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李公子笑納投名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李知遠在山裡逛了半圈,還是看中一個五柳鎮上規規矩矩的五進宅院,這個宅院東西兩邊有三進的跨院,後頭的花園極大,還真圈進去一個不高的小山頭。宅院前廳後舍齊全,花園後頭還有下人群房,樑柱門窗都沒有雕花裝飾,樸實無華,但是屋宇高大,通風透亮,看著就很舒服。只是宅子前頭略小,後頭花園又太大,出了門再走幾里就能賞玩清涼山的山山水水,花園太大略覺畫蛇添足。清涼山一帶地價這麼貴,買花園著實不划算。五柳鎮建的比山上的別墅還要早,這間宅院建成也有幾個月,看的問的人很多,下手的一個都沒有。

李知遠還就是看中這個花園了,他覺得沈姐不好出門,便是母親陳夫人,她老人家非有要事也是不出門的,二門以內有個大花園,他兩個娘得閒出屋門走動走動,與身體有益。所以李知遠就拿定主意要買這間大宅,問英華售價幾何。

英華說售價二千兩。這個價錢,若是在從前的曲池府城,也就剛剛夠買這麼樣一個大宅。李知遠甚是不安,笑道:“太便宜了吧,為著親戚面上好看,再加點?”英華大大方方說:“若是親戚來買,還能便宜點,我賣把你,還多收了點呢。”李知遠氣,奇道:“我心裡替你算算,加上地價,沒有四五千兩拿不下來。”英華笑,道:“照平常的算法是要四五千兩,照我舅舅的算法,賣你兩千兩他還有的賺。你放心抬銀子來換房契就是。”李知遠是真心喜歡那個大花園,掂量再三,道:“太便宜不好意思要啊,親戚們面上略便宜是情份,便宜太多就是佔便宜了。二娘子給個實在價吧。”

“也成。”英華思量一會,笑道:“三千吧,對外頭人來說,這個算成本價。其實我舅舅那裡另有一種算法。那個我得閒了替舅舅算一算,越算越糊塗,我舅舅我娘都說是賺的。”原來他家英華還是有不會的啊,李知遠小時候調皮,在後宅總捱打,所以他愛在前衙玩耍,他認字學算術都是府衙管錢糧的小吏教的,那個小吏還寫了本天算術的書呢,李知遠覺得自己也算師出名門,對柳家的帳起了好奇心,就問:“怎麼算的?你說給我聽聽。”英華皺眉,想了半,才道:“雖然我舅舅說這種機會也只有一次,便是人家學去了照著做,也只能跟著我們的腳步走,但是柳家是下了封口令的。”她這樣一說,邊上站著的幾個管家相互看看,其中一個就對另幾個說:“咱們替李姑爺前後巡巡,看看還有哪裡不妥,現拉幾隊人來改。”不相干的人都走了,除了緊跟英華的小海棠和三葉嫂子,只一個三十來歲黃鬍子的管事留下來,夾著一本記事簿,含笑站在一邊。

英華朝那位管事笑一笑,那個管事點點頭,她才道:“知遠哥哥,你看這個五柳鎮,鎮上的人家不是替柳家做事的,也是生意和柳家有關係的。雖然是柳家牽頭,其實,可以說柳家是舉滄州之力營造三分之一個新京城。”英華指點五柳鎮人家,那一家是滄州林家,林家只管供磚,柳家用的大磚小磚方磚花磚,全是他家的。他家是在清涼山開窯燒還是外地買,柳家不問。柳家算好了用量,十一次發調單給他家。他家拿調單去柳家的船隊車隊開條子,調運到清涼山各工地上去。因為林家只採辦磚一項,他家把全部力都放在磚上,專門鑽研怎麼燒製又好又便宜的磚,柳家給的價比市價略低可是量大。林家還是很賺的。磚、瓦,房梁門柱諸如此類,蓋一棟房子可以拆出幾十樣,每一樣都有一家甚至幾家專供,總價自然就降下來了。英華只曉得每一樣都是便宜的,但是人家是怎麼便宜的,那是各家自己發家致富的秘訣,英華還真不清楚,所以她算不出來。

李知遠聽她這樣說,就曉得這個果然是她算不出來的,他也算不出來。只怕柳家隨便哪一個都算不出來,柳家舅舅估計也不會真細算,大帳面上是賺的就足夠了。

頭頂的紅移向西邊的群山,風從山裡吹來。五柳鎮上白炊煙緩緩升起,散落在清涼山各處做工的人跟回巢的鳥兒一樣從四面八方向五柳鎮彙集。英華這幾個月看慣了這樣的景,拉著李知遠下馬讓走路的人。李知遠看著原本空曠的街道上,先是走過馬隊,再是車隊來來去去,最後是扛著各樣工具的工匠小工們成群結隊湧進鎮,他心裡算一算,就這麼一會功夫,就有三四千人進鎮,滄州柳家,在清涼山有多少人!

