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茅廬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在官渡之戰以後,袁紹帶領殘兵逃走後,原來投靠袁紹的劉備,只好帶着張飛和從曹營回來的關羽,投奔荊州軍閥劉表。劉表雖然客客氣氣地接待了他,而且還撥給他一些兵馬,但是劉表這個人卻既無大志,又無膽略,還害怕劉備的勢力發展,所以就叫劉備屯駐在偏僻的新野縣城內。

劉備是漢朝的宗室,從起事到現在已經20多年了,名聲極大。有許多德才兼備的人都認為他是一個明主,來投靠他;而且劉備自己也為了江山大業四處尋覓人才。劉備剛剛將兵屯駐在新野,就有一個人來投奔他,此人名叫徐庶。劉備見他機、忠誠,就請他擔任軍師。有一天,徐庶對劉備説:“你知道卧龍先生嗎?”劉備説:“曾經聽別人説起過。不知道他的才能比您如何?”徐庶急忙搖搖頭,擺手説:“我怎麼能與卧龍先生比呢?如果非要我和他比的話,就是烏鴉比鳳凰了。”劉備驚訝地説道:“那麼他一定是位非常難得的人才了。請您帶他來見我吧!”徐庶連忙説:“這個萬萬使不得,象卧龍這樣的天下奇才,得您親自登門拜請才行。此人複姓諸葛,單名亮,字孔明,是琅郡陽縣人。從小死了父母,跟着叔叔在荊州避難,在他17歲那年,叔叔也死了,他就在襄陽城西20裏的隆中山定居下來。平時除了種地以外,經常和一些朋友們攻讀史書,切磋學問,談論天下大事,而且他還將自己比作輔佐齊桓公成為霸主的管仲和輔佐昭王打敗齊國的名將樂毅。您想想看,他不正是你所尋求的兼有將相才能、能夠輔佐您成就大業的人嗎?他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就象卧在地上,準備騰空而起的巨龍,所以被稱作‘卧龍先生’。您説,象這樣的天下奇才,是不是值得您親自前往,請他出山呢?”劉備聽得心花怒放,點關稱是,馬上決定要親自去請卧龍先生。

,天氣明朗,劉備帶着關羽和張飛前往隆中山。這裏山巒疊嶂,樹木高大、拔、葱綠,風景很美,很人。其中有一座山蜿蜓曲折,真象一條靜卧的蒼龍,準備隨時飛上天空。劉備三人騎馬繼續前行,來到一座山崗下,看到了幾間掩映在蒼松翠竹間的小屋。劉備下馬親自敲打房門,裏面出來一位小書童,問:“你們找誰呀?”劉備客氣地説:“請告卧龍先生,劉備前來拜見。”小書童説:“先生不在家,人一早就出去了。”劉備急忙問:“先生去哪兒了?”小書童説:“不知道。先生朋友很多,大概找朋友們一塊讀書去了。”劉備很失望,問道:“那麼先生什麼時候才能回來呢?”小書童説:“這也説不定,或者三五天,或者十幾天,沒準兒。”張飛見劉備還想問下去,很不耐煩,就對劉備説:“既然不在,我們就回去吧!”關羽也同意,劉備只好對小書童説:“等先生回來,請你轉告他説,我劉備前來拜訪了。”於是,三人掉轉馬頭,失望地離開了卧龍崗。回到新野後,劉備天天派人打聽隆中的動靜。過了幾天,得到一個非常令人高興的消息:卧龍先生回來了!劉備命令:立即備馬。這時候,正趕上冬天,冷風嗖嗖地吹,天上又飄着雪花,關羽和張飛都勸劉備改天再去。劉備不聽勸阻,決意親自去請,關羽、張飛也只好陪着。雪花紛紛揚揚地飄落下來,山就象用玉砌成似的,樹也好象用白銀裹着似的,很漂亮。三人卻無心賞景。張飛還在生劉備的氣,吵吵嚷嚷地説:“這麼一個山裏人,派個人叫不就行了,何必哥哥您親自來請呢!”劉備勸他説:“卧龍先生是一個非常難得的人才,怎麼可以隨便去叫他來呢?我之所以冒着這麼大的風雪來請他,正是想向卧龍先生證明我劉備是誠心實意請他出山的。”他們冒着風雪,好不容易才到了卧龍崗,劉備下馬,輕輕地敲門,又是那個書童出來説:“諸葛先生正在課堂上讀書呢。”劉備高高興興地進去拜見,只見這個少年只不過20來歲,英俊年輕。劉備恭敬地行了個禮,説:“久仰先生大名,這次終於見到您,實在是很榮幸。”那個少年慌忙站起來,還了個禮説:“將軍您是劉皇叔吧。聽童兒説過,您來找過我二哥。”劉備驚訝地問:“先生不是卧龍先生?”少年説:“我是諸葛均,是諸葛亮的弟弟。我還有個大哥叫諸葛瑾,現在在東吳做官。我和二哥住在隆中。”劉備問:“那麼卧龍先生現在在何處?”諸葛均説:“二哥和幾個朋友昨天出去了。”劉備二請諸葛亮,仍是沒有見到人影,只好失望地回去了,打算改再來拜訪。

