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戰後重建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一連串大戰,自然引起北海人民的討論。

當中以應否拯救徐州軍,和是否一早拆了梅花橋為重點。

很多人原先不贊同拯救徐州軍的行徑,可是在徐州成為長軍的領地後,都轉變得很快,説太守大人英明的抉擇云云。

另外就是梅花橋的問題,有人請了思到民論會質詢他,為什麼不早點拆了梅花橋,令北海受到李情軍的直接威脅。

思只能無奈的苦笑,讓敵軍攻下梅花寨,是自己的失誤,拆毀梅花橋只是最後萬不得已的做法。

光是重建梅花橋,就要二百萬兩了,還要整整半年的時間。

現在思時常處理的問題,就是如何重新發展徐州了。

連年兵災,很多地方都被破壞的殘缺不全,城牆也有很多損壞的地方。

早在李情佔領這兒時,就有不少騷亂,即使清梅派了很多糧食,仍然阻止不了。

大量的士兵戰死,令徐州多了不少孤兒寡婦。

徐州下邳人民的生產力,下降至最低。

還有很多很多…。。如果説是思解決這些問題,倒不如説是他的兩位得力助手,清梅和海琳幫他處理更確切。

清梅安排了很多人到了梅香城工作,又引來了很多的商人,清梅和那些商人達成了共識,就是以儘量低價發售他們的商品,以換來將來在徐州經商的方便。

大量的農地開始重新投入生產,清梅又預先支付農產品的貨款,讓百姓的生計者時穩定下來。

海琳將北海的官僚架構,引入了徐州。

開始時遭到不少反對,大多都是現職的官員,和靠著關係欺壓百姓的人。

海琳只是不理,並在清廉執法隊執行任務的時候,派出一隊士兵作支援。

在徐州下邳兩城也設立了審議廳,其運作模式和北海的一模一樣。

跟北海的情形差不多,徐州的貪官污吏比原來北海少,同樣殺了幾百人之後,沒有人再去挑戰海琳的權威。

有人原本還想巴結一下海琳的,可是知道海琳連自己的親人,也不會放過時,大多都放棄了,還是循規蹈矩的作事吧。

平時欺壓百姓的土豪劣紳,很多都被老百姓指認,不是處死就是收監。

還沒被抓的人,都連忙逃離徐州。

百姓也漸漸適應了這種審訊方式,對思和海琳大加讚賞。

徐州的治安,就被控制下來。

由於很多官員被殺,出現了空缺,海琳將一部分的官員從北海調動到徐州。

原先有不少人不滿,但海琳將薪俸提高到二倍後,沒有人再反對了。

這些北海來的地方官,大多都滿懷正義,剛正不柯,令徐州的吏治耳目一新,跟先前的大相徑庭。

至於徐州的防守,思調派了大批的軍隊來到徐州。

李情攻下徐州,令思深深到徐州的重要,它掌握了梅香海峽的安全。

沒有了海峽,長軍的貿易和資金來源幾乎是停滯不前,所以徐州的長軍,比起北海的還多。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