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故事之水中新娘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老天不知是怎麼了,在連續三年的水災得民不聊生之後,今年的大水剛退,老百姓剛剛因為今年水退得早心裏有了些希望,開始整頓生息,補種莊稼,又開始了難得一見的大旱。連一絲雲彩都沒有的天空中掛着火辣辣的太陽,一個勁的向大地發着熱量,似乎不把這裏的最後一份水汽榨出決不罷休。原本到處積水的連年澇地現在已經乾枯出了深深的裂紋,就連那條年年氾濫的河現在也只剩下了細細的水,懶洋洋的淌着。

正午時分,一抬步行走就冒着“青煙”的道路上老遠都看不到一個人,只有一棵老樹下襬着一個小小的茶攤,茶攤後坐着的中年書生正舉着一本書讀得津津有味,直到那個道士走到他面前行了個禮他才察覺有人來了。

“道長坐,喝杯水吧,這天可真熱的乎。”中年書生連忙招呼道士坐下,並且為他斟上滿滿一杯濃茶。

道士是個身材瘦小的黑矮子,着一口南方口音,抓過茶一飲而盡後長出了口氣説:“這個天可真是能熱死人啊,先生可救了我的急了。”

“再喝再喝。”中年書生又幫他斟茶,一邊問:“道長從遠處來吧?聽口音像南邊人?”

“老家在浙江,來北方住了幾十年了,這口音卻就是改不過來。”道士便用袖子摸汗邊又端起茶水一口喝下。

中年書生看他的年紀也就是二十出頭,聽他的話象是自小就離開了家鄉的便説:“俗話説鄉音難改嗎。還沒請教道號?”

“我叫白水,出家後也沒有道號,你就叫我白道士吧。”看到中年書生莞爾自己也笑説“明明天生就長的黑,偏偏卻姓了白,每次説來自己都好笑。只是這皮是爹孃給的,姓氏是師傅起的,自己真是半點主也做不得。”兩人隨意閒聊中白道士的飲量驚人,已經喝下了半桶開水,那壺茶葉也早也泡得沒了半點味道,中年書生又換了茶葉正待續水,遠處一陣吹吹打打的聲音傳來,引了二人的目光。

在一羣吹鼓手的簇擁中,一乘大紅花轎沿着小路搖擺而來,熱鬧的喜樂引了好多頑童閒人圍觀,只是這支看起來華麗喜慶的婚嫁隊伍,卻缺少了最重要的主角之一——新郎官,取而代之的是行行蕩蕩跟在隊伍後面的一些鄉紳與家丁,媒婆的角也由一個打扮得妖里妖氣的神婆子所替代。

白道士一下子站起來動地説:“這該不會是,該不會是…”中年書生搖着頭嘆息:“作孽啊!往年發水災,就説是要送新娘子去請河神息怒停止發水,今年鬧旱災又説要請河神息怒降雨——天不讓人活也就罷了,這樣的事可是人不讓人活啊!不知道今年是誰家又遭殃了!”白道士疾步向前走去,卻不小心帶倒了中年書生的茶攤,他連聲道歉説着:“我收拾,我付錢,我就回來收拾…”一面大步向前追着那支送親的隊伍,中年書生正想叫住他説些什麼,抬頭卻已經不見了他的蹤影。

中年書生以為他也是去湊熱鬧去了,一邊搖頭嘆息着一邊自己慢慢收拾好茶攤。又過了一會,送親的隊伍和看熱鬧的人三兩成羣的都轉了回來卻不見白道士的身影,中年書生聽着走過時停留在茶攤喝口水的人們議論着:“這是第幾次這麼辦了,這種事管不管用啊…”

“你別傻了,這樣的事要是管用前幾年我們這裏就不會年年發洪水了,真不知道那些老爺們腦子怎麼了,今年竟然又這種事。”

“什麼,你們竟然不知道嗎!還不是因為這次被送去的那個叫姚兒的丫頭長的俊,被徐老太爺看上了想討了做七房,你們想想,七十一和十六這年紀差多少啊,人家也是正經人家的閨女,他母親辛辛苦苦守寡拉扯大的,當然是不願意,三説兩説不知怎麼就得罪了徐老太爺了,這不就把她給…”

“可憐她老孃啊,都快五十的人了,那年輕守寡就這麼一個心肝寶貝,轎子一下水她自己也就跟着跳下去了…”

“唉,這麼也好,娘倆一起走路上也有個照應…”

“可憐啊,那麼俊的閨女…”

“…”送走了這些人中年書生還在搖頭嘆息,一抬頭卻看到白道士不知什麼時候已經回來了,本來那幅風塵僕僕的樣子現在乾淨了不少,在這樣的烈下頭髮上還在留着水漬,就好像剛從河裏爬上來似的。他看中年書生已經自己收拾了攤子,再看看地上的那堆碎杯子碎茶壺,臉上發紅地説:“真對不住,我剛才,我急着去…我賠錢,連茶錢一起付。”他這麼説着,伸到懷裏掏摸的手卻一下停止了動作,半天沒有拿出來,訕訕地説:“我忘了,剛才我把錢全部都,都給了她們母女…我身上沒錢了…先生,我師傅和師弟一會就到了,您看能不能等到他們來再…”中年書生笑起來:“我擺這個茶攤是為了聽故事,不是為了掙錢,道長走南闖北見聞一定不凡,不知道可不可以説來聽聽?”

