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稱疾緩行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這時待諸將看完之後,一齊向陳文帝道賀,文帝高興之餘立即下旨,嘉獎湘州全部陳軍,並提升蕭懷明為平虜中郎將,封為雄威將軍。

就這樣何與蕭懷明二人的校尉生涯還不到兩個月就結束了,兩個未滿十四歲的少年他們的軍職在同一天由校尉晉升為中朗將。也許很多人認為他們倆之所以能當上中朗將,全靠著他們有貴族的背景。

但不管怎麼說,他們以十三歲的年齡成了史上最年輕的中朗將。過去的史上晉升記錄只有霍去病可以比美,霍去病十八歲時為剽姚校尉校尉,只用一年時間便晉升為驃騎大將軍了。

不過,霍去病十三歲時也不過是個校尉而已,而這時何隱隱約約有種預,蕭懷民不能成為自己的戰友的話,那麼真的很有可能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宿敵。

此時陳文帝又問諸將下一步的策略如何進行,這時謀士徐陵建言道:“北軍新敗,我軍當立刻攻打江陵,收復荊州,這樣以來長江上游則全部歸南陳,南陳西部則無憂矣。”陳文帝想了想並沒有說話,這時謀士蔡景歷建言道:“可令吳明徹、蕭摩訶等諸將趁勝收復湘州全境,並趁機攻打北周的巴州諸郡。

再急令鎮西將軍徐度攻取巴陵,以截斷郢州北軍的歸路,同時立刻命大將程靈洗攻取後梁河松郡,以牽制荊州的北軍,而我軍主力則攻打荊州重鎮南郡,以斷西梁一臂。”陳文帝聽完蔡景歷的謀略後,想了一想後,說道:“就按蔡大夫的策略下旨吧。”不久陳國鎮西將軍徐度立刻率兵攻取巴陵,在郢州的北周軍統將元定聽聞湘州的北軍水師在沌口水戰中大敗,也立即向江陵退還。當元定軍過了江,剛一到達巴陵岸上時,突然見岸上已遍豎陳軍旗號。

這時周步軍統將元定已被被陳軍截住。顯然這之前,元定還不知道陳國大將軍徐度已經襲取駐軍巴陵了。

兩軍狹路相逢,徐度怎肯放過元定,由於北軍多征戰趕路,師疲兵乏,怎能比得上陳軍以逸待勞,兩軍方一手,北軍大敗,元定見突圍無望。

最後只得以死來報效北周。元定死後。北周軍餘眾全為徐度所俘。西梁將軍李廣順,還未知情由,冒冒失失的也趨至巴陵,同樣為徐度軍所擒,與此同時,吳明徹等諸將乘勢追擊西竄的北軍,連續攻取了公安,武陵,一舉拔得湘北全境。

接著吳明徹又乘勝攻入北周控制的巴州,取下秭歸均後又向永安進發,周巴州刺史裴寬極力抵禦,苦守數十,終被吳明徹攻入,北周西川總管尉遲迥立即帶兵進駐白帝城,才阻止了陳軍兇猛的攻勢。

而郢州刺史程靈洗為呼應陳軍主力,乘勢勝攻取後梁的河松郡。陳軍主力則一鼓作氣拿下荊州重鎮南郡。兩路陳軍自東自南一齊進攻江陵,而退歸江陵北周柱國於謹,忙整頓敗殘人馬,堵御陳軍。兩軍相持數十,仍無法攻克江陵,這時有探子稟報說,北周的部分主力援軍已經向荊州方向開始增援了。

並且北周皇帝為了鼓舞南方戰線上北軍士氣也御駕親征了,這時謀士徐陵、蔡景歷上言:“北軍勢大,不可力取。若與久戰,不但會大損陳軍士卒,恐怕我南朝剛剛收復大片失地也會得而復失。不若先與北周求和安民為上,以後再作良圖。”陳文帝從其言,令使者往北軍駐守江陵去求和,並許諾每年納歲貢。於謹連忙把這一消息報知周惠帝。

周惠帝見江南急未可下,乃從之。於是下旨於謹道:“北周願意與南陳結為兄弟之邦,今後兩國共伐北齊,不過陳軍先撤人馬,朕然後班師。”於是北周與南陳兩國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後再度結盟,北周同意以現在的控制地為邊界,承認南陳南朝正統地位。

南陳則釋放被俘北軍各級將領,並且每年向北周納絲綢三千匹。陳文帝面對對北周是向來是寧讓千金而不讓寸土,而此次大戰之後,陳國收復湘州全境,並攻取了後梁荊州的兩郡五城,北周巴州的兩郡六城,使得西梁的國土只剩江陵周圍二千多里地。

於是陳文帝下令新置荊州和巴州兩州,以陸子隆為荊州刺史,治所江津。楊文通為巴州刺史,治所永安。吳明徹總督荊、湘、巴三州的軍務。在陳文帝獲得一個比較理想的和談結果後便收軍退歸建康。