英華一路都在忙著和人打招呼,大多數時候喊七舅公十三叔之類的,也會喊幾聲二十九嬸十六姐這樣。男人看到站在她身邊的李知遠,點個頭笑一笑,最多問一句婚期定在哪天。女人們就可怕了,站定腳問李知遠的年紀,問他科舉成績,又問他可有兄弟,聽說他兄弟還小,又問堂兄弟表兄弟,含蓄的表示等結親了嬸嬸上你們家玩去,奔放的就直接問李家親戚有沒有讀書好還沒有婚配的。

李知遠實在招架不住啊,只能閉著嘴傻笑裝柱子。英華招架了幾位,也扛不住了,拉著李知遠落荒而逃,從鎮外繞路回家。

鎮子的邊緣還有幾個宅院在建。想是因為工匠們覺得離住的地方近,想多做活,還沒有下工。工地上人來車往,極是熱鬧。離著那塊有一座小山,那個小山坡上還蹲著兩堆人在看,右邊一堆人英華不認得,左邊一堆裡頭顯眼的就是天長杜十七公子,那廝看著柳家的工地一臉的苦大仇深,他身邊十來個管事模樣的人,臉也不大好看。右邊那堆的差不多也是一樣的表情。

看到英華身邊的黃鬍子管事,山頭上的兩堆人臉就更難看了。右邊那一堆帶頭的是個四十多的大鬍子,瞅一瞅走過來的是婷婷玉立的少女,臉上是真下不來,帶著人下山走了。

天長杜十七站起來,先跟李知遠拱個手,問:“在下天長杜十七。這不是王二哥吧,李慎之?”李知遠衝他拱拱手,笑道:“在下李知遠,十七公子,久仰。”杜十七臉上的笑意都出愁容,再跟英華打個招呼,他就扭頭接著看山腳下的工地,一點都沒有偷看被主人捉到的覺悟。

英華也很大方,示意李知遠走人。李知遠搖搖手,笑道:“我也看看柳家是怎麼蓋房子的。”杜十七又是抖眉,又是眨眼,極是傷心的慨:“一個三進小宅,從打地基到院門上鎖,只要十來天,柳家這麼快,叫我們怎麼活啊。”英華和那個黃鬍子管家對視一笑。底下幾間三進宅院連成一條小街。頂那頭的已經在裝門窗,中間的在砌牆,靠小山這邊的還在打地基。裝門窗的那個院門口,停著幾輛大車,腳伕們正在下現成的大小隔扇和護窗板,邊上站著幾個管事模樣的人,唱數,記數,完事那車隊又朝前行了幾十步,接著下門框,窗框。砌牆的那幾個院裡就有人過來辦接。

一個帽子上拴了一縷紅線的管事從那家的大門出來,一排等候裝門窗的小工已經在師傅的指揮下扛著門扇和隔扇,水一樣進去了。

李知遠的耐和杜十七一樣好,真的就蹲在這裡看了好大一會,等裡頭出來個人請那個頭上帶紅線的管事又進去,他才問同樣看的津津有味的英華:“這就要好了?”

“是呀,要不要進去看看?”英華笑了,說話聲也不小。

“好呀好呀。”杜十七如天真孩子,做歡喜拍掌狀,他身後那十來個人睜著眼睛都似盲人。

李知遠情知英華是故意說把杜十七聽的,就做了個請的手勢,讓杜十七先行。

杜十七做事甚有分寸,點了三個人跟隨,把別人都打發走了。黃鬍子管事在前頭帶路,領著人繞過磊得整整齊齊的磚頭堆和乾乾淨淨的石灰池,進了頂那頭現裝門窗的那家。

帶頭師傅帶著幾個小工跟著那個紅線帽子管事的身後,不曉得陪著笑在說什麼。那個管事也不搭理他,自顧自開門開窗,覺得不對還要用力搖一搖,使腳踢兩下。小工們甚有眼,不等帶頭師傅說話,就使著手裡的抹布去擦腳印。

那個管事看到黃鬍子略停了一下。黃鬍子衝他擺擺手,他就接著挨個挑病去了。帶頭師傅看了一眼黃鬍子,又看了一眼他身後的兩位公子哥,猶豫了一下,還是跟著那個管事股後頭打轉。那一長串人出了廳轉側院門到後頭去了,前頭只有英華她們幾個人。

黃鬍子走到青磚院牆邊使手輕輕摸了一下,就道:“還平,明能涮牆了。”英華就走過去學著人家那樣摸牆,黃鬍子輕聲教她怎麼挑病。杜十七聽見兩句,眼冒金光,腳步就不由自主朝那邊移,李知遠向前踏半步攔住他的去路,又衝他拱拱手,輕聲笑道:“多謝十七公子上回送的那匣東西,知遠十分。十七公子從哪裡尋來,可方便說一聲?”

