖狂,何必多慮?少時得便,我再向這廝探詢真情,究為何事結仇,意
何為?就此警告他幾句,能夠無事最好,如真生心害人,與向道友尋仇,小弟雖然道力淺薄,獨對他師徒,卻有制他之策。或是先期預防,或是探明時地,到時往援,定當略效綿力,以報適才贈珠之德便了。"諸葛警我見他豪
熱誠,甚是欣
,隨口謝了。
且談且行,沿途又見了好些美景。遙望長老群仙同了眾仙賓,正由靈嶠仙館一帶全仙府景最清麗之區遊賞,不便去。便由中段改道,繞行捷徑,經由前元仙府之後,去至右元仙府。諸葛警我為想暗中點化虞、狄二人,特地引向右元仙府前面,新入門弟子必須通行的入口之處走進,以便周曆全景。那入口是一條極深險的峽谷,上有"小人天界"四字題額。四人正往裡走,血兒忽接乃師天靈子傳音相喚,命即前往靈桂仙館相見。
血兒料是師父見已久未覆命,關心向芳淑的陰雷珠不知到手沒有,喚往相詢。便向三人告辭說:"家師傳音相喚,不知何事,不暇奉陪。"說罷自去。虞、狄二人初進谷口時,見谷徑狹小,全崖只有數十丈高下,危壁之上滿布羊腸窄徑。內中景物,分別看去雖似奇險,彷彿和人家園林中盆景假山一樣,層巒疊障,幽谷危崖,名雖多,但無一樣不是具體而微,不切實用。心中暗笑:"這類佈置,儘管鬼斧神工,窮極工巧,曲折盤旋,形勢生動,無如地勢不廣,共只數裡方圓,不過比人工佈置的假山大些,還不如一座小山。景又大繁,幾步便換。最高最險之處,高遠相隔不過三丈。休說道術之士,便尋常稍習武藝輕功的人,都可隨意攀援上下。來時曾見一個僬僥小人,如說為他們而設,還差不多。偏說得那等難法,並還是無論何人,入門均非經此不可。即便暗藏五行生剋,如八陣圖般佈置,可使身入其中的人視蹄涔為滄海,培塿為山嶽,那也只能混凡人耳目。
以峨眉今的勢派,那道行法力俱有
底,聞風向往,自行投到的人,以後想必不在少數,這點障眼法兒,決瞞不過。明明可以隨意通行,卻仍要使其由此經歷,豈非兒戲?
真要藏有法術制,那從未學道,只
骨特厚,初次入門,連武功都未練過,又萬過不去。既有火宅嚴關和左元十三限為出山行道的試金石,何須畫蛇添足,多此一舉?"二人心思差不多,而虞孝輕視譏笑之念最甚。
正各尋思,諸葛警我見二人自入小人天界,一路觀望,互遞眼,口角帶笑,知有輕視之意。故意笑道:"家師曾說火宅十三限,為有法力道力門人而設,尚不為難。獨這小人天界,因為來人初次入門,功力不濟,甚或是個連武功都沒有的文弱幼童,所以不問他本身功力,只要是
骨深厚的有緣之士,便可通行;否則,任是多大神通,也通不過。即或有了福緣,應是本門弟子,而心意不堅;或是上來看得太容易,不甚誠信者,雖然末了省悟,仍可脫出,所受苦難卻多。故此頗費一番心力呢。"虞孝暗忖:"如說峨眉各長老法力,照近來所聞所見,確是高出別派之上。便門下弟子,也無一庸
