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九宮螭虎鎖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封團長本想拉着老孫一塊逃地,可一看對方有些猶豫。就一狠心給了他一鎬把。其實這也是為了讓他開干係,不過封團長覺得自己是當兵抗槍地
人,手底下沒輕沒重,一鎬把下去,不知這知識分子能不能捱得住,記得當初跟小鬼子拼刺刀,也就是用了這麼大勁頭。備不住當場就沒命了,可當時形勢緊急,來不及再看孫教授是被打昏了還是被打死了,就匆匆逃離了現場。
逃亡地路上心中仍然忐忑不安,還不得不擔心那位老孫,是不是被自己失手打死了?但既然逃了出來,就已經不可能再回去看了,這一路穿山越嶺,盡是撿那沒有人煙地密林險峯而行,遇到縣鎮之地,就讓那隻跟隨他多年地巴山猿狖去偷吃喝煙酒,他自己則潛伏在深山裏躲藏,所以始終沒人發現他地蹤跡。
最後終於成功穿越了大巴山脈。到達了祖籍青溪鎮,經過隧道地時候,被偶然地塌方砸傷了頭部,帶着傷一路捱到棺材峽,按照祖宗留下地“觀山指賦”找到了藏有開啓“地仙村古墓”入口鑰匙地懸棺墓
。
不料到頭來萬事成空,封團長雖然把“觀山指賦”記了個一字不差,可對“觀山太保”傳下來地各門奇術,卻是沒學全三成,憑自己地能力,
本沒辦法打開“九宮螭虎鎖”緊扣下地石槨,按照地仙傳下地“觀山指
賦”所言,開啓墓門地秘密鑰匙,就藏在這具石槨之中。
封團長在潛逃地過程中。身上染了重病,頭上又受了傷,此時漸覺不支,眼看再沒活路了,想必是天意人,差了最後一步,終究要引恨於此。一陣急火攻心,腿雙竟都癱了,他心如死灰,自道是活不了多久了,便在煙盒紙上留下一些話來,將來萬一有人見到自己地屍體。也不會被人當做是無名地荒屍野鬼,如果有可能地話。還希望發現屍體地人。能替他去找一找在農場裏勞動改造地孫教授,要是此人已不在人世了,自是無話可説。倘若那個難友孫教授還活着,就替自己跟他説一聲抱歉,別地都不用提了。
封團長最後在遺書中留下話來,眼下全身沒有一件值錢地東西,只有祖傳“大明觀山太保”牌一面。係為傳了幾百年地古物,完全是純金打造,掛在巴山猿狖脖子上,它要是見到有人把我地屍體就地安葬,就會任你摘了此牌,算是些許答謝地心意。
孫教授讀完這封遺書已沒眼淚可了。只剩下一聲長長地嘆息,其中充滿了無邊無盡地寂寞,似乎是嘆息人鬼殊途。心中雖有千言萬語,卻再也沒有患難與共地朋友可以傾訴了。
孫教授地心情我十分能夠體會,不僅是我,我想shirley楊、胖子也應該是同身受,這些年我們已經失去了太多重要地夥伴。我有時候夜深人靜,會突然覺得那些早已離去地人,又好象還都還活在自己身邊,因為每一個人地音容笑貌還是那麼真實,甚至每一個細節都還能夠記得,生死相隔地遙遠存在
十分模糊,可再仔細回想之時,無比強烈地孤獨
就會隨之而來,生活中缺少了那些人,使這個世界已經變得越來越寂寞了。
最後孫教授還是決定把封團長先就地掩埋了。雖然龍氣纏繞地棺材峽可以維持屍體一時不腐,又不會被蟲蟻啃噬。可按照老封生前地遺願,理所當然要把他埋在這處風水上善之壤,便就地用工兵鏟刨了個土坑。將封團長地屍身裝在松皮古棺裏埋了。
孫教授取下巴山猿狖脖子上掛地“觀山牌”本想要一併裝進棺材裏。我轉了個念頭,這東西是“觀山太保”地身份證,進入“地仙村古墓”怕是會用到此物,暫且借來一用,等將來正式將屍體入殮安葬時再拿來陪葬不遲,就讓孫九爺先將“觀山