又過了些時候,打聽到諸葛亮確實在家,劉備就讓關羽和張飛陪着,第三次前往隆中拜見諸葛亮。這次不用説張飛是不願意去了。就連關羽也有些不願意了。劉備説:“那你們知道周文王訪賢姜尚的故事嗎?文王那麼重姜尚,姜尚一心輔佐文王和武王,他們齊心合力,終天完成了滅殷的大業。我們應該向古人學習啊!”説完,説帶着他們出發了。為了表示自己的恭敬,在離草屋很遠的地方,劉備就下馬步行。從小書童那裏得知諸葛亮還在草屋睡覺,就沒敢驚動,劉備讓關羽和張飛在門外等候,自己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屋的台階下等着。時間過得很慢,劉備等了好一會兒,諸葛亮才醒來,小書童連忙向諸葛亮稟報説:“劉圖示將軍已來了好半天了。”諸葛亮立即出門候,劉備看諸葛亮,二十七八歲年紀,身高約八尺,是山東人的個子,但長得眉目清秀,神采煥發。劉備上去説:“久仰先生大名,今承蒙接見,很榮幸。”諸葛亮趕緊説:“劉皇叔三顧茅廬,未能侯,請您原諒。”二人就進入草堂談起天下大事來。劉備説:“現在漢室衰敗,曹將漢獻帝挾持到許昌,藉着天子的名義擺佈各諸侯。我想盡我的全力,平定天下。但是我的智慧和謀略很差,能力也很微薄,起事20多年,也沒有什麼成就。很想請你出山,幫助我實現夙願。”諸葛亮説:“我為將軍您憂國憂民之心而動。但是我的年紀太輕,學識不足,而且又不願意追求功名利祿,還是請將軍另請高明吧!”諸葛亮怎麼也不肯答應劉備的請求,劉備急忙誠懇地説:“希望先生能救救天下受苦受難的百姓,為我指出一條寬闊的前程吧!”諸葛亮雖然在隆中居住了10年,但他卻據自己對天下大事的心觀察與分析,形成了獨特的政治見解,確定了統一天下的方針。劉備誠懇地求問使他很受動,就向劉備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説:“自從董卓叛亂進入洛陽以來,天下豪傑們同時舉起反叛大旗,勢力很大,大有爭奪天下之勢。曹和袁紹相比,無論是實力還是名望,都不如袁紹,可他卻打敗了袁紹,主要是因為他有智謀。如今,曹兵力不足,並且挾持漢帝,不可能與他爭奪天下。而孫權呢,他佔有長江的險要,而且老百姓都順從於他,有才能的人也去投奔他,因此對他只能聯合,不能打他的主意。總之,要聯孫抗曹。”劉備會心地點了點頭,心想:是啊,對曹是不能硬拼,只能聯合孫權才能同曹對抗。但是我還不能站穩腳跟呢,我沒有立足之地呀?諸葛亮説:“荊州這個地方,地勢險要,北有漢水、沔水,南通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是個用兵的好地方,而劉表卻沒有守住它的能耐。這荊州之地,正是為將軍提供了發展事業的好地方。,而且益州號稱‘天府之國’,將軍您可以益州為據地,完成您的遠大志向。”聽完這一番話,劉備舒了一口氣,神為之一振。但是他對自己如何爭取光明的前程,還很模糊。諸葛亮説:“您是皇家後代,而且為人正直,許多人才都前來投靠於您。您如果能同時佔荊州、益州,憑着險要的地勢,團結好西南的少數民族,對外聯合孫權,對內政治清明,等待時機,再向中原發展,這樣,您就能完成自己的夙願,漢業也可以復興了。”劉備對諸葛亮闢的分析大為讚賞,一再拜謝道:“先生的話使我受益非淺,如能出山相助,我就可以隨時領教了。”諸葛亮仍然推,劉備悲傷地説:“先生您這樣的天才,不肯山相助,是我劉備的不幸,是漢室的不幸啊!”説着,淚水奪眶而出。諸葛亮深深地動了,立即答應出山。

從此以後,諸葛亮就用他全部的智慧和才幹輔佐劉備了。劉備三顧茅廬求賢諸葛亮的佳話也一直傳至今。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