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黃昏,申時,魯縣城北十里處,一處樹林之中,在夕陽的映照下隱約可見一些士兵和戰馬的身影。視線拉近,軍旗上的“曹”字表明瞭這隻軍隊的身份,略小些的將旗上分別繡著“張”、“曹”這隻軍隊的身份這時也呼之出,正是張遼率領的報復徐州軍的曹軍。

此次出征,張遼原本請曹派李典隨軍,可是李典卻在征討袁術後生了病,於是曹就將最近才由王朗舉薦而來的于派來了,不過於目前只是一個軍司馬,曹的意思也就是讓張遼考察一下於的才能。在出徵之前,那個坐不住的曹洪也在不斷的軟磨硬泡之後終於讓曹同意他也隨軍出征,於是在張遼帶兵出時,原定的主將張、李、滿三人變成了張、曹、滿三人。

大軍出征之前秘密集結到濟北國剛縣,在每個士兵隨身攜帶了三的乾糧後大軍在深夜開拔,向魯國汶陽縣進。清晨,只有數百士兵的汶陽被團團包圍,在曹軍弓箭手兩輪威懾的覆蓋擊後,汶陽守軍開城投降。張遼一面封鎖消息並留下滿寵和兩百士兵鎮守汶陽等待泰山太守應劭派人接手,一面和曹洪迅整頓兵馬南下,急行軍7o餘里路,在黃昏之時到達魯縣外圍。

“子廉,傳令下去,讓全軍士兵抓緊時間休息,我準備在深夜進攻魯縣。文則,你將斥候隱蔽放出,以此樹林為中心,監視周圍情況,萬不可洩我軍在此處的消息。”張遼說。

“末將遵令!”沒有什麼廢話,曹洪、于領命而去。

張遼又將張成叫到身邊,說:“張成,你帶著‘狼牙’隱蔽靠近魯縣城垣,入夜之後伺機登城。打開城門後迅通知與我,我自會率軍趕來。此次行動事關重大,如何動作由你自行決斷,我只要結果。但是,你們絕對不能在大軍入城之前驚動魯縣守軍。可能做到。”聽到張遼的話張成低下頭思索了片刻,抬起頭毫不猶豫的說道:“回稟將軍,能做到。”說完,張成用堅定的目光和張遼對視。

看到張成如此有信心張遼也很欣“狼牙”衛士建立多年了,雖然也久經戰陣,屢建功勳。但是,對於以後世的特種兵為原型而建立的“狼牙”部隊,之前的戰鬥經歷本就沒能體現出這隻部隊的真正價值。而此次攻擊魯縣,雖然戰爭規模不大,攻擊目標也不強,可是這種用銳小部隊偷襲的戰法卻是“狼牙”第一次將當年張遼教給他們的特種作戰方式付諸實踐,這也是特種作戰方式第一次真正的用於實戰。

“意義重大啊!”張遼想到。

“好吧。既然如此,你現在就帶隊出吧。”

“喏!”看著張成帶著“狼牙”遠去的身影,張遼也將心提了起來,雖說魯縣僅有兩千守軍,而且戰鬥力也無法和普通曹軍士兵相提並論,更不可能是“狼牙”的對手。可“狼牙”此次畢竟是第一次偷襲城市,若是被守軍現,兩千人再弱,螞蟻多了也能咬死大象。

“張新,叫我們的人注意魯縣方向的動靜,隨時準備增援張成。”既然擔上了心,張遼也不會打腫臉充胖子,故作鎮靜,他立刻命令張新和自己的親兵隊隨時候命。百人規模的親兵隊也不會影響到全軍五千人的休息。

現在,曹軍的編制在張遼的建議之下,各將領的親兵部曲的人數要明確規定數量,其餘士兵或者讓他們回家(古代將領的親兵大都是由自己的族人組成)或者全部打散編入大軍之中。張遼在曹面前陳述時的理由是:私人部曲過多,時間一長必然形成強枝弱乾的局面,實是天下動亂的誘因之一。主公平定天下,此一弊端當提前著手解決。曹思慮再三,最終同意了張遼的建議。從此,曹軍將領的親兵規模就被控制在了一百人之內,索的是這項規定實施的早,當時曹營之中有實力的將領除了張遼外就是夏侯氏和曹氏的宗族將領,反對的意見可忽略不計,而後來加入曹營者又因為延續下來的慣例而被迫控制自己的親兵部曲的規模,所以,曹軍實力強悍,可曹軍將領的個人實力卻無法和其他諸侯的麾下將領相比,這也保證了曹軍乃至後的魏國都沒有生東漢末年諸侯割據的局面。這也是張遼為了後避免生唐朝末年藩鎮割據的情況而做出的努力之一,至於是否會變成類似宋朝的變態的強幹弱枝的狀況,張遼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畢竟他能力有限,無法將所有的危害都完全控制住。

而作為建議者,張遼也是必須以身作則,減少並控制自己私人部曲的規模。不過,張遼原本加入曹軍時就只帶來了一百狼騎和十八人的親兵隊,數次戰鬥後,除了狼牙衛完整無缺以外,狼騎也頗有損傷。整編開始之時,張遼只是保留了狼牙衛士,將其餘的狼騎士兵全部打散下放到了軍中,剩餘的親兵缺額只是讓張成到親兵營裡隨意挑了些身體強壯的補滿編制,和其他將領一樣,他的這隻衛隊也是步騎混編。

從此,狼騎就正式成為了曹軍騎兵的一個編制,狼騎營也和虎豹騎一同被稱為曹軍騎兵的兩大銳。

“文遠(張將軍),我們已經安排好了。”就在張遼擔心張成之時,已經安排好斥候和全軍士兵的曹洪和于回來了。

“二位辛苦了,過來休息一會吧!”

