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掛在大門上有點不妥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收藏小狐看書,防止丢失阅读进度】

在中g的一畝三分地,有什麼事能瞞得住鄧公等人?

更何況,徐存也從沒想過要隱瞞他為給內地一個在香江駐軍的藉口和給內地投資一百億港幣到底付出了多少。

從姬朋飛那知道了徐存做出了巨大犧牲的鄧公由衷的讚道:“徐存真是個愛國的好同志!”姬朋飛符合鄧公道:“的確,這兩年他沒少配合我們在香江的工作,中銀的宋小子對他也是讚不絕口,稱他是百年難遇的奇才!”鄧公道:“宋小子可是一個眼高於頂的主,他能給徐存這麼高的評價,那就說明徐存一定有獨到之處。”姬朋飛讚歎道:“何止是有獨到之處,你們知道徐存怎麼會有這麼多錢嗎?”一旁的趙總理笑著道:“你還真別考我,來之前我可是專門打聽過他。他祖籍江蘇,出生在黑龍江省阿城市。七七年,從寶安遊海去的香江,靠寫小說賺的第一桶金,之後靠拍電影發得家、出得名。八零年,他靠著現在正在國內上映的《et》闖入了好萊塢。他獨力狙擊置地那一役令他成為香江首屈一指的富豪,不得不說,那一役他幹得太漂亮了,也太大快人心了,宋小子推測,那一役他至少賺了五十億港幣。至於他為什麼這麼有錢,應該是他利用去年的九月風暴賺的,聽宋小子說,那一役他賺了十六億美元。”姬朋飛和趙總理給鄧公科普完徐存的發家使及以往對內地的貢獻,鄧公笑道:“這小子的經歷都夠寫一本書了!”隨後,鄧公看著趙總理和姬朋飛道:“這小子沒跟咱們討要好處,還給了咱們十億港幣用以研究衛星,你們說說咱們該怎麼辦?”趙總理道:“好處是一定得給,而且還不能給的太差,要不然傳出去了,咱們這屆領導班子非得都被人戳脊梁骨不可。”頓了頓,趙總理問姬朋飛:“他有從政的興趣嗎?他這麼能賺錢,要不讓他去中央財務部掛個副部級的職?”姬朋飛搖頭道:“他對政治應該是沒興趣的,你們不知道,他有幾十個女朋友,哪個想從政的人會像他那樣肆無忌憚?”趙總理訝然道:“幾十個女朋友?他這生活作風…”鄧公打斷趙總理道:“大醇小疵,瑕不掩瑜,以後不要再提此事了。”趙總理和姬朋飛都對鄧公的格很瞭解,一聽鄧公所說的話,他們就知道鄧公真的是很喜歡徐存,否則鄧公也不會這麼著急維護徐存。

鄧公都發話了,趙總理自然直接跳過這段。

片刻過後,趙總理又問姬朋飛:“那他有什麼願望,或是咱們有什麼能幫得上他?”姬朋飛道:“徐存一直希望能打開內地的電影市場。還有他還想在內地開他的銀行分行。”趙總理沉聲道:“現階段,搞全面開放是不現實的,咱們的國家還很弱小,若是不制定好保護措施就搞全面開放,對中g來說是一定會是一場災難。”姬朋飛看著趙總理問道:“那隻對他一人開放呢?”趙總理有些為難道:“此例一開…”姬朋飛又道:“他就是想在內地建點電影院放映幾部電影,他是個有分寸的人,知道什麼該送進國內,什麼不該送進國內,實在不行,咱們再建個專門管理這塊的部門,讓這個部門給他把關。至於讓他開分行,我覺得是一件好事,他在國內開分行還能賺咱們的外匯?相反,他還能給咱們帶來一定的外匯,幫助咱們擺脫貧困。”改革開放初期,中g是窮,但中g窮是窮在沒有外匯,而不是窮在沒有人民幣——人民幣是中g自己印的,甚至可以說中g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所以,改革開放的本目的是,賺外匯,然後用外匯在國際市場上跟它國做生意,進而徹底盤活中g的經濟。

聽姬朋飛說,徐存在中g開分行有利於中g賺外匯,鄧公道:“不能寒了徐存的這棵愛國的心!嗯…告訴他,他可以在中g境內的任何地方建電影院和分行,數量和地址都由他自己決定。”想了想,鄧公又補充道:“紫楊同志的擔心也是有道理的,此例一開,一定會有人拿它說事…這樣吧,就按照朋飛同志的提議,建立兩個專門的部門吧,一個專門管理電影放映,一個專門管理外資銀行。”然後,鄧公看著姬朋飛又道:“你去找他談一談,看看他給中g投的五十…六十億港幣能不能全部使用美元結算,再跟他商量一個監管制度,他是個愛國的好同志,但那些港商可就未必都是了,咱們得保證他投得每一分錢都用在中g的改革開放當中!”姬朋飛應道:“好的,回頭我就去找他說這件事。”突然,姬朋飛想起了一件事,又道:“對了,他還託付我一件事,也一併跟你們說了吧。”趙總理問道:“什麼事?”姬朋飛笑道:“徐存說,他受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兒子忽悠買下了果親王府的舊址,並將果親王府重建了,他託我問問,他建果親王府行不行?嗯…他應該是想問他住果親王府行不行?他說,不行的話,他就將果親王府捐給國家。”鄧公悠悠地說道:“他這是在懷疑咱們改革開放的決心啊。”然後,鄧公看著趙總理道:“這件事你過問一下,讓各方各面給他開綠燈,確保他能儘快拿到果親王府的合法手續。”想了想,鄧公又道:“我再給他寫個牌匾讓他掛在大門上,這下他總該安心了吧?”聽了鄧公的話,姬朋飛心道:“徐存,你可是又欠了我一個人情!”而趙總理則在心中苦笑不已!心道:“我好歹是一國總理,辦房證這點小事還得我親自過問?”不過——想歸想,趙總理還是應道:“回頭我就安排人處理此事。”鄧公想了想又道:“還是讓他掛在書房的門上吧,掛在大門上有點不妥。”

(未完待續。)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