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最佳導遊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林飛揚嗯了一聲,繼續朝前走。
一路欣賞,一路談笑,林飛揚等人都覺得十分的開心快樂,特別是冰依,初來這裡,對於這裡的每一種美景都保持著高度的熱情。
葡萄溝,是火洲的“桃花源”溝裡四處都有令人嚮往的地方,一是葡萄溝接待站。這是為中外賓客開闢的遊覽場所,依山旁水,安靜、幽雅,景物天成,數條葡萄長廊深邃、幽靜。
有的遊客信步葡萄架下,仰首盡情觀嘗珍珠般的葡萄,有的遊人坐在葡萄架下品嚐鮮葡萄。
三人盡情的在葡萄溝裡玩夠了,便想到去火焰山看看。
赤砂灼灼,草木不生。
吐魯番市東北10公里處,東西走向,長98公里,寬9公里,主峰海拔米。
熾熱氣滾滾上升,赭紅
的山體看似烈火在燃燒。
火焰山,表面熱灼人,其實山腹中的許多溝谷綠廕庇
,溪澗潺潺,是火洲中的“花果塢”葡萄溝便是處在其中。
西遊記中有三借芭蕉扇之事,使得火焰山更加出名,讓許多人慕名而來,林飛揚也是衝著這個來看一下火焰山之美景的。
由於地殼運動斷裂與河水切割,山腹中留下許多溝谷,主要有桃兒溝、木頭溝、吐峪溝、連木沁溝、蘇伯溝等。而這些溝谷中卻綠廕庇,風景秀麗,
水潺潺,瓜果飄香。
林飛揚順著這些風景點,一個個的欣賞,親近的受著大自然的空靈和寧靜。
林飛揚在欣賞途中,王軍在一旁樂此不疲的介紹著,使得兩人都不覺得王軍這人有些可愛,實在不錯。
於是,順著王軍的介紹,三人還在火焰山看到了唐僧路過時的栓馬樁—一柱凌空的山石還屹立在勝金口內,遠處一片平頂的山坡,則是唐僧上馬的踏腳石。拴馬樁東,隔峽谷有一高峰頂著一塊活像長嘴的巨石,人稱八戒石。
看著這些美景,林飛揚彷彿回到了西遊記中的那種漫情懷之中,三人似乎都有些陶醉在這種美景之中了。
一行人參觀完了火焰山,又驅車去了阿斯塔那古墓群。
阿斯塔那古墓群,距吐魯番市約40多公里,它是古代高昌王國城鄉官民的公共墓地,東西長5公里,南北寬2公里。墓葬按家族種姓分區埋葬,以天然礫石為界,畛域分明。
阿斯塔那墓形制為斜坡墓道室墓。
古墓平面形狀如“甲”字,墓室前方,是一條10多米的長的斜坡墓道,墓道盡頭連著墓室,是死者安息的地方,墓室一般高為2米以上,4米見方大小,墓室頂為平頂或穹窿形。
死者多安放在室後部的土炕或簡易木
上,他們頭枕雞鳴枕,面部掩巾,眼上蓋瞑目,雙手握木,身著棉麻或絹錦織品製作的衣服。
死者四周,或陳放模擬的亭臺樓閣、車馬儀仗、琴棋筆墨,或陳放葡萄、瓜果、餃子、麵餅等食品,供死者陰間驅使或享用。
有的墓室後壁,繪有人物、鳥禽、花卉、山水壁畫,形象真,線條
暢。
在古墓中出土文書、墓誌、繪畫、泥俑、陶、木、金、石等器物以及古代錢幣和絲、棉織物等珍貴文物上萬件,尤其珍貴的是這裡出土的乾屍即中國木乃伊,可以與埃及的相媲美,聞名世界。
林飛揚和冰依一起靜靜的欣賞著墓室中的一切,安靜的餐館,享受著古人帶著自己的種種歷史之。
三人看過古墓之後,又去了吐魯番市以東偏南約46公里火焰山鄉所在地附近的高昌古城。
城郭高聳,街衙縱橫,護城河道的殘跡猶存,城垣保存基本完好,分內城、外城、宮城三重。
外城大體呈正方形,牆厚12米,高米,周長公里。為夯土板築,部分地段用土坯修補,外圍有凸出的馬面。每面大體有兩座城門,而以西面以北的城門保存最好,有曲折的甕城。
內城居外城正中;西南兩面城牆大部分保存完好。
宮城為長方形,居城北部,北宮牆即外城北牆,甫宮牆即內城北牆。這一帶尚存多座34米高的土臺,當時為回鶻高昌宮廷之所在。
內城中偏北有一高臺,上有高達15餘米的土坯方塔,俗稱“可汗堡”意為王宮,稍西有一座地上地下雙層建築,可能為宮殿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