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兵敗被殺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漢唐歷546年南北兩朝司天臺的欽天監官員預測六月某天有月食出現,天下的星相師認為這是天下有變的徵兆,於是他們六月開始觀看星相。

這時多年隱居山林的天下三位有名星相學占卜大師…天機老人諸葛伯溫、北極先生李純風和南鬥先生袁天剛。

一個月前相約來到泰山上的觀星亭,於六月某晚觀看星相。三人皆乃通曉各種卦像的當世奇才。在古代,占卜大體分有三種,第一種:看星相,識國運。

第二種:算生辰,知天命。第三種:卜吉兇,論成敗,而諸葛伯溫、袁天剛,李純風三人皆通這三樣占卜。

那天晚上的觀星亭上只有他們三人,而天空星相中,皇道十二宮中北方帝星早已暗淡無光,北帝星東西兩側,分別為青龍白虎二星,此二星必為將星,將星光芒萬丈,霸道無比,可見是兩個百年難得一見的武將,勢必代魏而起。

這是在十五年前星過後,就已經註定星相,至今未變,這時出現蟾蜍食月,當月食過後,皇道十二宮北方的星空仍沒有變化。

而南面星空三顆客星突現,南帝星黯然,此為客星範帝星,三顆客星中,天狼星由北方而來大有吃帝星位,七殺星在南帝星近側,有迫使南帝星向西移跡象。

破軍星位居南方,不久將進入帝星位。在諸葛伯溫三人不到天下又將有變,南朝將會大亂,大亂之後新的南朝政權將會產生。

這時袁天剛漫不經心向東面的星空描了一眼後,他突然發現了一顆小紫星。袁天剛連忙說道:“師叔,師弟,你們快看那顆小紫星。”諸葛伯溫和李純風二人順著袁天剛手指的方向望去,天相中離皇道十二宮的較遠的東邊,有一顆小紫星,象有緩慢的向西移動跡象。

估計若干年後進將移入皇道十二宮中。此星雖小,但氣勢祥和,隱隱然有紫光,四周祥雲拱護,實非凡品,然而這顆小紫星突現只有一刻左右,就消逝在星雲之中。

三人不解其星相,打開隨身攜帶的二十四位星相圖,結合他們平生所學《周易》六十四卦,終於讓他們恍然大悟。諸葛伯溫抑制住興奮情說道:“此小紫星雖然明暗不定。

但是四周祥雲湧現,福則無窮,假以時,進入天相皇道十二正宮中必定光芒萬丈,天命所歸,一統天下,得成帝業。”袁天剛興奮之情溢於言表,驚呼道:“紫氣東來,祥雲拱護,這顆恐怕就是傳說中的紫薇星!”

“上一次史書上對紫薇星記載,是在西晉的時候。”李純風補充說道:“從星相來看,紫薇星距皇道還有一段時間路程,距十二宮正中央,更加為之尚早。可見真龍天子降世還要等若干年後。”袁天剛不無慨說道:“是啊!據星相,到時北方朱雀與南方玄武二星也將一同進入皇道,出現在紫薇星的南北方向,光彩奪目。其光芒與紫薇星旗鼓相當,到時也可能出現三分天下狀況。”李純風擔憂說道:“朱雀與玄武二星光芒隨時掩蓋紫薇星可能,到時二星甚至成為新的南北兩顆帝星,還有可能使天下繼續維持南北對峙局面,這對歷經三百多年戰亂的漢唐國來說是禍不是福。”諸葛伯溫嘆了一口氣說道:“到時再看吧…”然而面對月食過後的星相,天下的星相師對新的星相眾說紛紜,有人說這星相代表著南朝取代北朝,也有人說這星相代表著北朝取代南朝,還有人說這星相代表著南朝即將大亂,面對眾對的說法,就連南北兩朝欽天監官員們也沒有統一說法。

幾年後有些星相師向諸葛伯溫、袁天剛,李純風求教,但三人笑而不答,或是顧左右而言他,而這一次觀星活動中,看到小紫星只有少部分人,但他們卻因小紫星離皇道太遠,而不予理睬,或因為不識小行星,而忽略了。

此時北方時局呢,天之驕子拓跋珪所建立的北魏政權在存在了九十年後,就因為各種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化,引起北方六鎮的鎮民起義,從而使得北魏最終分裂為東西二魏,丞相高歡擁立元善見為帝,遷都鄴城,史稱東魏。

是年底,宇文泰在長安立南陽王元寶炬為帝,史稱西魏。高歡、宇文泰皆善於政略戰略之籌謀。東魏與西魏展開了20餘年的北魏正統朝政爭奪戰,此時東西二魏的大權都已經旁落到大臣手上。

然南方時局呢,梁國蕭道成、蕭賾與蕭鸞祖孫三代共在位了六十九年,梁明帝蕭鸞死後發生和宗室紛爭,五年之後蕭鸞侄子…宗室大將蕭衍取得皇位。此後南梁進入三十多年相對穩定繁榮時期。漢唐歷547東魏丞相年高歡病卒。

