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我為天地人上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時光飛過,轉眼就是十一年入主水府,已有十八年,水府避水珠之外,見得是一大片江水,此時江水當然清深,碧波盪漾,水中之魚,在水屏前遊動。

這些年來,方信卻也蒐集些了奇花異卉,種植在水府之內,靈氣菠鬱,使得繁茂,不少靈藥,卻可接近成了。

方信卻與蕭冰二人,就在一柱之下,設一小几,斟酒取菜。

蕭冰喝了一口,説着:“三扇的手藝越發好了。”自上次救了七女之後,方信甚至懶的取名,由於山裏找到的,就取她們大扇、二扇、三扇、四扇、五扇、六扇、七扇。

七女都是四階鬼仙在方信看來,所謂的鬼仙,實際上就是魂體凝聚,但是能量結構和濃度達不到與物質相當的程度,所以很難直接干涉物質,凡人眼也基本上看不見。

鬼仙要想得人身,可以投胎、奪舍、借屍、轉世,也可直接由陰轉陽,但是這難度就高上了許多倍。

就算得了冊封,藉着神力可顯形,本質還是四階鬼仙。

方信聽了,漫不經意的説着:“這十年來,她們太陰煉形之餘,別無它事,自然這些活總要幹得。”七女都各有門派家傳。也曾回去過一次。師門自然尋出太陰煉形術給她們修煉。入門之術。倒也不是太過秘密。

就在這時。外面卻是一震。一道信息傳了過來。

方信略皺眉。把水屏一開。片刻。一個老人峨冠博帶。相貌樸拙。穿着寬大官袍進來。行禮:“成王之臣周祥拜見水伯。夫人!”方信聽了。衷心地説着:“原來是成王之臣。起來罷。成王有何事與我?”這老人卻還是行完禮。説着:“成王二百八十歲賀。特來請得水伯。”雖是陰神。卻還是穿着官服。舉止之間卻有着一種上位者地氣質。只是眸中帶着滄桑。説完。上了帖。

方信見此帖是金紙所制,上有玉璽王印金光隱隱,就這點,就知道餘威還在,卻是點頭説着:“成王壽。自當賀,周先生有勞了,你可稍等,請座。”周祥出一絲笑意,拜謝:“謝水伯。”然後才就座,自有六扇前去上茶。

這時,水府中水德成就,靈氣籠罩全府,面積雖然不算廣大。但是放眼而去,一片繁霞,各種靈藥都隱在靈靄之霧中,鼻中就聞到各種異香。

轉眼,又見得上茶侍女雖然不多,但是個個靈體宛然青玉一樣,內外徹明,極是美麗。卻真正嘆為觀之。

就見得方信沉思寫着回帖。

成王,本是此地前朝最後一個國王,其人自幼,好讀書,好聲樂,潛心研究治國安邦之理,愛賢若渴,禮賢下士,因此大批異士前去。

成王又好道術。治國思想是“無為而治”並且在實踐中,對“無為思想”加以改進。不循先法,不守舊章。遵循自然規律制定了一系列輕刑薄賦、鼓勵生產的政策,善用人才,體恤百姓,使國內出現了國泰民安的景象,很受百姓擁戴。

但是儘管成王治國政策得到百姓的擁護,可是在諸國林立的情況下,卻還有大臣引外兵入內,破軍殺將,着成王自殺,大批臣子殉國,周祥就是其中之雖然人死族滅,但是此王有德於民,卻是抹殺不了,死後功德不散,於冥界與現世之間的“自然陰司層”中自成一宮,諸臣宮女將士在內,宛然舊制。

所謂地“自然陰司層”就是方信取的名字,就是在冥界和陽世之間的層面,原本地球中國式的鄉土陰間就是屬於這種類型。

成王身前是王號,死後也得了神品中的伯位,與方信相當,若去了功德和神號,還是四階鬼神一個,遠不如方信,但是甚受此地鬼神敬重,由於時而長,本朝對他的防備就減了許多,現在甚至默許有人建廟祭祀了。

一念之間,方信就寫完了回帖,周祥拜而受之,回去。

見他離開,方信卻笑了笑,説着:“想不到運數竟然如此湊巧了,朱新現在是侍御史了吧?而新王還幼小吧,是時候了。”蕭冰原本主世界就是政治家族的後裔,後來又當三十年郡主,自然對此瞭解,點了點頭,説着:“的確很巧。”朱新任縣令時,卻也注意安撫民生,漸漸有着聲譽,三年任滿,就遷郡守,六年郡守,又遷至朝廷任侍御史,但是這已經是家世的最大推動力了,以後就必須靠着機會和他自己努力了。

