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學》有感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上小學時,就讀過彭端淑的《為學》,當時的我尚未接觸社會,對作品的理解有限。而今,已過而立之年的我再讀,卻發現這是我沒有讀懂的作品。
彭端淑,清代四川人。曾在乾隆朝入仕,後歸隱鄉里,致力於教育事業。他的《為學》是勸年輕人學習要充滿鬥志,要難而上。正如書中所講的“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事無難易,只有為與不為而已。我對此現在頗有
觸。
我和他是好友,畢業後在沒有找到工作前,我們都去讀高教自學。當時的我是豪情萬丈,接連通能過五門功課。後來,我參加了工作。在剛工作的那會,我難以適應工廠的新環境,每天的倒班、噪音、及繁重的體力勞動,讓我回家就睡,那時別説看書了,就連電視我都不想看。那一年的試考,我一敗塗地,顆粒無收。我放棄了,徹底的投降了。
人有時會為自己找這樣或那樣的藉口,來逃失敗的責任。我就是這樣。
後來,我離開車間到辦公室裏工作。工作環境好了,但我早已把學習的事忘得一乾二淨,忙着找朋友,忙着喝酒應酬,忙着喝茶,看報紙,閒聊。
再後來,我又忙着結婚,忙着創業。
而立之年已過,我發現自己仍一無所獲。
前不久,好友已經研究生畢業了,分到一所南方的大學任教。分別前,我們又相聚在一起,説起往事,我唏噓不已。
好友説,在大專畢業後,我又自學了十年。先是讀本科,參加工作後每天的學習時間是擠出來的,當時不論多累,都堅持學習。白天上班就晚上學習,晚上上班就白天學習,就是這樣一門功課一門功課的過。當時主要的生活就是學習,工作,吃飯,睡覺。這個次序是不能亂的。
本科畢業後,我又決定要考研。有人勸我説説,考研很難,我還是參加了試考。我驚喜的發現考研並不象想象中的那樣難以逾越,儘管結果得了30多分,但卻堅定我的信心。接下來,我又連續考了二年。
是的,人有時需要在失敗的時候看到勝利的希望,這樣才有向困難挑戰的勇氣。
重讀《為學》,我慨萬千,思緒良多。天道酬勤,是亙古不變的定律。朋友,不要再自暴自棄,不要再怨天尤人,從現在開始向着夢想衝擊吧。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再高的山,也有頂峯;再遠的路,也有終點;只要能持之以恆,它們都是你的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