“好咧!”

“多謝張將軍!”

“文遠兄,你說就張成那小子再加上你那十八個‘狼牙’親兵,他們能在不驚動敵軍的情況下打開魯縣的城門嗎?”坐在張遼身邊的曹洪說道。

“是啊,張將軍。我也有些擔心。”聽到曹洪之言于也說道。

聽到于的話,張遼尚未開口曹洪就不幹了,他和張遼關係好,又是年輕人的子,平時和張成、張新以及張遼的親兵之間也經常比武較技,所以他也擔心張成他們的安全。可是,這卻不代表他能容忍于對張成他們的質疑,況且於現在只是區區一個軍司馬。

“於司馬且請放寬心,張成那小子為人穩重,而文遠兄的‘狼牙’親兵也是我軍中銳中的銳,單兵實力甚至還強於主公親軍‘虎豹騎’的士兵。文遠既然敢將他們派出去,打開魯縣的城門必然易如反掌!”

“子廉,過獎了。別讓這幫小子太驕傲了。”曹洪的那護短的態度不讓張遼為之好笑,緊提著的心也放鬆了些,不過他可不能讓曹洪繼續揮下去。作為宗族將領,曹洪原本就自命高人一等,只有那些明顯比他強的人或者是曾和他同生共死的人才能得到他的認可,所以外姓將領中也只有張遼、樂進和李典才符合曹洪的標準。而於作為原兗州軍官,雖然他原來的直屬上司是和曹關係極好的鮑信,也沒能贏得曹洪的尊重。而於對張成等人的擔心在張遼看來不過是正常的反應,在曹洪眼裡就變成了對張遼的質疑。以曹洪的小心眼,絕對會讓于下不了臺,甚至造成兩人之間的對立,這可不是張遼希望看到的,也有違曹的意願。所以他立刻開口打岔,做起了和事老。

“於大人的擔心也不是沒有道理,張成他們雖然久經戰陣,可是偷城襲營這還是大姑娘上嫁人…頭一回,就連我也也有些擔心呢。”張遼的俏皮話立時衝散了現場剛形成的略有些緊張的氣氛,而且不同的稱呼也向曹洪表明三人關係的親疏。接著,張遼又開始轉移曹洪的注意力。

“子廉,一旦張成他們得手,我們就要立刻出動。這次由你率騎兵先行,你就先去檢查一下騎兵的狀況吧。”打走了曹洪,張遼這才有時間和于談。對於這位在歷史上和自己齊名的曹魏“五子良將”之一的于於文則,張遼十分的興趣。

歷史上的于原為鮑信的部將,鮑信在征討黃巾之戰中陣亡後於歸屬將軍王朗。後來被將軍王朗(此王朗不知道是不是那位被孫策驅逐的會稽太守王朗)舉薦給曹,拜為軍司馬,隨後攻徐州、討呂布、徵黃巾、伐張繡,屢建其功。

在曹被張繡偷襲敗走之時,全軍大亂,唯獨于獨自約束所部兵將,且戰且退,雖有死傷而不相離。待張繡軍士兵追趕稍緩,于徐徐整隊,鳴鼓而還。在尚未回到曹大營之時,在道旁看見十餘人被創走(就是受傷後奔),于問其原由,答曰:“為青州兵所劫。”于大怒,對他的部下說:“青州兵同屬曹公,而還為賊乎!”於是率兵討伐青州兵,數之以罪。青州兵急忙逃到曹那裡哭訴,而於卻不急著見曹,反而先立下營壘。許褚和于關係不錯,派人通知于:“青州兵已訴君矣,宜促詣公辨之。”于卻說:“今賊在後,追至無時,不先為備,何以待敵?且公聰明,譖訴何緣!”在將營盤全部安排好之後于才入大營晉見曹,向曹陳述當時的情況。曹聽完于的陳述後大悅,說道:“淯水之難,吾其急也,將軍在亂能整,討暴堅壘,有不可動之節,雖古名將,何以加之!”於是以于前前後後的功勞,加封益壽亭侯。

軍旅生涯的巔峰之作在官渡之戰前期,那時于堅守延津,僅憑兩千兵力就使袁紹的數萬大軍不得前進。袁紹軍變著法的進攻手段卻一一被于所化解,始終無法擊破于的防守。史書《三國志-于傳》記載:太祖初征袁紹,紹兵盛,原為先登。太祖壯之,乃遣步卒二千人,使將,守延津以拒紹,太祖引軍還官渡。劉備以徐州叛,太祖東征之。紹攻堅守,紹不能拔。於是,從此後曹營有了“守城必有於文則”的說法。于也成為了和張遼、樂進、張郃、徐晃齊名的名將,即曹魏的“五子良將”不過在建安二十四年,于率軍增援曹仁卻遭遇天災,大雨傾盆,漢江水溢,于大軍被淹,無力抵抗關羽的進攻,於是向關羽投降。關羽被呂蒙擊敗後又投降孫權,被囚於東吳。直至曹丕稱帝,孫權稱籓之時才被孫權遣返。後病逝,諡厲侯。

“文則,子廉與張成他們頗有些情,子又有些急,還望文則勿要見怪。”張遼說道。

對於張遼的自來倒是有些不習慣“張將軍…”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