同年由於高歡長子高澄與東魏大行臺侯景不和,於是侯景許以所據河南地降梁,求梁出兵援救。侯景字萬景,原為北魏懷朔鎮戍卒。六鎮起義時,投降爾朱榮,為鎮壓葛榮的先鋒。

因功擢為定州刺史、大行臺,威名遂著,而後高歡誅滅爾朱氏,他又投靠高歡,官至司徒、河南道大行臺,將兵十萬,專制河南達十四年之久。

(天狼星)南朝梁本想乘東西魏相互兼併之機,攻中原,以恢復對河南的控制。於是梁武帝蕭衍不顧群臣反對,出兵支援侯景,被東魏軍所擊敗。侯景南逃,據梁壽陽。臨賀王蕭正德,梁武帝蕭衍之侄,由於蕭衍早年無子,便收蕭正德為義子。

但是在蕭衍稱帝之後,蕭衍封昭明太子蕭統為太子,引發蕭正德的不滿,而蕭正德也長期行為偏差,品德很差,曾經有過在建康殺人越貨的行為。

而且蕭正德也一度投奔北魏,但因不得志才回到南梁,每一次蕭正德的錯誤行為,都得到梁武帝的寬宥,並沒有得到很嚴厲的懲罰。(七殺星)漢唐歷548年,侯景與梁武帝之侄、臨賀王蕭正德內外勾結,舉兵反梁,渡江攻破建康。

同年侯景擁立蕭正德為皇帝,漢唐歷548年,侯景攻入臺城,(皇帝所居的城)縱兵搶掠,死梁武帝。

蕭正德便被侯景廢為侍中、大司馬。蕭正德也因此對侯景有所批評,最後侯景便想以矯詔殺害蕭正德。蕭正德在在自己親信保護下逃到襄陽,不久蕭正德在自己雍荊湘三州的封地內開始招兵買馬。

準備攻打侯景,意圖東山再起。陳霸先,自幼家境貧寒,卻好讀兵書。初仕鄉為裡司,後到建康為油庫吏,之後又為新喻侯蕭映傳教。後隨蕭映來到廣州,任中直兵參軍。

因陳霸先平亂有功,被提任為西江督護,很快又因平州李貴之亂有功,封為州司馬,兼領武平太守,後任振遠將軍、西江督護、高要太守。梁武帝蕭衍曾親自召見他,並授予直閣將軍一職,封號新安子。

(破軍星)侯景叛亂,陳霸先於漢唐歷548年正月,在始興起兵討侯景,次年與徵東將軍王僧辯會合共進。漢唐歷550年八月率軍圍石頭城,大敗侯景。

因功授徵虜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司空,領揚州刺史,鎮京口。在侯景作亂的時候,東西魏也沒有坐失良機。東魏及取代東魏的北齊乘機不費一矢,坐得全淮。

西魏也不甘示弱,先取襄樊,再佔益梁,長江上游盡入其掌握,在軍事、經濟力量上優勢陡增,然而“侯景之亂”期間,坐鎮上游荊、雍、湘、郢諸州的梁室諸王卻各懷異心,相互火併。

荊州刺史湘東王蕭繹,藉口雍州刺史臨賀王蕭正德助侯景叛亂為名,發軍擊湘州,雍州刺史岳陽王蕭正德則自襄陽率軍攻江陵以救湘州。蕭繹一面急攻長沙,一面派大將柳仲禮進襄陽。蕭正德退還襄陽,恐不能自存,遣使求援於西魏,請為附庸。

西魏宇文泰正經略江漢,遂以楊雲仲率軍援蕭正德。楊雲仲攻拔義陽、隨郡,進圍安陸,並擊敗柳仲禮軍,於是漢水以東之地落入西魏之手。

於是蕭繹不得不向向西魏求和,被迫送子為質,請同附庸,稱臣於西魏,並與西魏訂立盟約。西魏以竟陵,梁以安陸為界。在西魏不再幹涉的情況下,漢唐歷549年四月,蕭繹攻克長沙。

接著走郢州的邵陵王蕭綸,又阻止益州刺史武陵王蕭紀出兵東援建康,以專享平亂之功。漢唐歷550年這一年,侯景敗亡,蕭繹平定“侯景之亂”後不久即位於江陵,是為梁元帝。

梁朝經此一亂,元氣大傷。侯景亂梁期間,西魏攻佔漢中及湖北境內漢水以東之地,北齊則盡略長江以北之地。也在這一年,高歡次子高洋代東魏稱帝,國號齊,史稱北齊。

“侯景之亂”剛平,蕭繹、蕭紀兄弟之爭又起。

蕭紀已於這年四月在成都稱帝,並遣兵東下,圖蕭繹。蕭繹軍主力尚在下游,聞蕭紀東下,甚怯,又請兵於西魏,西魏宇文泰認為:“取蜀制梁,在茲一舉。”派大將尉遲迥率軍入蜀。蕭紀兩面受敵,兵敗被殺,西魏佔領益州。益州平定後不久,宇文泰派使臣宇文仁恕到江陵聘問,梁元帝向宇文仁恕表示,自己稱帝后便不再向西魏稱臣。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