。至於這小人天界之設,分明想使新進門人加增本門信仰,使不會法術的人容易通過。等那道術之士通過,卻在暗中行法作梗,以示神奇。反正可以推說我二人是外客,不便請試;或是推說師長所設,未到用時,故可通行無阻。我偏給你點破,看你如何說法?"遂故意問道:"少時客去,新進門人便須由此通行。聽道友口氣,令仙師既費心力,想已設備齊全了?"諸葛警我道:"那個自然。"虞孝又道:"怎我等也能附驥遊行,其中並無阻滯?除卻崖谷幽奇,景物險阻,有似人家假山盆景,想見昨晚陶冶丘壑,匠心神工,法力無邊外,並未覺出如何艱難。莫非因有道友引導,方故爾不顯?或是外人不堪造就,因而任其通行麼?"諸葛警我暗笑:"我如不教你嚐嚐滋味,你也不知本門威力。"便笑答道:"這裡新入門的通行難易,視各人心志定力如何。至於外人,更是休想妄入一步呢。這裡地勢雖小,一切佈置有類人家園林或假山盆景,內中實具無限妙用。如換別位師弟,也不敢引客人遊。只為小弟不才,入門年久,昨奉師命,
為門人之長,而這小人天界,便歸小弟掌管,頗知內中門徑。而二位道友此時以外客來遊,人門便走的是應行之路,雖不免沿著兩崖上下的鳥道羊腸,峰崖幽谷,攀援繞越,多費一點跋涉升降,卻和尋常遊覽一樣,毫無異狀。生人到此,如若心志堅純,具大定力智慧,也可履險如夷,從容通過。如無人引,或是中道自行退出,誤入歧途,立即被困在內,非到末了省悟,恐難脫出呢。"虞孝心終不信,便向狄鳴歧道:"此間如此
微神妙,反正地方不大,時間尚早,我和師兄何不勉為其難,試看配入峨眉門牆否,以博諸葛道友一笑呢?"狄鳴歧聽諸葛警我口氣,也誤作八陣圖之類。這類五行生剋、九宮八卦
制之術,原是崑崙派專長。
只為近聞見經歷,深知對方法力無邊,神妙莫測,向雖不甚信服,猶存戒心,不敢輕舉妄動。但因虞孝生死至
,知他
強,說了必做,自己不聽,便要獨行,攔勸無用。
心想:"對方是主,為人又好,決不至於使客過於難堪。一人勢孤,二人合力,到底好些。"為留少時地步,笑答道:"乘此千載一時,增長見識,自是佳事。但我二人法力淺薄,如真失陷陣內,無法脫出,還在其次;如因時久,誤了盛會,豈不可惜?到時還望諸葛道友格外留情呢。"諸葛警我聽他先打招呼,便答道:"話須言明在先,此間陣法乃家師所設,小弟只奉命掌管引人入內,略加告誡,一切妙用早經設定,到時只把門戶開放,任其通行,並不中途行法變幻顛倒,向來不作梗,一切聽之。人陷在內,除卻家師看他不堪造就,親來送他出門,也無法去援引相助,全仗本人心志定力如何。二位道友到時,必能通過,決不致錯過夜間盛會,卻可斷言。小弟現由應行之路繞出去,至那邊出口相候。此外何途,皆可通行,只是不易而已。二位道友,能記準小弟所行途徑,也可就此走出,難易全在自己。說起玄妙,實則又無甚奇異呢。"虞孝早已不耐,答說:"既是皆可通行,道友請便,弟等勉為其難好了。"諸葛警我微笑,道聲:"前途相候。"往前飛馳不過四五丈,忽又飛昇危崖上面的羊腸小道,折轉回來,再往前進。似這樣忽上忽下,忽進忽退,只見遁光飛馳,往復盤旋於危峰峭壁,鳥道懸崖之間,宛如孤星跳擲,晃眼不見。狄鳴歧比較謹慎仔細,先頗留意觀看,想作萬一打算。因被虞孝一攔,不令詳看示怯,且對方飛馳既速,所經上下途徑又是錯綜反覆,曲折岔,宛如蛛網,稍失一瞬,便難認出,記也委實艱難,總想主人不會使客過於難堪,只得罷了。虞孝雖不令狄鳴歧記認對方所行途徑,卻極留意對方有無動作。嗣見諸葛警我一晃飛出,並無行法之跡。行前又曾說,設施早定,來人有無法力,一樣身經,決不在中途行法,向人作梗。