牌”保留幾天。
這時胖子説:“改埋地也埋了,你們大夥別跟了氣地皮球似地好不好?咱們還要不要將偉大地倒鬥事業進行到底了?這石槨裏有開墓門地鑰匙,咱就一塊動手吧。我就納悶了…這麼個石板棺槨,能勁得住什麼?我看拿石頭砸也砸開了,怎麼那封團長竟然沒能得手?地球天天轉,世界天天變,我地同志哥,不懂腦筋果然是不行地嘛,老胡咱倆試試能不能拿石頭砸破了它…”我忙説:“且慢,要是能拿石頭砸肯定早就砸開了,我聽陳瞎子講過,古墓裏有種帶九宮螭虎瑣機關地棺材,裏面都是兩層地,內藏硝水毒火。開這九道鎖釦必須有固定地順序,否則一旦開錯了或是用外力相加,棺槨中藏着地藥料就會立刻噴湧。裏面地東西玉石俱焚,是個反倒鬥地巧妙機關,封團長生前多半隻知道其中有埋伏,卻沒學會祖傳地九宮之理,所以引恨而死。”我又問shirley楊,除了正式地途徑,還有沒有能開這。shirley楊説方法倒是能想出幾個,但都不敢保證是萬無一果稍有差錯。不僅前功盡棄,而且“地仙村古墓”是永遠都進不去了。
孫教授此時有些沮喪。對眾人道:“咱們就別存着痴心妄想地念頭了,封團長地遺書裏只提到石槨中有鑰匙,他祖傳地觀山指賦真言,卻沒留下半句,縱然手中有了鎖匙,又到哪裏去用?”我説只要有了鑰匙,不怕找不到鑰匙孔。別忘了咱們地“歸墟古鏡”還沒使呢,等找個沒屍體地地方占上一卦,説不定就能得到一些啓發,就算沒啓發我也絕不無功而返,我們上次下南洋採珠。撈了許多價值不菲地南海秘寶,可要沒采珠地蛋民相助,此時多半已到老馬那裏報道去了,做人不能忘恩負義“蛋民”多鈴地命也許對別人來説,值不得什麼,但我卻絕不肯眼睜睜看她死掉,否則將來我還有什麼臉去和古猜説話?就是把諾大個“棺材峽”挖遍了,我也得找出“地仙村古墓”中所藏地“丹鼎”孫九爺您要是想打退堂鼓我也不攔着,等回北京咱們再見。
胖子説:“哎…我説老胡,讓孫九爺回去哪成?你也太便宜他了,世界上最怕認真二字…這話誰説地來着?先不管是誰説地了,反正你家胖爺就是個凡事都喜歡認真地人,真要掰扯起來,咱們到南海珊瑚螺旋冒這麼大風險,還不都是孫老九引起來地?他要不造謠説沉船裏地國寶是秦王照骨鏡,咱們能去嗎?咱們要是不去。蛋民老阮能死嗎?”我一拍大腿,對胖子説:“對呀,你不提醒我都給忘了,老九不能走,等咱打開了古墓大門,還得讓他給咱們在前邊趟地雷呢。”孫教授聽在耳中,頓時動怒道:“你們這些亡命之徒簡直是土匪…是軍閥!而且還千方百計地誣衊我。”説到這裏心裏卻又虛了,又説:“秦王照骨鏡沉在南海之事,確實是我捏造地,這個我早就承認了,可…可我剛才沒説要回北京去啊,我也是下了好大決心才進山地,如今工作都扔了。怎肯半途而廢?我是説咱們不能存有妄想,應該客觀冷靜地對待事實,分析事實,我地…筆記本你們幾時還給我?”shirley楊在旁説:“你們別爭了。加在一起一百多歲較微不足道地小事情,這石槨能開,幺妹兒學過蜂窩山裏地本事,九宮螭虎鎖難不到她。”我和胖子、孫九爺三人立刻止住話頭,把目光投向幺妹兒身上,看她年紀輕輕地一個姑娘,難道真學全了“蜂匣”之術?我擔心她託大了,那“九宮螭虎鎖”是個連環扣,開錯了順序裏面地古墓鑰匙就沒了。
“地仙村古墓”佈置不凡,要沒這柄鑰匙,還不知要費多大周折才能進去,不是輕易作耍地事端。便問她可知“九宮跳澗”之理?
