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商業轉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记住【小狐看書】:WWW.XIAOHUKS.COM

就在思凱旋迴北海幾天,所有人還在沈醉於勝利的喜悦,或親人戰死的悲傷時,邱家商會向長軍提出了一項轟動一時的買賣。

“邱家商會出梅香城三分之一經營權,和北海鹽業的專營權,換取在江東和揚州,官府和何定南所有的戰利品,包括土地和貨物。”這項買賣,很明顯是對邱家商會很有利。

軍在江東和揚州的戰利品中,有銀子和黃金四千萬兩,大小土地萬多處,市價大約是八千萬兩左右。

先前貿易戰,何定南和官府積壓了大量貨物,以北海價錢計算,大概也是八千萬兩。

邱家擁有梅香城三分之二經營權,而三分之一代表,一年大概可得三千萬兩,邱家商會一年從販賣海鹽中,有一千多萬兩盈利。

正常來説,這項易必定沒有結果,但是在北海的所有人,竟然全部都表示贊成,並大力在民論會和商聯會呼籲,希望長軍同意這項買賣。

對於北海的人來説,那些江東揚州的土地,他們除了知道那兒的地名外,所有東西對他們是毫無意義的,他們完全沒有從中取得任何利益。

至於貨物,長軍的正常做法,也是給邱家商會作買賣,兩者之間再分帳罷了。

現在只是直接將貨物送給了邱家,對於北海的人來説,本沒有分別。

邱家商會回三分之一梅香城經營權,令長軍的收入每年暴增三千萬兩,這樣自然令北海的人直接受惠。

回製鹽業的專營權,更令所有人可以自行販售,不用經過邱家這個中間人,利潤自然更高。

至於四千萬兩銀子,一年就賺回來了。

這些都是北海的人實質得到的利益,同時可以收回梅香城的控制權,令邱家不再是梅香城的主事人,令不少商人到滿意。

為了促成這項買賣,有些人更以大肆宣傳邱家在這場戰爭的功勞。

“邱家商會在戰前捐贈了六千萬兩給長軍,自然應該分得一些好處。

若果沒有這六千萬兩增強實力,誰勝誰負還是未知之數…。”於是在商聯會和民論會同意下,程林和其他主要官員接受了這筆買賣。

思因為是清梅丈夫的關係,為了避嫌而沒有作出任何意見。

程林想到邱家商會,過去為軍隊付出了很多銀子,就算是投桃報李吧,反正那些都是戰利品。

另一位負責北海財務的楊文,更是萬二分同意,長軍在北海多了錢,自然有錢撥給他去用在老百姓身上了。

在和海琳商量後,海琳也同意了這項易。

順利易後,清梅便著手開始新的經營模式,那就是以生產貨物為主要的收入來源。

北海目前只出產海鹽,其他東西全是從各地運來的,民生用品,也是各地運來原料後再加工的。

珠寶首飾算是北海的特產,只是它的重要,沒有那些民生用品重要,而且又不能大量生產。

清梅提出易,是看中了江東揚州的生產工場。

這幾個新佔領的城市中,有極多原來是何定南的的私人產業,或屬於官府的工場。

先前江東的律法中,海鹽是由官府製作和販賣。

同時,何定南和他的家族,擁有大量的絲綢製作工場,或茶葉種植地等等,這些全部都落入了清梅的手中。

貿易戰中,因為大量的貨物積壓賣不出去,很多工人失業,令這些工場陷入停產狀態。

隨後戰亂頻頻,梁錫又沒有理會這些賺錢的工具,導致大部份地方都荒廢了。

原料在官府還有很多,製作絲綢和海鹽的工人,及種植茶葉的農民,全部都被邱家商會重新僱用,務求儘快維持原狀。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