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刺殺天皇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這章暫時是假更新,正在寫新的,半夜兩點到三點左右會更改過來。昨天143章寫作時只顧寫文,忘記了時間,結果沒有及時更新,為了全勤,今天得更新一萬五,有些來不及了。所以先在這兒假更新一下。半夜就會更改過來。

至於本人,對於在中國攪事“獨走”藉此發動戰爭,複製一次“東北”奇蹟,駐上海的海軍陸戰隊和本駐華內河艦隊的軍官,都是很樂意這麼做的。遺憾的是,在這個決定中國命運的關鍵時刻,本國內卻發生了嚴重的故變,整個上層亂成一團,現在本已經無瑕處理在南中國發生的驟變。

因為就在六月一這一天,本天皇裕仁在東京的皇宮裡遇刺。

能幹出這種事來的人,自然是林漢這個歷史粉碎者,名人謀殺者——這是他給自己加冕的頭銜。

從刺殺常凱申開始,死在“林漢一家”手中的歷史名人,早已超過了十位:常凱申,羅斯福,胡弗,希特勒,一堆的歐美著名的科學家,本的高官。級別最高的是常凱申、羅斯福和希特勒,所以沒有動丘吉爾,是漢娜和林漢都覺得這個英國胖子留著對英國的傷害可能更大,而斯大林是因為不好殺。

至於本天皇裕仁,林漢拖到這個節骨點上殺他,就是為了讓本在這時陷入短暫的內亂,無瑕顧忌南中國正在發生的劇變。

後面的章節正在寫,大概17凌晨三點左右就會改過來。大家先別急。如果你是用起點的app看書的。可能要把舊的刪了刷新了才能看到。起點無線看書很蛋痛,修改後要過大概一天到兩天才能恢復。

從六月一起,得知紅軍在所有同南京國民政府的控制區界處都發動猛烈攻擊的消息後,英國政府就意識到情況不妙。

當天,英國政府就在議會發表了措辭強烈的言論,聲稱大英帝國不會允許任何外來勢力改變長江下游地區的力量格局——這份聲明後來被林漢利用了一下。隨後,駐紮在上海的長江艦隊四艘主力艦:塘鵝號、燕鷗號、獵鷹號、飛蛾號以及香港調回的鷂鷹號全部出動,逆長江而上,以“護僑”為名,駛往正變成戰區的安慶進行武力威懾。

塘鵝號事件後。英國增強了遠東艦隊的實力。把飛蛾號和鷂鷹號都調到了上海。同時在上海租界的駐軍也增加了八百人。

英國人的行動不可謂不快,六月一發表聲明,六月二五艘軍艦就一齊出發,六月四就到達安慶外圍。

遺憾的是。南慶國民政府的軍隊比想象中更加不堪。在英國人到達前的一天。安慶守軍在天上飛機炸。地上大炮轟,江上艦炮打,水陸空三方面的聯合招待下。只支持了三十六小時就扯旗投降,來遲了的英國人,連給他們“收屍”都沒趕上。

關於外國勢力下場干涉中國紅革命一事,紅軍早有準備和防備。英國人的長江艦隊才剛剛離開上海,位於武漢的紅軍總部就得到了消息。

六月四,由塘鵝號帶頭,五艘內河炮艦排成一串直線的一字長蛇陣,出現在安慶城外的江面。

英國駐中國長江內河艦隊的司令官梅特站在船頭,遙望著不遠處的濃煙未熄的安慶。

和國內那些喜歡打嘴炮,叫嚷對紅軍開戰的國會議員不同,梅特司令並不是冒進的鷹派人物,相反,他甚至是反對這種將船開到安慶示威的作法。

“那隻會是自取其辱!”離開上海前,他很明確地對英國駐華大使賈德干爵士道。(注:歷史上英國和中國,要到1935年9月後才建立大使級關係,前面都是公使級。不過這個位面因為《倫敦條約》的原因,雙方更早地建立了更高級別的外關係)他毫不隱瞞地地對賈德干大使道:“這個國家的人民,已經覺醒了!這種武裝示威的效果,並不會太好。”賈德干大使愁眉苦臉地嘆氣道:“我也贊同你的意見,但是這是唐寧街的意思。”身在中國的他們,遠比遠在倫敦唐寧街坐在太陽傘下悠閒地喝下午茶的那幫議員們,更清楚中國的局勢已惡化到何種嚴重的地步。雖然英國報紙上極盡所能地把南方紅軍貶低成留著長辮子,拿著火繩槍,叫嚷著刀槍不入的紅“義禾口團”把一切地失敗全歸咎成南京國民政府“說他們是豬還汙辱了豬”的無能,身在中國的他們卻非常清楚盤據在長江中游那股紅勢力的強大。

