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鄉——洛陽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我腳下的這塊土地,是中華民族的文明發源地。這裏是傳統文化底藴深厚,現代都市氣息濃郁的城市。它就是我的故鄉——洛陽。
洛陽位於河南省西部,四面環山是個盆地。這裏四季分明,冷暖宜人。黃河從這裏過,河洛文化就誕生於此。歷史上許多朝代在此建都,因此它也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這裏出現過很多歷史名人,留下過很多膾炙人口的佳作。這裏的大街小巷都有一段動人的過往,這裏的
出
暮都飽含滄桑,這裏的每一次呼喊都彷彿有歷史的迴響。
這裏的天空有時霞光萬丈,有時腥風血雨。班超從這裏開始了西域之行,曹子建在這裏寫下《洛神賦》,稽康在這裏彈下《廣陵散》的絕唱。
然更多的人痴這裏。唐代詩人白居易,乃下邽(今陝西)人。他一生漂
到無數的地方,晚年卻選擇隱居於洛陽的香山,自號“香山居士”歿後並葬於香山之巔。唐代名相狄仁傑,宋代名相范仲淹,都安葬在洛陽。宋代士林之首歐陽修,也對洛陽情有獨鍾。他本是吉州永豐(今江西)人,但他久居洛陽,自詡為“洛陽花下客”並著有《洛陽牡丹記》一書,他有很多詠頌洛陽牡丹的詩,“唯有牡丹真國
,花開時節動京城”
“洛陽地脈花最重,牡丹尤為天下奇”等家喻户曉的詩句。
緣何這麼多人喜歡這片熱土呢?
我認為,不僅僅是秀麗的自然風光,更是這裏的人民那勤奮、勇敢、善良、熱情的格,
引着遠方的朋友。
一上世紀80年代,有很多的事情動着國人,其中就有洛陽人自發組成的向長江漂
的壯舉,那是讓國人中的耀眼行為。
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它水湍急,其中長江三峽更是兇險異常。1985年,美國坎沃倫急
探險公司獲准首漂長江,但美國的這一舉動傷害了國人的自尊心。有位青年單獨向長江探險,但沒多久就遇難了。國內一片沉寂,中國人是不是就沒有勇氣去征服自己的河
,要讓外車人幫我們完成漂
長江的重任。一羣洛陽的熱血青年被
怒了,他們自發組成了長江漂
隊,前面的路充滿危險,但依然勇無直前。他們的行動展現了國人錚錚的鐵骨。他們是羣勇士,是洛陽人勇敢的印證。
洛陽人是勤奮的。戰國時代的蘇秦懸樑刺股,還有西晉時的左思。據説左思幼年因口齒不清被認為不會有所作為,但他以勤補拙。《三都賦》成,萬人爭閲,
的是洛陽紙貴。
洛陽人是善良的。洛陽商人白圭,據説有次他遇到大荒之年,看到人們在捱餓,心如刀絞;遇到豐年糧食又費嚴重,心情沉重。後來,他就想到自己或許能解決這個問題。於是,他就在豐年收穀物,賣出絲織品;荒年時,就收絲
,賣出糧食。他主張“人棄我取,人取我予”的經營理念,急人之所急,開貿易
之先河,為後世所稱道,被譽為商人的“鼻祖”洛陽人是熱情的。有人説,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排外。洛陽這個城市是絕對不會發生這樣的事的,洛陽人是熱情的,好客的。我想是有歷史的原因吧?中國古代的民族大融合多發生在黃河
域,洛陽往往是當時的文化政治中心,所以須起到典範作用,又因此地乃中原腹地,深受孔孟之道“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影響,久而久之在生長在洛陽的人們,就有了好客的傳統與習慣。再者,洛陽經歷過太多的焚燬後又重建的悲劇,滄桑過後,會把那繁華看成過往雲煙,所以是不會有那種唯我獨尊的狹隘心態的。
洛陽土地上的人民是可愛的,在這裏你可以受到他們的那勤勞,善良的品格。
二歷史上的洛陽多次毀於戰火,又多次浴火重生。一個城市為何有如此強的生命力呢?