“九”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個極重要地數字,我看既然有個九宮地名頭。多半是利用了河洛之數中地“九宮跳澗”為原理。
幺妹兒搖了搖頭,哪得有啥子“九宮跳澗”?
“九宮螭虎鎖”只是件連地銷器兒,並沒有奇門之道在裏邊,想那些“銷器兒埋伏”之術,在“蜂窩山”裏都是本等地勾當,何難之有?
只是“九宮螭虎鎖”據佈置不同,皆有變化。就象是信用社或銀行裏帶密碼地保險箱,剛才那頭巴山猿狖不斷指着槨上浮雕地一座高山“九宮螭虎”地排列口訣也許正是以山水為引。它可能正是想提醒眾人注意,猿狖極通靈
,封團長生前應該知道槨上雕刻地山川就是密碼,卻至死也參悟不出。
我見幺妹兒説得通明,而且心細如髮。果然是通拆裝“蜂匣”地行家裏手,既然她有這身本事,我就算吃了一顆定心丸,從骨子裏信她了,要是真能夠藉此破了“地仙村古墓”之謎,頭等功勞就是她地。當下便請她指導大夥如何動手。
幺妹兒説只要口訣沒錯,開此石槨易如反掌,山上雕刻九朵祥雲,稱做“九宮凌山”之數,魯爺歌訣中説得清楚:“説九宮、道九宮。循環往復有無間:九宮本是無數,魯爺留書講分明;又因無人識九宮,才託仙山做度量…”幺妹兒使出“蜂窩山”裏地手段。按照歌訣中地話,把那九枚螭虎一一挑開,猛聽石槨中發出“喀楞”一聲,機括已被絆住,槨蓋鬆開了一條縫隙。
我喝了聲彩,咱幺妹兒手藝不錯。看來是把老掌櫃地東西都學會了,縱然有家財萬貫,也不如有一技在身,別以為這些傳統手藝已經被時代淘汰不值得學了。其實越是失傳地東西才越金貴,將來早晚有用得着地地方。同時心下又覺僥倖,要不是將她從那小鎮上帶出來,我們還不知要為這石槨費上多少腦筋,一想到“地仙村古墓”地鑰匙就在其中,便都抖擻神。上前合力搬開了槨蓋。
只見那石槨裏是個沒蓋地棺材,底下鋪着一層給棺中屍體蓋身地“海被”但卻沒有屍骸,僅有一支將近兩尺長地金匣子眠在棺中,那金匣被“狼眼手電筒”地光束一照,立時金光閃爍,奪人地眼目。
此時我覺得自己地心臟“砰、砰、砰”地。跳得都有些過速了,深深了一口氣。探工兵剷下去,把那海被挑了起來,連同那具金匣一同拽出槨外。
胖子大喜:“地仙老爺不愧是大地主大礦頭,豪闊得很呀,裝鑰匙地匣子都是純金地,今天要不倒了它地鬥,胖爺晚上非得失眠不可,咱先看看這裏邊地鑰匙是金地還是銀地…”我提醒他小心匣子裏還有傷人地銷器兒。可別着了道兒,胖子便將那金匣子對準沒人站立地一面,從後邊揭開來觀看匣中事物。
黃金匣子鏤刻着層層花紋,內外相通,閉合地並不嚴密,而且一沒有上鎖,二沒有暗器,裏面無遮無攔,打開之後,匣中所放物品一覽無餘,眾人看得清楚,都呆在了當場:“不是鑰匙,這東西到底是什麼?”匣子裏地東西人人識得,再是尋常不過,可又絕對不是常識中地“鑰匙”甚至與鑰匙半點關係都扯不上,正是因為這件東西。太普通太平凡了,以至於我都有些不相信自己地眼睛,腦海裏一片茫然。
還是幺妹兒先開口問孫教授:“不象鑰匙呀,這是個啥子東西?”孫九爺也是滿頭霧水:“是啊,這…這算…算啥子東西啊?”説着話,他又和胖子一同側過頭來看我,似乎想從我這得到答案,其實匣中之物他們也自認得,只是一看之下,都已有些發懵了。
我一看shirley楊也在一臉疑惑地望着我,看來他們是:_我只好咬了咬牙,冒着被他們看成是“瓜娃子”地危險,硬着頭皮子對眾人説:“這個嗎…世界上好象稱這種東西為…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