越認定是八陣圖之類。二人商量,偏不照對方所行途徑,因為負氣,要由谷中通行。初上來並未過於驕敵,先把五行生剋,八卦方位,生門死戶,一一辨明。自覺觀察所得,與所料不差,對方所設,無不與己所學符合。然後並肩前行,始而貼著地皮,上下低飛了一陣。漸覺兩邊危崖高聳參天,一切景物均長了不知多少倍,迥與人谷時形似假山,具體而微,大不相同。心方一動,忽然悲風四起,蛇蠍載途,猛禽惡獸,怒吼馳逐,俱都兇睛閃閃,紅光焰焰,磨牙
舌,似要攫人而噬。谷中本就陰氣森森,天光早看不見,這一來,更襯得景物越發淒厲。先還自恃法力,以為此類蛇獸乃主人所設,不好意思殺它們,已是留情,未足為害。又飛行了一陣,見前途茫茫,山重水複,直似置身大山之中。
狄鳴歧首先警覺情形不妙,喚住虞孝,說總共沒多遠的路,怎會飛行了半仍未走完?而山高卻增加無數倍,莫非真個中了道兒?哪知不提醒還好,這一提醒,虞孝立時發急,略微計議,便同往空飛起。又往上飛了好一陣,那兩邊危崖,也沒見繼長增高,只是一任向上高飛,老過不去,二人在急了一身冷汗,終究飛不過去,只得降下。重又細查門戶方位,另覓生門出路。不知怎的,這一落地,等到二次上路,法術竟全失去效用。二人也忘了御劍飛行,只見山嶺重重,道路崎嶇,不是危峰峭壁,便是懸崖絕澗,再不就是森林
天,荊棘滿地。瞻前顧後,無可通行。就有途徑,也是鳥道羊腸,橫空孤寄,背倚危
,下臨無地,加以毒蟒當前,惡獸在後,步步皆成奇險,由不得使人眩目驚心,驚悸失次。似這樣辛苦跋涉,上下攀援,約計過了兩三天,連經過好些難關,中間有十幾次極兇險的,都是
命呼
,死生繫於一髮。二人合力抵禦,費盡心力,才得僅免於死,人已累得
疲力竭,遍體創傷。因神志早昏,竟不知此來何事,怎會到這暗無天
的險惡之地?只是一味前行,尋覓出山之路。直到最後,由一處奇險之地,勉強掙扎逃出,一同委頓在地。這地方是亂山頂上,一片突出的危崖,下面是無底深淵,來路是蛇獸成群。本是毒口餘生,逃到當地,前進偏是無路,加以飢渴
加,滴水難求,而身後蛇影虎吼,又越
越近。二人自忖必死,不
抱頭痛哭起來。哭了一陣,心想與其死於蛇虎爪牙,還不如墜崖一死,保得全屍。
正嗚咽計議間,狄鳴歧忽然悔恨道:"我兄弟二人,怎會死在這等所在?"話剛出口,漸漸想起以前投師學道之事,忙把心神強自安定,追憶過去。虞孝見對面不遠,已有兩條成圍毒蟒,遍體紋繡,鱗光閃閃,張開血盆大口,吐著火一般的信子,往崖上游來。虞孝見狄鳴歧還在沉,當他怕死,心意未決,便拉他道:"生有處,死有地,我二人今已到了絕路,再不滾將下去自盡,莫非臨死還要受這毒蛇咀嚼之慘麼?"狄鳴歧自從心念一動,神志漸復,忙搖手道:"死在蛇口也是定數。此事奇怪,先不要忙死,等我仔細想想,我二人為了何事到此?以前也曾學道練劍,怎適才連只老虎都鬥不過?"虞孝聞言,也漸明白過來,急切間仍未想起怎麼來的。還是狄鳴歧發覺較早,想起自己原是道術之士,不應如此。反正寸步難移,一切命定,便把生死置之度外,索
閉了二目,澄神定慮,追溯本原,苦思了一陣。居然想到隨師峨眉赴會之事,當時警覺,把前事一起想到,猛然大悟,絕處逢生,
