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四章上長安解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咆哮完畢的扶余王納哈徒河,開始組織軍隊準備反擊秦軍,可城外十萬秦軍大軍,別開玩笑了。秦國那麼多人,壓也壓死你。你拿什麼反抗,就憑城裡也不足兩萬的殘兵敗將?若不是秦軍出現,他們早就被鮮卑人拉去吃了。

包不要說秦國之強大,滅國無數。這謠傳啊,就是越傳越多,就是消滅了幾個小柄,俘虜了幾個小柄王獻俘太廟。但是傳著傳著,就從幾個變成數百個,這個國家也越變越大,那面積,加起來,恐怕一個地球整個都不夠的…

但是這個時代人還就信這個,你說的越玄乎,他們信的越玄乎,當然傳的就更乎了。扶余人的平民奴隸或許沒什麼見識,但是貴族階級卻是清楚的很,秦國那裡是他們能抗衡的。而掌握權力的正是貴族階級,扶余王現在要負隅頑抗了,這些貴族們可不想陪著他殉葬。不斷的勸說納哈徒河,讓他不要和秦軍對抗。

可惜現在他卻瘋狂了,嬴嘯要他去長安,很明顯是要了他的王位。去長安解釋?一個堂堂的扶余王居然要低聲下氣的去解釋,這是**的挑釁,就算你大秦強大,也不能這麼蠻橫吧?

嬴嘯更是直接,很明顯是要消滅他扶餘國了。一個國家的王,去長安?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落魄了,去尋求庇護;在一種就是被抓去了,當了俘虜。

看著納哈徒河在瘋狂叫囂,扶餘國的貴族們不幹了。他們不想當奴隸,他們都是有家業的人,不想就這麼變的一無所有。人家秦軍能來幫你趕走鮮卑人,一樣可以消滅你的國家。可是這位王,卻這樣叫囂,這不是著人家收拾他嗎?

底下的人們也開始蠢蠢動了,既然這個王已經不能在代表他們的利益了,那麼他們就要聯合起來換一個王了。但是麻煩就麻煩在。誰能當這個王?王的位置,誰不想要?可是誰沒野心?這個王位啊,看起來很誘人,但是想吃掉,可就不那麼容易了。更何況,納哈徒河是實力最強大的人。

可現在秦軍就在外面。一旦發起攻擊,他們就來不及了,那些大頭兵可不會和你講道理。一時間太史慈忙著接見這些蜂擁而來,各懷鬼胎的貴族,也讓他不勝其煩,和這些人打道?他寧願帶兵上陣廝殺,太麻煩了。

這些人都想在秦軍地支持下,成為新的扶余王,現在扶余是在秦國的勢力範圍之下了。若有秦軍的支持,這成為新的扶余王就沒有問題了。可是他們在太史慈這裡都得不到準確的支持。

太史慈是清楚嬴嘯心思地,這麼個地方。必然會收歸中央朝廷,不會在任他們稱王稱霸的了。後面對於草原的戰略,這扶餘國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扶余是中央直轄,還是作為屬國存在。這個事情也輪不到他太史慈說話,朝廷那裡自然有安排。

但是這些人還是有用的,太史慈也只有耐著子和這些人應付。他要等待朝廷的命令,在做處置,出兵是出兵定了,只是這何時出兵還要等待。在沒有吃準嬴嘯的意思之前。太史慈也不敢妄動。

納哈徒河在城中一派戒備。太史慈在外面卻是優哉遊哉。只有長安地嬴嘯比較忙。該如何處置這扶餘國。他和田豐也開始商議這個問題。

“元皓。對於扶餘國你是什麼想法?”

“陛下。這扶余本來沒有什麼。但是對於帝國對草原戰略卻是有很大地影響。這個最好收歸到中央朝廷之手。只是這樣也有些麻煩。”

“是啊。這扶余人不好管理。不能象三韓那樣。直轄地話。就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有些得不償失啊。”

“陛下所慮甚是。不過這些值得。為了下面地攻勢。在扶余投入一些也是物有所值。何況扶余本身已經接近中原地生活習。也不會有多少牴觸之心地。同時。這扶餘國已經沒有抵抗之力了。只要太史慈將軍一動。扶余就是陛下您地囊中之物。”

“元皓。幽州境內地馳道修建地如何了?”

“主道都已經完畢,完全有能力拉出足夠的人力修一條通往扶余城的馳道。”

“好。這扶余,朕吃下了。將扶余王的罪行公佈天下,朕要將扶余納入幽州。”嬴嘯一聲令下,馬上有檄文將扶余王的罪行公佈天下。一,假裝恭順,欺騙陛下。他們求助陛下,陛下仁慈,派遣大軍幫他們抵禦鮮卑人,但是扶余王承諾的條件卻都沒有實現;二,不發軍糧,加害大秦將士。扶余王上表承擔大秦遠征軍地所有糧草,但是卻不發糧草,使英勇的戰士衣食無著,餓著肚子抵抗鮮卑人。三,不服王化,對抗朝廷。在擊退了鮮卑人後,陛下下令讓扶余王解釋,但是扶余人卻叫囂著要對抗朝廷。

一下子,國內的人們被誤導了。他們盲目的相信朝廷,對於惡毒的扶余王聲討,一定要將扶余王這樣的惡徒消滅。而後,嬴嘯假裝一副承百姓之請,應百官之名。發出詔書,抓捕扶余王,押解上長安。要親自審理扶余王,為什麼要加害大秦將士。

太史慈在接到命令大喜,他早就等這個了。在他眼中,扶余城的防禦簡直和紙糊的一樣,更不要說那麼多扶余貴族已經投靠了。

“大王,秦軍來使者了。”

“讓他來吧,看看他要說什麼。”納哈徒河無奈的嘆了口氣,結果是註定了地。現在怎麼會有好事呢?嬴嘯不會放過他的。

等使者進來了,納哈徒河問到:“使者有什麼事情?”

“本人特來傳達陛下的旨意,請大王去長安給陛下一個解釋。”

“解釋?什麼解釋?”

“大王對我大秦援助您的將士苛責以待,導致我軍中有許多人因為飢餓、寒冷而死。此事,大王必須親自去長安給陛下一個代。”

“我若不去呢?”

“那就不要怪我等不能以禮相待了。”

“你想找死嗎?”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