他們當然不知道,英國媒體對中國南方紅軍的刻意貶低完全是林漢在背後推波助瀾。反正“醜化(蟹)中國人”是英國人喜聞樂見的事,林漢就滿足他們的需求在後面加把力再推一把,讓英國人繼續保持著“只要在水上架起幾門大炮,就可以讓中國屈服”的“大國優越”離開前,賈德干大使向梅登司令官報怨道:“現在唐寧街那邊,對中國的態度充滿了浮躁的氣氛。早在去年這個時候,我就一再警告過他們,如果我們不能加大對南京國民政府的支持,增大在中國的駐軍,最多隻要兩年,我們就會失去中國。可是在工黨那夥賣國賊控制下的唐寧街…”這一年來,駐上海的英軍得到的全部增援,就是從印度和新加坡調了一千人的殖民地軍隊,以及增派了兩艘內河炮艦,僅此而已。

英國對華“投入”不足,林漢在英國縱媒體,對中國南方紅軍的貶低和英國駐華艦隊實力的“捧殺”是外因,而真正的原因卻是一戰過後英國國力急劇下降。已很難象從前那般牢牢地控制著中國,他們不是不願意,而是不能。

英國人在中國為所為的時代,就象腳下的滔滔江水般,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在1926年的萬縣慘案中,英國的長江艦隊在萬縣炮擊縣城,同時也受到了當地駐軍的還擊,事後中國掀起了強烈的反英高氵朝。

那時他們都已經見識過一次中國人民的力量,而真正將他打醒的卻是半年多前的塘鵝號事件。當時岸上炮臺的紅軍毫不猶豫地開炮,以及事後英國政府忍氣聲的迴避態度。讓他看到了大英帝國的虛弱。以及長江艦隊的虛弱。

塘鵝號的事後調查,英國海軍確認,當時對手使用的是四英寸口徑左右的加農炮,數量約在四門左右。

紅軍手中的大口徑加農炮來自何方。公認的說法是來自蘇俄。駐守上海的半年來。蘇聯人。德國人,瘋狂地通過上海作為中轉站,大量地往長江中游運送軍火物資。身在上海的他全看在眼裡。去年至今已過了九個多月,天知道那個紅的蘇聯和那個裝瘋的德國商又往紅布爾什維克這邊偷運了多少大炮——自從希特勒(偽)和紅軍做軍火易的事情被捅破後,現在全世界對希特勒的看法已經轉變,英、美兩國公眾對他的看法,已被扭轉成了:假裝瘋狂的好戰份子,實質上卻是功利主義,不講道德的猶太商,這讓從前以反猶出名的希特勒情以何堪。

快到安慶時,梅登司令給五艘軍艦的艦長下了嚴令,沒有他的允許不得隨意開炮。他心裡非常清楚,紅軍手中擁有強力的對艦火炮,長江的航道過於狹窄,內河炮艦薄弱的裝甲本無法抵擋四英寸加農炮的直瞄擊。半年來已有情報顯示,德國的那個商元首甚至偷偷地將“淘汰”下來的一批150毫米海軍炮賣到了中國。南京國民政府沒有接收過這批火炮,其用戶會是誰已不言而喻。

梅登司令官非常清楚,自己的軍艦絕對無法和150毫米的艦炮對,而他更擔心的,卻是幾天前出現在安慶上空的大批紅軍飛機。各方面傳來的消息,這是那個叫林漢的中國神坑了宋委員長一把,把他手中大半的空軍拉走投了布爾什維克的結果。

在距離安慶約有五公里的江面上,梅登司令官在指揮室裡突然收到後面船隻發出的警報,原來是在長江兩岸的的山丘上,發現了一些疑似火炮的物體。

大驚失下,梅登司令官拿起望遠鏡,朝長江兩側瞭望員所指的方位望去,果然在兩岸的山體處發現十餘伸向江面的長長炮管狀物體。望遠鏡中,梅登司令看到那些疑似炮管的物體身上掛著樹葉偽裝網,看不清炮身,但由伸出來的炮管判斷,這最少是五英寸以上口徑的長管加農炮,對內河艦隻的殺傷力極其巨大。更要命的是,這些火炮都被安置在高處,角很好,而且長江兩岸都有。

五艘戰艦上,響起了刺耳的戰鬥警報,艦上的水兵急急忙忙地各就各位,搬運炮彈,上膛,搖動炮座,做好了戰鬥準備。

“我們發現得太遲了。”一滴冷汗由梅登的額角落下,他心裡非常清楚內河炮艦和有準備岸上重炮對的下場。對方一定在江面上事先設好擊標界,甚至極可能預先校正擊,一旦火,首發命中率極高。

紅軍中擁有優秀的火炮手,這在塘鵝號事件已證明無疑。夜間擊時,八發炮彈命中四發,已經很能說明問題。

梅登司令官正進退維谷,草木皆兵之時,遠處的江岸上,打來了一束探照燈光,是岸上的紅軍在向他們發出燈光通訊

紅軍發出來的訊息告訴英國人,前面正在進行空軍反艦演習,暫時不能前進,一會兒紅軍將派出通艇上艦和他們進行溝通。

“什麼,反艦演習?”梅登司令官這才注意到,前方約兩公里外的江面上,停著一艘很不起眼的小型漁船。

“這是中國式的下馬威嗎?”梅登司令官心中微怒,但身知處境不妙的他。還是同意了對方的上艦許可。

幾分鐘後,岸邊開出了一條使用汽油動力的通艇,載著六名船員快速地向塘鵝號駛來。

很快來人就上了艦,上艦的人有四位,帶頭一位是長官模樣的年青軍人,兩道濃的黑眉極為引人注意,經人介紹,梅登司令知道他姓林,是一位軍長,年青得嚇人。看上去不會超過三十歲。隨行三人。一人是翻譯,一人是警衛,而一人手持相機,是記者。

