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帶着尚方寶劍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在這裏敢這麼説話的,除了皇帝,就只有秉筆太監曲田虎了,崔德全笑了笑,沒説話,而是望向昭宗,等他發表意見。昭宗沉默了一陣,問道:“德全,你説得明白一點,怎麼打壓?”崔德全是何等自己的主子,聞言就知道昭宗開始考慮自己的想法了:“皇上,説起打壓,那很簡單。

第一,我們可以找個因由,將太師一系幾個不重要的官員貶到邊疆去,敲山震虎。第二,對於高家涉及的生意,也狠狠的查一下,不找出錯誤誓不罷休。兩件事都要大張旗鼓的做,要讓大家都知道,陛下對高太師有意見了。”昭宗頷首道:“嗯…不錯。”曲田虎見狀趕緊道:“陛下,我們還可以抓幾個高清洪手下的密探,最近他們在京城內外活躍得很!”

“可以,這事你着手去辦吧。”昭宗想也不想的道。

如果手下的爪子伸得太長了,皇帝肯定會毫不猶豫的想斬斷。看着皇帝的態度這麼堅決,接下來,幾個心腹也各自向昭宗提了幾個建議,很快的,一個針對高家的計劃開始醖釀。***二月二十四,天氣很晴朗,有種光明媚的覺,但是高家人的心情絕對和天氣不一樣,昨晚他們就收到宮內的消息,但最難受的是,明知道自己會受到打壓,偏偏又不敢動彈,只得任由皇宮密探、城衞軍等展開搜索,將高家在幽平城的勢力剷除了至少五分之一。

五分之一的比例對於高家的打擊也不算厲害,可是這問題不在於數量,而是在於這次行動釋放出來的信號,那就是高家的人已經引起皇上的不滿了。

不然就算送給曲田虎他們幾個膽子,他們也不敢找高家的麻煩。這件事,在上朝之前就有不少或敵或友的朝臣們前來問打探過了。

高君立還是以往那副笑眯眯的樣子,話語裏面滴水不漏。果然,如同大家所預料的那樣,皇上一上朝,就有御史台的御史參奏詹事府少詹事周遊貪贓枉法,並舉出了幾項證據。

昭宗皇帝大怒,立刻命令押送天牢候審。又有大理寺卿參奏翰林院學士呂徵收受學子們的賄賂、排擠忠良,昭宗也同樣將他打入天牢。一時之間,被拿着證據舉報的官員有五人之多,且都是正五品以上的官員。

別看這些官員的官位不高,但他們都是掌握着一些權力的人,且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是老太師高君立的得意門生,如此一來大家總算看出來了,皇上對高太師很不滿意,甚至有人猜想,是不是高太師的勢力會就此衰弱了?

然而,老太師的確是老狐狸一個,等到這五個人處理完,他第一個站出來,大聲道:“陛下,老臣有本要奏。”

“老太師請説。”昭宗和顏悦的道。從表情上,一點都看不出他有針對高太師的地方。

“老臣思索再三,覺得對之前朝廷公議的江南税賦增加一事,頗為欠妥。所以想提出一點意見,讓陛下和列位同僚們參詳一下。”高太師滔滔不絕的道:“江南的税賦已是全國之首,現在每年卻還要增加二十五億金幣,幾個府的知府們都紛紛寫信給老夫,説明江南的商人們已經是羣情憤,如此下去,很容易影響江南的安定圃結。”眾位大臣、皇帝都面面相觀。以前最為積極要求江南加賦的就是高君立,如今跳出來為江南説話的,也正是他,他的立場怎麼樣也不該轉變得這麼快吧?昭宗隱約明白一點,他知道老太師是為了洗自己和江南勾結的嫌疑,才故意這麼説的,但同時昭宗卻也需要這個藉口。

因為這幾年大元國還算是風調雨順,哪用得着這樣大幅度的增加税賦?多的錢,他們這些大臣想要拿到哪裏去?中飽私囊還好一些,要是拿來擴大權勢,那可不好。高君立跳出來做了惡人,那麼昭宗順水推舟要替江南減賦,就有理由多了。

只不過,牽涉到二十五億金幣這麼巨大的金額,大臣們可不願意這麼放手,還沒等昭宗説話,就有人跳出來了。

“皇上!”工部尚書陸祝嘉當即就道:“微臣不同意老太師的意見。五湖域、龍江域等等的水利措施,都已經十年沒有修補加固過了。

還有各地的通要道的修繕,特別是西南部幾個州,道路早就破損不堪,嚴重影響當地居民的生活和出行,還有…這些哪一樣不需要錢?”