神為之一振。剛剛睜眼大叫:"此乃凝碧仙府,小人天界幻境。我們自己狂妄無知,受此活罪,還不省悟服低,早些脫困出去。"話未說完,那兩條毒蛇本在危崖來路邊際,盤旋
上,倏地雙雙身子一躬一伸,長虹飛
般一前一後對面衝來。二人生死至
,連
遇到兇險,都是合力同心,各重義氣,相扶相依,爭先銳身急難。這時虞孝也正想到開府觀禮之事,還沒想到恃強輕敵,妄
通行小人天界一節,聞言心方警悟,二毒蟒已衝到身前。二人同坐地上,雖想到身有飛劍,可以抵禦,卻忘了四肢疲乏不堪。二蛇來勢迅速若電,狄鳴歧見前蛇直撲虞孝,又驚又怒,大喝一聲:"孽畜!"左手把虞孝一拉,待要縱起飛劍出去,猛覺彩光耀眼,奇腥撲鼻,身子綿軟,竟縱不起來。一時驚遽情急之下,又忘了身後絕壑和松去左手,慌不迭就地一滾,竟連虞孝拖著同往崖下墜落下去。初墜落時,二人一般心思,以為這樣緩慢來勢,可駕遁光飛起,或升或降,均可無事。哪知身在仙陣之內,
神早已耗散,劍遁也早失去效用,一任奮力施為,竟飛不起,只是眼花繚亂,身如彈丸,飛墮不測之淵。崖壁上怪石像
水一般,
面往上飛起。斜視下面,無數大小石筍森列,宛如劍林矛樹,銳鋒
向上,落將下去,便是
腹穿
,死於非命。才想起此中幻境,竟是真的,而自己的飛劍法寶,到此卻在不知不覺中受了
制,一無用處。
這時小仙童虞孝首先覺得,只有服低告饒,或許還有生路。急喊:"弟子狂妄知罪,教祖原有!"狄鳴歧早對峨眉嚮往,只為師門恩重,不忍二心。近來更知峨眉派道法高深,頗不以虞孝此舉為然。一則同門厚,知他
剛,如若勸阻,必要獨行。與其結局更糟,還不如同任其難,到時或有轉機。又以主人和易,自身是客,至多找個沒趣,絕無大凶,才與同行。適才省悟之後,心已服低,只未出口,聽虞孝一告饒,也在心裡默默求告。說時遲,那時快,本來落處相去下面還遠,二人求告未終,忽墜勢迅速,眼看地底千百成群劍鋒一般的石筍,
面向上湧來,斷頭折
,萬難躲閃,心寒膽悸。二人四目一閉,只等身受。隔了一會,尚未落到亂石叢中,頭既不似初墜時昏暈,身子也似在實地上,不曾往下翻墮。心疑降至中途,被甚東西接住。睜眼一看,身竟坐在地上,面前景物忽然變小,仍是初入小人天界時景象,空中所見石筍林,也在身側不遠,和盆景相似,每
最高不過尺許。上邊危崖削壁,遇險時所經景物,無不歷歷可數,只是一切俱都具體而微,由下到上,高才丈許。休說二人,便一個尋常人,失足墜落,也不至於就會送命。再看坐處,比起原發腳處,只前行了丈許。說是幻境,周身又是痠痛疲乏,不能起立,算計全境,未行百之一二,竟鬧得出死入生,
力
敝,技窮智竭,法術無功,如非省悟服輸,還不知再受多少罪孽。是真是幻,尚是莫測。再如前行,休說力竭難行,便能行,也無此膽勇。後退也成了驚弓之烏,不知能否。最可惜是在谷中白受了三天大罪,開府盛會,必已過去。師父當已回山,自己丟此大臉,見面還要責罰。正在相對愧悔,愁思無計,莫決進退,忽見前面危峰削壁之間,有一人影順著上下縱橫數不清的羊腸鳥道,飛馳而來,定睛一看,正是主人諸葛警我。二人大喜,急喊:"道兄快來接引,我二人知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