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祭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哥哥,一年又快過去了,還記得年初你發的牢騷嗎?
“沒想到我也是四十的人了,真沒想到。記得我對面同事説‘趙,過年你也就四十了。’當時我很震驚。是啊!頭髮一直掉,兩鬢都白了,心很累,該四十了。三十的時候覺得離四十還很遙遠,唉!”
“快過來擦玻璃!打什麼電話?”段姐的吼聲打斷了我們的談話。
我奇怪你居然有這樣的慨。我們過的是生活,花一樣的年華從指縫間滑過,從眼角飛過,刻意去挽留那如水般逝去的青
能行嗎?也可能因我還沒那種年齡危機,也體會不到你此時的
受。
也許戀過去是生命抵禦衰老的一種本能。生命是由出生到死亡,由年輕到衰老的直線發展過程,為抗拒這種無情的事實,人們本能地要從回憶、追思中獲得一份年少或年輕的
藉,獲得一種真正“年輕過”的
覺。人生只是單程票,但我們的思緒卻可以不時地買上一張回程票,回到逝去的歲月裏漫步觀光,欣賞那一幅幅帶有自己生命印痕的班駁畫圖,回味那組成人生的苦辣酸甜。於是,對衰老的恐懼和對未來的擔憂,似乎有所緩解和稀釋。但與此同時,也造就了人類的一種弱點,似乎自己生命的
華全在過去,似乎年輕就是生命價值的同義語。這種弱點容易使人忽略了現在。
二十歲多好!三十歲多好!四十多好!
…
凡是打上人的生命烙印的年華都好。過去的無可挽回,屬於歷史;以後的尚不可知,屬於將來。惟有現在,它真真實實地屬於你自己。只有在“現在”中,你才能真正地有“活着”的真實覺,從“怦怦”跳動的心音中,從“嗒嗒”作響的鐘表裏。
回顧是為了前瞻。不然就會朝朝暮暮倚在回憶的窗口,回望身後的雲起雲飛花開花謝,陷入美麗的哀傷而不能自拔,如同痴情地挽留古樓檐角的斜陽,唱上一曲纏綿的輓歌。
哥哥,在你的四十歲,如果你沒有很多很多的愛,那麼就有好多好多的錢吧;如果還沒有好多好多的錢,那麼就要有很好很好的健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