“對啊!”大學士傅旦英也道:“江南是全國最富饒的地方,為全國百姓貢獻自己的力量,本來就是他們應該做的事,何況他們又不是沒有錢,這麼吝嗇的格,實在應該喝斥他們改正!”有了這兩位帶頭,大臣們紛紛發表言論,不只罵起江南,甚至很多人冷嘲熱諷,説高太師有收受江南賄賂的嫌疑。

面對一切抨擊,高君立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一點表情都沒有,可是老太師的心裏卻暗自冷笑:“你們這些笨蛋,皇帝本來認為只有老夫一個人貪心。結果老夫退出了,你們卻還在爭論不休,這不是讓皇上以為你們都是貪心的人嗎?”高君立料想得不錯,昭宗皇帝坐在龍椅上,眉頭越皺越緊,眼神也越發的鋭利起來,大臣們能站在朝堂上,當然不是笨蛋,漸漸的,聲音越來越小了。

大臣們全都戰戰兢兢的看着壓抑着怒火的皇帝,此刻就算再怎麼反應遲鈍的人都明白他的意思。

“説啊,你們怎麼不説了?”昭宗淡淡的對着下面道:“朕知道國庫空虛,但朕也同樣知道,列位臣子不窮啊…陸尚書大人,你説起五湖域,朕正好知道,去年年底你的二管家才在洪湖那邊買了五千畝的一等良田。

嘖嘖,一畝地可是價值一百枚金幣啊…傅學士,你家裏的商隊專營滇南古道的生意吧?據説去年在江南商人的競爭下,傅家只賺了一千三百萬金幣…”昭宗毫不留情的將幾個帶頭大臣的底子揭開,嚇得幾人趕緊跪在地上,大呼饒命。剩下沒有被揭開老底的臣子們,無不心驚膽顫,生怕火下一刻就會燒到自己身上。

昭宗平很少有生氣的時候,有事情都是大家商量着來,最後讓昭宗審視一番就好,但是老實人一生氣,可是讓人很害怕。現在的昭宗就是這樣,畢竟他是皇帝,是大元國最有權勢的人,誰真正惹惱了他,保準沒有好果子吃。

“一天到晚不從整治吏治上入手,就盯着江南!江南再有錢,得起你們這樣三番五次增加苛捐雜税嗎?”昭宗站了起來。

大聲道:“我看你們是白吃飯了,一有點困難就指望着江南給錢,你們不知道節省、查一查那些地方上的貪官污吏嗎?真的是大家一起發財就好,別的什麼都不關心?”也難怪昭宗生氣,這些水利、道路、城池等等的修繕,幾乎每年都會佔據朝廷大部分的預算。

雖然他很少出京,但也明白其中的道理。以水利的修繕來説,固然每年都有或大或小的洪澇災害,但如果維護得當,是用不着每年都修的。

一次好的修繕能管用數十年,但這十幾年以來,年年都花費了大量資金卻效果不佳,實在讓昭宗很惱火,然後是道路。大元國這種以商業為主的國家,道路是最重要建設之一,無數的貨物透過國內的寬敞大路運輸,從而讓全國的人民受益。

道路如果不暢通和破損的話,當然會有很大影響,可是卻也和水利修繕一樣,年年修、到處修,就像個無底一樣,呑噬着帝國的户部資金。如果每個地方都這樣也就罷了,偏偏江南的道路是承受運送任務最多的道路,卻很少有大修的時候。最多一、兩年一次小補,五、六年一次大補,甚至很多道路五、六十年都用不着修。

兩者一相比較,昭宗也就明白,經辦此事的朝廷和地方的官員們肯定是上下其手,大撈特撈。除了邊疆和天關之外,城池的修繕不過是走走程序罷了,但各州府的官員們每年還是粑城防修繕的開支上報朝廷,天知道里面的錢怎麼被他們瓜分?

為了江山社稷的穩定着想,昭宗又不能將他們全部殺了,可是發起火來,殺掉一些可恨的貪官污吏,也未嘗不可。

昭宗在這邊罵得是痛快無比,底下的官員們聽着可就不是一回事了,連同先前沒有參與討伐高太師的官員,都嚇得跪伏在地,滿殿的人本就沒有站着的。

看着臣子們如此害怕,昭宗心中非常暢快。很少發威的他,發現自己一旦發威,底下的臣子們無不惶恐萬分,這就是天子之威啊!

“陛下,微臣知錯了。”高太師還是第一個發言:“為了徹底清查吏治,將地方上那些危害朝廷社稷的貪官污吏繩之以法,老臣懇請陛下讓老臣出京,帶着尚方寶劍,斬殺那些呑吃民脂民膏和朝廷錢財的官吏們!”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