“這次不白送。”杜十七笑道:“李公子出個價如何?”李知遠想到英華說的,這匣東西是杜十七送來的投名狀,這個東西英華收下了,他丈母孃又轉到他家,必定是要接納杜十七了,所以英華今才會放人家進來看幾眼,他便笑道:“三月請十七公子去曲池府城外賞桃花,如何?”

“李公子是痛快人!”杜*鬆了一口氣,笑道:“這人現在我帳房做事,姓賀,小的們都喊他賀師爺,我聽底下人說他和貴親梅家十一郎是舊相識,最近來往頗多,李公子是打算見一見呢,還是先穩著他?”李知遠略一思索,道:“有沒有法子困他五,不教他出門?”

“容易!”杜十七招來一個管家,說:“把你的狗臉出來給李公子瞧瞧。”又在人家的狗臉上拍了兩下叫人走,才對李知遠說:“這個狗腿子叫旺財,這事就給他了。這幾天我叫他蹲在秋水樓門口,你有什麼事給他捎個信兒就得。”旺財溜到李知遠身邊拱手行禮,說了句“小的就去秋水樓門口蹲著去了。”居然一路小跑走了。

杜十七還想湊過去偷師,這一回先客客氣氣跟李知遠打商量:“現在我能過去了嗎?”李知遠搖頭,杜十七湊到李知遠耳邊輕聲道:“那是滄州出了名的賽魯班柳二丁,我出三千兩都挖不來他,讓我過去偷聽幾句算桃花酒的利錢如何?”李知遠依然搖頭,笑道:“偷聽不雅,小弟到時候可以多請兄臺吃幾杯酒。”黃鬍子柳二丁空回說:“那個外號是人家瞎叫的,我不認。十七公子想學,也不消三千兩銀子來挖我,正經提只公雞兩瓶酒來拜師,依十七公子的聰慧,三年就能出師。”一為師終身為父好嗎?賽魯班他還是個木匠啊,天長十七公子認個木匠為師,這種玩笑開起來不好玩啊,杜十七無奈的苦笑。

倒是英華笑嘻嘻喊了聲“二丁師傅。”柳二丁樂呵呵抓頭,笑道:“小小姐別鬧,師傅不能亂喊,八小姐曉得要生氣的。”英華笑嘻嘻的答應一聲,柳二丁就說這裡沒什麼可看的,領著他們出來,一路兩邊的宅院都沒有裝院門,站在門口就可以看得見裡頭的情形。

柳家的速度果然是極快的,挖地基的那隊人已經扛著傢伙走了。街邊空地上又來了一隊馬車,運的是打地基的大塊石料。柳二丁過去瞄了一圈,指了指其中兩塊大石,馬上就有人使筆在那兩塊上塗了兩個x,來人把這兩塊抬到空馬車上去了,送貨的連忙趕著馬車走了。

李知遠瞧的有趣,一轉身又看見杜十七看著那邊屋頂雙目又放光。原來那邊屋頂上的瓦蓋好了,四五個漢子在屋頂上使勁蹦,蹦一會底下就有人喊他們換地方,他們再蹦幾下,蹲下去理瓦。

柳二丁還在一邊搖頭,說:“房子蓋的快些沒什麼,蓋瓦不能快呀,他們這個新辦法,頂多只能保三十年不漏。”英華笑道:“十年就要重撿一次啦,二丁師傅,住三十年要是還不把屋頂翻一翻,屋簷上就該長滿草了。”柳二丁還搖頭,說:“話雖如此,做活還是要求高一點好。他們這群小兔崽子,就學個蓋瓦就出來掙錢,跟什麼都不懂沒兩樣!”柳二丁話說的不好聽,可是房頂上下的十來個漢子們都跟聽聖旨似的,一個兩個都下來了,大師傅大師傅叫得親熱,連站在一邊的幾個四十五十歲的老師傅都陪著笑,求大師傅一手。

柳二丁擺手,道:“我陪著小小姐轉呢,沒空。”有幾個活潑的工匠大著膽子看向英華,被三葉嫂子瞪回去了。英華看看三葉嫂子,對人家無奈的笑笑,那幾個青年工匠鬨笑著爬上房接著跳去了。