“説故事?我,我嘴最拙了,實在不會啊,不然呆會我師弟來讓他講,他讀書多有學問。”白道士看起來更急了。

“道長不用急,我這個人就是喜歡聽故事才在這裏擺茶攤換故事的,本來就是為了消遣,您要不願意講也沒關係,來,再喝杯茶,慢慢等您的師傅和師弟吧。”白道士滿懷歉疚地坐下來又喝了幾杯茶。他對水的需求其實已經不像以前那麼多了,但是處於這樣的炎炎烈下,心裏總覺得如果不是老是喝水就會被曬乾一樣。想想自己喝了人家那麼多水,還打壞了人家的茶壺茶碗,卻什麼補償都不能給人家,心裏越發的歉疚,沉思了很久説:“先生,我就給您説個故事吧,不過説得不好,您可千萬別見笑。”

“好好,在下洗耳恭聽。”中年書生説着,又為他斟上茶水。

白道士一邊思量着從何説起,一邊慢慢開口:“從前有條河,河裏住着一個泥鰍妖怪…”今天的陽光真是好,連躺在水底都能受到温暖了,岸上一定是個好天氣吧?泥鰍在水底的淤泥裏打着滾想:這麼好的天氣,今天要做點什麼好呢?暖洋洋的水温使身體非常舒服和慵懶,昨天吃了好多小魚直到現在肚子還很飽,也不需要再去打食,可是天氣這麼好實在應該動一動,自己最近是不是越來越懶了…邊這麼想着,卻還是不由自主地打着哈欠閉上了眼。

這隻泥鰍本來住在一個半乾不枯的水塘中,泥鰍生淤泥養,是一隻再平凡不過的小泥鰍。有一天,一隻天狐用自己的內丹救人之後來到那個池塘邊清洗沾染了血跡的內丹,好巧不巧的就在這時這隻小泥鰍正被大魚追的沒命的逃竄,一頭撞了過來,天狐的內丹正好卡在了它的嘴裏,不下去,吐又吐不出來,前有怒氣衝衝的天狐,後有飢腸轆轆的大魚,可憐的小泥鰍奮力一躍希望逃出生天,卻偏偏躍到了岸上,亂彈亂跳了幾下就不能動彈了。天狐見自己的內丹進了它的嘴裏先是然大怒,看到它這麼狼狽又忍不住笑起來。

天狐取回了自己的內丹,但是他好意的保留了幾分法力在泥鰍的體內,經過這一這隻小泥鰍就此成了一隻低級的小妖。天狐覺得他也算與自己有緣,就把這隻泥鰍妖怪帶回了府,給他取了名字,收他做了徒弟。

從一隻朝不保夕只會在泥裏打滾的泥鰍成為妖怪,又被已經有地仙實力的天狐收為弟子,任誰都認為這隻泥鰍不是一般的走運,開始泥鰍自己也是這麼認為,在師傅府周圍住的其它的小妖們面前頗有些得意洋洋,但是在師傅的門下過了半年後泥鰍就不這麼想了。

看看其他妖怪,再看看自己,赫然發現自己過的子真是辛苦:其他妖怪還在睡懶覺,自己就要起來為師傅去山頂的寒泉打水泡茶;太陽剛剛頭,其他妖怪三三兩兩剛起牀,自己就早已開始在山頂上打坐練功;上三竿,其他妖怪們在林間遊蕩玩耍,自己卻在裏啃書抄寫(字寫得不規整還要挨戒尺);下午要練武術,晚上要念經文,月亮出來後還要打坐直到深夜。另外掃地洗衣種菜釀酒,送信跑腿端茶倒水…各種雜務花樣繁多,數不勝數。還有那些奇怪的規矩,什麼師傅坐着時只能站着,師傅走路時要走在師傅後面,不能把腳放在凳子上,不能用手抓飯,不能在泥地上打滾,不能把被褥在泥水中浸泡後再使用等等…泥鰍每天都是拖着疲倦到極限的身體爬上牀,然後在半夢半醒中被師傅打起來,開始新一天的生活,累得半死好不容易再熬到晚上,然後循環…而且天狐是位極為嚴厲的老師,如果不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他佈置的功課或者觸犯了他的規矩,責罵、罰跪、戒尺、罰抄書…輪着使用,得泥鰍叫苦不迭——過這樣的子還不如活在泥塘裏每天被大魚追趕啊。

他本來就不是自己願意成為妖怪的,更沒有什麼修成正果飛昇成仙的遠大理想,加上生懶惰散漫不願意吃苦,要他過現在這種子無異於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跟着天狐修煉沒多久,他就失去了心裏的慶幸和得意,最大的願望變成了只要有朝一能離開這個鬼地方,離這種鬼子,變回泥鰍都無所謂。

終於有一天,趁着天狐出外訪友,泥鰍鼓起勇氣收拾了個小包袱逃之夭夭。

這麼一逃故鄉他是不敢回了(據他記得的師門規矩,背師潛逃的罪名是要被打回原形,壓入山下100年的),在人間遊蕩的話又怕哪一天被師傅一頭撞見,自己也沒有什麼謀生的技能可以在人類中生存,想來想去,他隨便找了條偏僻的河住了進去,每天捕魚捉蝦,睡在淤泥裏,吃在沙灘上,把所有的修行方法和人類語言泡在腦後,逍遙自在的過起了過去過的泥鰍的生活。

不知不覺中這樣的子已經過了十年。

開始的幾年泥鰍還天天害怕被師傅找到,所以潛伏水底輕易不敢出來,隨着時光的推移,師傅一直沒有出現,他就把害怕的心情慢慢遺忘了,幾年來偶爾也會浮上水面冒個泡,膽大嘴饞的時候甚至敢去岸上的人類村莊偷只雞摸只羊打打牙祭。只是生膽小又懶惰,到不敢對人類有更多的損害,附近的人類當然也不知道這條河裏還住着這麼一隻妖怪。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