歷時幾個月之久的荊湘之戰就這樣結束,南陳並沒得到他們最想要的結果,只是在取得一定的優勢和土地下就與北周和談退兵了,在班師回朝的路上,何想不通為什麼在競林之戰後,自己好幾次想向皇帝建言,但都被陳可尚給立刻阻止。

這時陳可尚似乎看透了何心思,拍了了拍何的肩膀說道:“越鋒利的寶劍,越容易折斷,處在亂世更應該注意收住自己的鋒芒。不要隨時隨地都自己的鋒芒。這就是在亂世中生存的道理,思陳記住為父的話吧。”此次陳文帝親征,軍心民心大振,人民高呼“萬歲”的聲音傳遍南陳大江河山、震動了北方曠野。

大勝之際,陳文帝突然同意和談,半途而返,不少人認為他害怕北周援軍,其實,仔細算算,那時,陳文帝的年紀已經不輕了,而自己的確立繼承人還很年少。

因此當時主戰的武將與主和的文臣,都不能理解陳文帝當時最關心的事情,隨著陳文帝自己身體每況下,萬一自己不久於人世,將來太子真的能順利繼承帝位嗎?

因此他在荊湘之戰中選擇戰略的時候很孤獨很痛苦,此時,理解他的只有陳可尚一個人。不久陳國大軍返回建康,此次出征陳軍大捷,不但攻取收復大量土地,還俘獲萬餘人,馬四千餘匹,都送建康。

返回京城後立即開始加強太子地位。此後一年南陳開始對北齊用兵,何跟隨陳可尚在北齊的兩淮域戰鬥。

並且收回部分的江北領土,何在這一年的作戰中積累了大量的實戰經驗,並且對水戰河步兵戰法頗有心得,在騎兵戰術上也有一定收穫。***一年後,陳文帝病入膏肓,彌留之際,默唸太子陳伯宗柔弱,未堪為嗣,於是當著大臣面對陳瑣說道:“今三方鼎峙,四海事重,應立長君,我遵周泰伯故事,汝意以為何如?”陳文帝表示要傳位於這位親弟,想必是試探,陳瑣也不傻,聞言後惶恐的說道:“拜伏泣涕固辭。皇太子聖德躋,若無故廢立,臣不敢奉詔,弟願為周公旦,終身輔佐太子。”聽到弟弟的忠心表白後,陳文帝放心了,於是任命安成王陳瑣、大都督陳可尚、中書舍人劉師知、尚書僕到仲舉、右衛將軍韓子高、五人為輔政五大臣。

安成王陳瑣為首輔大臣,進位為司空尚書令。辦完生後事,過幾天陳文帝就駕崩。縱觀陳文帝一生,他起自艱難,知百姓疾苦。在他繼位以後,明察秋毫,勵圖治。

整頓吏治,妙識真偽,下不容。國家資用,務從儉約。注重農桑,興修水利,使江南經濟得到了一定的恢復,這時陳朝政治清明,百姓富裕,國勢比較強盛。

陳文帝生前沒有能趁熱打鐵一舉收復兩淮,西川和荊州等地,恢復南朝固有疆域,從而使南朝徹底避免北方威脅,那是因為在歷經五年的“候景之亂”後,南朝在分裂和戰爭狀況造成的經濟損失和社會動盪,還沒有完全過去。在那種條件下。

同時跟東北的北齊和西北的北周打仗,國力不足,是很容易理解的。所以陳文帝在對北方策略上始終採取了安胡御虜的方針,也就是所謂的聯合北周與北齊中的任意一個、對付另外一個的方針。

而這一戰略政策也從沒有動搖過。因此陳文帝的確是南朝歷代皇帝中難得一見的有為之君。他保證了陳朝宗室的平安延續,為南朝帝國繼續存在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陳文帝死後,其太子陳伯宗按遺詔繼位,時年十五歲。安成王陳瑣以叔父之親尊,馬上被封為驃騎大將軍、司徒、錄尚書事,都督中外諸軍事。統攝文武百官。少帝繼位後,中書舍人劉師知、尚書僕到仲舉、東宮通事舍人殷不佞等人以安成王陳瑣“地望權勢”過大,便矯皇太后詔令讓陳瑣出鎮揚州。

陳瑣見詔,開始還很聽話,馬上收拾行裝,準備帶從官家人赴鎮。其高級僚屬喜勸諫:“陳朝享有天下時間不長,今之詔,必非太后之意,大王以宗室大臣之重,豈可輕出!

您一出京,便受制於人,到時想當富家翁也不可能啊!”陳瑣覺得有理,稱疾緩行,假託有事。

兩個月後,江陵方面傳來消息,一代梟雄蕭正德,由於曲水反襲戰中中箭受傷,其傷勢始終未愈,最後傷勢導致重疾,不久前過世了。

於是陳瑣奏請少帝下旨,令陳可尚領兵進攻西梁。陳可尚認為此時進攻西梁有所不妥,於是把出征將會失敗理由上書陳帝,奏章中言道:“南陳與北周簽訂盟約還不到二年。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