昏黃,柳二丁也不肯再帶著英華逛,帶著他們走回頭路。杜十七出了這條小街就和李知遠英華告辭。五柳鎮都是自己人,何況英華身邊還跟著幾個王家的管家和三葉嫂子還有使女,又有李知遠陪著。柳二丁也就帶著他那幾個人,跟英華招呼了聲回去柳家。

李知遠因為英華方才喊了人家一聲二丁師傅,人家待她跟待孩子似的,曉得這人和柳家是極親近的,也客客氣氣拱手和柳二丁做別。

待他們走了,英華就和李知遠說悄悄話,小聲說:“他是柳一丁的親弟弟。他喜歡我八姨,他以為沒人知道,其實我外祖父全家都知道!不過我八姨說從前錯過了就錯過了,現在她孀居守著孩兒過子,不想再嫁,我外祖父倒是很樂意讓他做我八姨丈呢。”李知遠一本正經點頭:“二丁師傅人很好。”英華趁著三葉嫂子走到前頭去了,飛快的說:“我覺得我八姨其實是樂意的,就是八姨家的表弟表妹肯定不樂意,八姨又捨不得把孩子給婆婆撫養,就這麼僵住了。”英華對李知遠說外婆家的八卦,雖然因為她八姨的事情眉頭微皺,但是李知遠覺得她這個樣兒甚好,這才是個無憂無慮小媳婦的樣子,他看著她的側臉,一直微笑。

李大人帶著兒子在三省草堂住了一夜,第二天他老人家也都沒捨去看新買的房子一眼,只打發兒子回家搬銀子買房,他只在三省草堂和王翰林商量編教材的事。

李知遠在曲池府住了兩天,到柳家銀子害房契,就忙著搬家。英華得空就去鎮上新李府替他瞧幾眼,大家都忙的差不多把梅十五娘忘掉了。沒想到梅四郎親自尋到曲池府李家去了,沈姐出來說李知遠押著行李到五柳鎮上去了,梅四郎又追回五柳鎮,先至王家問英華李知遠家新宅在哪裡。

英華看梅四郎神情又急又惱,到底是從小看她長大的姐夫,她雖然惱人家妹子,待這個姐夫還是親厚的,就問他:“姐夫,怎麼了?”王家在這件事上是無辜的,不論是王翰林老兩口,還是瑤華,還是英華,在這件事上的立場和態度都無可挑剔。梅四郎嘆氣再嘆氣,還是和小姨子說:“十五娘離家出走了。留了封書信說她要和李知遠算帳。”

“啊!她一個人走的嗎?”英華大吃一驚。

“還有十一郎那個王八蛋!”梅四郎提及堂弟,滿腔怒火,“他也留書與我,說十五孃的事就是他的事,他會替十五娘出頭。”英華愣了半天,只能說:“令弟和十五娘姐姐兄妹情真好。”英華親自帶著梅四郎到李家新宅。李知遠也才到,正看著人搬傢俱呢,看到梅四郎和英華一起,他就問連襟:“姐夫尋我何事?”

“十五娘找過你沒有?”梅四郎是真著急,十一郎才二十出頭,生得又美,十五娘也是十八*九的妙齡女郎。別說十五娘養在深閨極少出門,便是十一郎,他也就在泉州府城逛逛,從來也沒單身一人走路啊。這樣兩個人,連個隨從使女都沒帶,留下兩封書信,帶了一包碎銀子就朝外頭跑,還告狀,分明是給人販子送錢去的!

“沒有。”李知遠搖頭,苦笑道:“她來找我來了?”

“她離家出走了。”英華忙道:“你從府城來,聽說過什麼風言風語沒有?”李家使人夜換班盯著梅宅呢,盯梢的那幾個跟柳家盯梢的都認得了,半夜大家還會換班去小解什麼的,梅十五娘是幾時走的,是怎麼走的,估計李柳兩家都比梅四郎清楚。不過李知遠另有打算,他並不想現在告知梅四郎,所以他只是搖搖頭,說沒有。

梅四郎說聲得罪,叫英華自家小心回家去,他忙忙的就走了。英華看著姐夫匆忙的背影,跺腳說:“這個梅十五娘,又不曉得要鬧什麼新花樣,我去跟娘說,也使人找人去。”李知遠忙攔她,說:“沒事,人沒丟。咱們兩家都使人盯著梢呢,梅十一郎和梅十五娘現在人在府城外的一個小鎮的旅舍裡,好像在等什麼人。放心吧,不會讓她們兄妹真出事的,我盯著,就是看看能不能把她們背後的高人釣出來。”作者有話要說::)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