我也不停的問自己。在歷史上很多的城市消失了,統萬城消失了,樓蘭國消失了,亞特蘭蒂斯消失了,特洛伊消失了,龐貝消失了,而洛陽經歷了太多的毀滅,卻每一次都能戰立起來。
我想,是因為它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吧。儘管有時它的毀滅幾乎是片瓦不存,但它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上及在人們心中有着特殊的有定位,決定了它都能夠劫後重生。
洛陽最繁華的時期應屬隋唐時期了。據説隋煬帝繼位皇帝后,一東遊,登邙山見洛陽有虎踞龍盤之勢,遂決定遷都洛陽。於是,遂令宇文愷重新營建東京(洛陽。據史書記載,每月用工200萬人。第二年,東京修建就以完工。當時的洛陽城南對伊闕,北倚邙山,東逾廛河,洛水橫貫其間,分外郭城、宮城、皇城、東城、含嘉倉城、圓壁城和曜儀城,規模宏大,佈局有序。後來,隋煬帝命皇甫儀開鑿了一條以洛陽為中心,南通餘杭,北達涿郡,連接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的人工運河。大運河全長2500多公里,是中國古代最浩大的水利工程,對中國古代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過巨大作用。
然而,極度奢華的隋唐洛陽城,但毀於安史之亂。安祿山、史思明在攻陷東都洛陽後,縱兵劫掠。第二年,安祿山又在洛陽登極,號大燕皇帝。後來,安祿山之子安慶緒又在洛陽弒父,繼帝位。郭子儀曾收復洛陽。史思明又殺了安慶緒,稱帝,並再次攻破洛陽。直到唐王朝借回紇兵才又收復洛陽。然後,經歷了一系列的戰火,洛陽隋唐城在戰亂中焚燬殆盡。
無論是雕樑畫棟也好,還是花容月貌也罷,所有的一切都歸於塵土。金谷園的綠珠香消玉殞,隋煬帝的西苑花園也消失到歲月的長河中。有多少詩人發出“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家。”的嘆,洛陽卻如同一個旁觀者,冷眼看世間炎涼。無論是奢華,還是落魄,它都直視自己的人生,不為物喜,不以已悲,從從容容,平平淡淡,走好腳下的每一步。前路是坎坷也好,是坦途也罷,它都會自信瀟灑的走向明天。
現在欣聞洛陽市又要進行隋唐城遺址的保護工作,目前正在拆遷,相信不久一定可以親睹洛陽城繁榮昌盛畫面。
三人們常説“生在蘇杭,葬在北邙”邙山上遍地是王侯將相的陵墓。據統計:邙山古墓羣面積約756平方公里,有大型的封土墓972座,共有六代24位帝王長眠於此。然洛陽邙山地區多有盜墓者出現,所以這些墓被盜甚多。為了防止再有盜墓的發生,國家已對陵區加大了保護工作。
洛陽市對歷史文物的保護一直相當重視,於1987年建成了一家特殊的博物館——洛陽古墓博物館。
洛陽古墓博物館,現佔地130餘畝,建築面積8200餘平方米,由地上建築羣與地下陵墓組成。地上建築全為仿古建築,氣勢宏偉,風格古樸。地下陵墓分為歷代典型墓葬和北魏帝王陵墓兩大展區。展出的文物有很多是國寶級的,有西漢的畫像石墓,畫像空心磚墓,魏晉的陶俑,唐代的唐三彩,還有很多壁畫和生活用具,裝飾物等隨葬品。有很多都是難得一見的文物珍品。
洛陽地面上歷史遺蹟所存不多,但地下的卻數之不清。前幾年興建東周文化廣場時,意外的發現了天子駕六的大型車馬坑。還有市實驗小學的一次房屋改造,意外的發現了一套完整的編鐘。洛陽就這樣時不時給人們帶來驚喜。
洛陽宛如其貌不揚的才子,他過人的學識總是讓人發出“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嘆。洛陽猶如一潭碧水,靜靜的在
淌着,你甚至
覺不到它的存在,當你發現它時,方知它的水有多清,有多甜,有多深,有多美。這時,你才會深深
戀上它。
其時生在洛陽也不錯,我們可以看到祖先們文明的遺蹟,可以受到豐富的歷史文化帶給我們的震撼和自豪。
四説了這麼多洛陽的歷史,是不是看看現在的洛陽呢?
洛陽從解後後,就是國家重點建設的城市。國家“一五”期間156個重點工程,有7個就在洛陽,如今天這些國家大型業依然煥發着活力。上世紀末,國家大型水利樞紐工程——小底就選址洛陽,又為洛陽現代化進程加了濃重的一筆。
近年洛陽市又大力開發洛南新區,興建了大學城,這裏又將是經濟增長的新亮點。每逢節假,新區的音樂噴泉總會
引眾多的市民前來觀看。洛河兩岸建起了洛浦公園,讓早已消失的洛陽八大景——洛浦秋風重新回到我們的生活中。漫步洛河兩岸看碧波盪漾,綠柳成蔭,聽鶯歌燕語,嗅花草芳香,思此人間仙境,洛神應顧影神傷。
如今天的洛陽不僅僅是工業化城市,也是商業化城市,更是旅遊城市。
1983年開始的牡丹花會更是為洛陽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發為媒,廣朋友”成為婦孺皆知的口號,每年的花會經濟招商引資項目越來越多,成為一個重要的平台。如今已經20多屆了,依然
引無數的海內外賓朋。
洛陽的另一個引遊人的就是——龍門石窟。2000年龍門石窟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列為《世界遺產名錄》了。龍門石窟與大同雲崗石窟、敦煌千佛
石窟齊名的中國三大石窟之一。它開鑿於北魏年間,歷經東西魏、北齊、北周,到隋、唐、宋等朝代達400餘年之久。星羅密佈的散落在伊河東西兩山長達1公里的峭壁上。據統計:共有97000餘尊佛像,1300多個石窟。現存窟龕2345個,題記和碑刻3600餘品,佛塔50餘座,造像10萬餘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釐米。龍門石窟不僅佛像雕刻技藝
湛,而且石窟中造像題記也不乏藝術
品。龍門石窟是一座藝術的殿堂,當你參觀完1公里的雕塑時,你會
覺自己走過400年的滄桑,有種澎湃的熱血在內心
盪。
今年洛陽市又評為全國優秀衞生城市,這對洛陽的旅遊業發展更是錦上添花。
我生長的這裏,深深的熱愛這片的土地,這裏的一草一木,都是那麼的悉和親切。每當想起這塊土地的悠久歷史和燦爛的文明,我就會想到今天的我們,明天也會走進歷史,讓後人評説。想到這裏時,為了明天的美好,我就會更加努力的呵護和建設我的故鄉——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