這個世界,諸國大多是三公九卿制以國王為尊,下有三公,分別為太尉,管理軍事;丞相,協助國王處理全國政事;御史大夫執掌羣臣奏章,下達國王詔令,並理國家監察事務,後又掌司法事。

九卿對丞相負責,按其職能,行使權利。

在漢武帝之前,三公九卿制實際已有近代君主立憲地影子。丞相為主要的治國大臣,丞相府中有個百官朝會殿,國王有時也親臨朝會殿與丞相商議國事,或由丞相主持廷議,然後領銜上奏。

侍御史,在三公之一御史大夫之下,受命於御史中丞,也算是位高權重了。

第九年間,國王駕崩,太子趙欣,即入宮嗣位,這些人間的事,本來漸漸不動於方信蕭兵的心情了,但是現在又有不同。

想了想,蕭冰又問着:“那你的意思是?”

“朱新曾向我提出這個治水計劃,我表示贊同了,但是經過計算,這和原本地球上不一樣,或者説,和許多世界不一樣。”方信笑的回答:“李冰治水,造福於一方,你知道吧?”蕭冰所在主世界,自唐時和地球上離了關係,之前卻是一樣,所以當然明白,她就點頭説着:“李冰父子建都江堰,位於錦城西北,岷江之上。前後歷時近三十餘年。自建成後,西蜀之地從此就達到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天府之國之美譽由此而來。”

“恩,我觀這個世界的地理,此國與蜀中有類似的環境,東水、益河、臨江,而匯成了涼江,而涼江又注入戎州主幹戎江,而成大江,如能在三河之間,建之人工河道,就可引此水合成一體,源源不斷引入平原,於洪旱不同季節卸洪排沙,分治之,自可造福一方,但是,這是最低一層的人道功德罷了,如果我在以前,能取這個就足夠了,但是現在,卻還是不足。”

“改造環境,僅僅學李冰,地確可以造福一方百姓,恩澤可達千年,雖然歷年遞減,但是也可積上千萬功德,不過,僅僅如此的話,也會對其它生命產生巨大的壓迫和排擠作用,如果這個世界智慧生命只有人類的話,那還好,可是這裏卻不是。”方信遺憾的説着:“功德向智慧生命傾斜,這是目前諸世界的法則,這裏既然有着有智慧的妖,山中又有大批草木之妖,所以設山神以教化,這和土地教化人類是一樣的道理,如果為一損一,斷絕了這蜀中無罪之妖的後路,那冥冥之中,折損下來,所獲得地功德,就不多了。”雖然功德向智慧生命傾斜,但是也不是説其它生命就沒有生存空間,導致一個種族非正常滅亡(比如濫捕濫殺某些動植物),那就會折去大量人道功德,這是天道對人道的平衡作用。

假如人道的鼎盛,是建立在斷絕其它生命的空間基礎上,那人道盛極而衰的道路,也就從此開始了。

這些領悟,當然蕭冰也知道,説着:“那就必須考慮到妖一族的生存空間了?”

“是,所以改造,就必須加入許多因素,必須考慮到在這方空間生存的所有智慧生命,換句話説,在我看來,有智慧的生命,就是人。”方信淡然一笑:“雖然説山神妖之屬,都可延生出半空間,作為府,一般人類無法威脅,但是這是對成就者,對大部分初撫育智慧地存在來説,還是必須和人類共同生活在一方天地中。”

“這些年來,我領悟五行,參悟天地人三局,卻是正要造個恩澤萬靈的改造格局和方案,如今僅僅有些雛形罷了,但是就算如此,你可知道,我已經摸到了河圖洛書的本質,如我所料的不差,如此局能成,我就能得河圖洛書了。”方信眸子幽深,若有若無,他一向是道行遠遠走在神通之前。

李氏六書,是儒家結合了“利者,仁之大矣”而開創的人道之法寶。

天地人三書,各是皇天后土之道,並李氏六書而成。

世界珠總攬諸寶,兼有玉如意,開天闢地,是以容納方信此時所有領悟,已經很有些前世地球上小説中一些先天法寶的味道,而這河圖洛書,也是領悟和證得,當然,這河圖洛書,是加入在世界珠中,使方信的道果更加圓滿徹明。

這就是自我開道的無上大宗師的力量和智慧了,俯仰之間,古往今來一切道果,都是開證無上道地資糧。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