跟在塘鵝號上的英國記者。拍下了四人上艦的場景。其中一**姓軍長和梅登司令握手的照片。十幾天後被登在泰晤士報的頭版。而標題是“覺醒中的中國”對紅軍態度軟弱的梅登司令事後受到了英國媒體和民眾的眾多指責。

而隨行的中國記者,也拍下了類似的照片,同樣的。這張照片也登在了第二天的新華報的頭版,標題為:落安慶——不落帝國在中國最後輓歌。

幾十年後,中英建後,那位英國記者隨英國使團訪問中國時,遇上了那位林姓軍長,這時他已是共和國元帥,談起此事時,方才知道,原來英國艦隊當時發現的兩岸炮臺和佈置在那的重炮,全是用木頭、油漆以及偽裝網出來的假貨,而真正的重炮則埋伏在別處。

不即使沒有被紅軍的偽裝火炮陣耍了一把,當時的梅登司令官也沒有勇氣開戰,事實當時全艦的官兵在二十分鐘後都失去了挑釁開戰的勇氣。

二十分鐘後,紅軍的“演習”開始。

天上傳來嗡嗡的飛機轟鳴聲,艦上的海軍官兵一起抬頭,很快發現了西北方出現了一排黑點。

通過望遠鏡,梅登司令官認出來了,那是為美國海軍研製裝備的霍克ii型戰鬥機,後來被大批賣南京國民政府。可是宋委員長被那個神秘中國功夫高手,道教神林漢狠坑了一把,使了他提供的布爾什維克飛行員,結果是連人帶飛機加裝備一起投了紅軍。

天上出現的飛機共有八架,兩人機組,四個編隊,和英國免費的三人機組,v型形編隊不同,隊型上並不是太好看。(三人機組,v字編隊是空戰中極無用的編隊,這種編隊讓英國空軍在法國戰役時吃夠了苦頭,雙機編隊才是二戰時的正道主)飛到長江上空後,隨著岸邊打出訊號彈的指引,八架霍克ii型戰鬥機由長機帶頭,一架接一架,開始對著江面上的那條靜立的漁船俯衝下來。

霍克ii型戰鬥機世界上最早地按俯衝轟炸標準設計的戰鬥機,空戰能力雖然差了些,俯衝轟炸能力卻很出(實際上霍克戰鬥機也只是生不縫時,按1934年和1935年的標準,在當時仍然是極出的戰鬥機。只是這個時代飛機能提升速度劇烈變化的時代,去年經典往往第二年就會變成過時貨了。更何況是到了1937年的抗戰時。)刺耳的尖嘯聲響起。

俯衝的霍克ii型戰鬥機上安裝了風哨,飛機俯衝時受氣影響,發出刺耳的尖嘯,讓在三公里外觀看的英國艦員中不少人忍不住捂住了耳朵。而梅登司令官面無比表情地和中**長並肩而立,抬著頭,冷冷地看著以俯衝投彈的飛機。

領頭機的人,是紅軍中飛機技術最好的前東北籍飛行員餘生,他在德國時認識了一戰德國的王牌飛行員烏德特,那也是一位戀俯衝轟炸的大人物,從他身上學到了不少俯衝轟炸的技巧,並花下大力苦練過。

餘下帶頭,以六十度角的角度駕俯衝而下,在三百米的高度投下機腹懸掛的一枚200公斤重的火乍彈,而後迅速的改直,拉平。象咬帶魚似地跟在後面七架飛機也跟著差不多在同一高度投彈。

轟,轟,轟…連續的爆炸聲在漁船周圍接連響起,聲音出乎意料地小,炸起的水花也不大。

林軍長安有些慘白的梅登司令道:“不必擔心那船,這只是投彈訓練,我們用的是練習彈,使用的是普通的黑火藥,裝藥也不是很足,一大半的裝藥都是沙子。”幾分鐘後,演習結束。完全俯衝轟炸的八架飛機在英國艦隊頭上七百米的高度的位置轉了一圈,然後向北飛去。沒等他們消失,南邊的空中又過飛過來一隊八架飛機,照例在英國艦隊頭上同樣的高度又轉了一圈,然後再飛走。

眼尖的英國艦員甚至憑眼就能看到,新來的那八架飛機,機腹處同樣掛著一顆火乍彈,只是誰也不知道,這枚火乍彈裡填充是tn(蟹)t火乍藥還是普通的黑火藥加沙子。

眼尖的英國艦員甚至憑眼就能看到,新來的那八架飛機,機腹處同樣掛著一顆火乍彈,只是誰也不知道,這枚火乍彈裡填充是tn(蟹)t火乍藥還是普通的黑火藥加沙子。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