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友誼長存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華北的人收到了消息,那些難民在北海不但吃得好住得好,而且有一份穩定的工作,老人和孩子可以看戲和學習,眾人都不羨慕那些人。

現在知道長軍來了,所有華北的人全部願意接受林思的統治,因為張家三兄弟實在為他們帶來太多的災難了。

只是,在思徵服了全個華北後,並沒有殺了張家三兄弟,而是將他們三人安排到長軍各處,還給他們不錯的生活。

這點令所有人大惑不解,按道理,三人再沒有利用價值,而且華北的人對他們三人恨得咬牙切齒,思又不是特別寬容的人,怎會不斬草除呢?這點,在思王和天香皇后的晚年,兩人寫了一部’一統天下’的書,將這個疑問和很多不為人知的事揭出來,包括思王和宗永之間的關係。

有不少事,連將天香多年來的記錄,全部據為己有的林海風也不知道。

原來,在張超臨死前,給思寫了一封信,除了天香和清梅外,就沒有人知道內容了。

而這封信後來夾雜在’一統天下’這部書中,為後世的人瞭解林思和張超之間的關係。

“吾友林思,自吾參軍起幾十年,一直以大漢之民安居樂業為吾之抱負。

不經不覺間,吾雖為不少人帶來穩定,但吾發現汝同時更能為大漢之民造福。

對此,吾自承不及。

當年汝大婚之時,吾在北海各地視察,那一刻開始,吾瞭解,汝比吾更能為百姓帶來歡樂。

這些年內,吾之不願和汝為敵,是為了大漢之民。

得民心者得天下,吾認為,汝比李情上官武之輩,更有資格問鼎中原,吾在此遙祝汝成大漢之主。

吾之三子,吾死後必興兵作亂,為天下黎民著想,汝不必顧忌。

汝控制黃河,李情不能渡河,華北必將落在汝手。

望汝將長軍仁政帶到華北來,令華北千萬百姓受汝保護,安居樂業,歡笑渡,更望汝儘快一統大漢,拯救戰亂中的人民。

只是為人父者,當望子孫長命百歲,若然情況許可,請汝高抬貴手,讓吾之子孫安渡餘生。

汝得華北,天下將之一統,和平再降臨在大漢大地上,此乃吾平生之願。

人生苦短,吾不能為此再作努力,三子只會帶來殺戮,只能望汝完成吾之遺願。

吾素知汝為人寬厚,待人以誠,必能再創大漢,成千秋萬世為人敬仰之王。

吾平生孤寂,晚年得汝一知己,足死已無憾。

吾手下勢力早被三子瓜分,故只能將華北的情報網留給汝,望汝善用之。

友張超絕筆。”從這封信可以瞭解到,張超雖然一直挾天子以令諸侯,但他也擁有一顆憂國憂民的心,想用一已之力,來將四分五裂的大漢統一起來。

事實上,張超一直以來施行仁政,雖不及思般處處為民著想,但他也希望老百姓能夠安居樂業。

張超知道自己三名兒子野心,將華北陷入四分五裂之中。

所以,他將為大漢帶來和平的心願,寄託著思身上,而不是他的三位兒子。

其實,思所以這般容易統一華北,除了張家三兄弟互相殘殺,令張超多年來勢力土崩瓦解之餘,張超私下將不少情報人員留給思,也是一個原因,要不,思怎會對張家三兄弟的實力一清二楚,算準出兵的好時機?怎麼可以在晉陽和上黨輕易發起暴動?又怎能幾天內搜索到張輝呢?張超相信,以思的能力,加上得知華北很多內情,統一華北將是輕而易舉的事。

思也應張超的要求,讓他的幾名兒子和後代平安的過活。

這對在亂世中最為奇怪的人,一個將自己實力暴給對方,令對方輕鬆討伐自己的兒子,而另一個,在對方後代多次搗亂,也沒有將他們殺害,斬草除

其後海琳和思妮曾經要求將他們問斬,思全都壓了下來,實在令人摸不著頭腦。

思和張超見面次數不多,但他們志同道合,彼此欣賞,一直以來都當對方是知己,平輩論

張超以朋友身份所寫的那封信,成為了兩人友誼長存的見證。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