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章迎難而上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康芳不用看就能猜?位置,訝然問:“他們能到江港花園的房子?一個地方上的
聯廠?”
“誰知道,反正,人都往江港花園去了。”房內的女人手撫着傢俱,依舊是看來看去。
康芳心裏一緊,問:“已經去了江港花園?”
“可不是。”
“你們不去?”
“去幹啥。”
“看看也不壞呀。”康芳一個人不好意思去,就攛掇着其他幾人一起。
商業局宿舍離江港花園並不遠,兩牆之隔,走路十多分鐘就到。
康芳門
路的從小巷子拐進去,習慣
的站在牆外張望了片刻。
84年還沒有商品房的概念,但人們想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無論是單位的、房管局的還是集資建房的,都不容易。
這種不容易,倒不是金錢上的,尤其是單位和房管局的房,以後世的標準比例來看,都屬於象徵的收費,一個月少則兩三塊,多則十二三塊的租金,通常達不到單位職工十分之一的月收入。
集資建房是這個時代最高昂的支出,動輒一兩千元的價格,令許多老職工都望而卻步,甚至氣的在報紙上破口大罵。
但實際上,經過幾輪工資增加以後,84年的城市職工的月薪都已經達到了200元左右的標準,剛進單位的年輕人或許還拿不到這麼多,但三四十歲的職工,月入兩百多元的極多。
用後世的標準來看,此時買一套五六十平米的集資房,大概需要夫兩人不吃不喝三個月的收入。
當然,相比雙職工家庭,單職工家庭的負擔肯定要重的多,但想辦法借錢,也總是能借到的。
阻礙大家擁有自己住房的唯一理由,是資格。
單職工家庭覺得負擔重?人家單位還不願意分房給你。
集資建房的名額也是需要排名的,單位年限多少分,工齡多少分,學歷多少分,評先評優多少分,獲獎加分,領導職務加分,雙職工加分…
康芳始終要不到房子,就是因為他們家排名始終靠後。
對商業局來説,他老公是後來的,年紀也不夠大,於是工齡和單位年限等等都要吃虧,相比同僚的職務,正科級也遠遠不夠,同時,康芳的工作並不在商業局內,所以,他們在集資建房的排名時,也是按照單職工家庭來計算…
以現在的分房頻率,別説耽擱幾次,就是耽擱一次,都要苦等許久。
康芳抬頭望着江港花園,心道:“等我家男人做了局長,我要你們送我一套。”這麼想着,康芳才邁步進入江港花園的院子裏。
就像現在大多數的單位宿舍一樣,江港花園的綠化面積極廣,舊有的大樹並沒有全部移除,而是被各種各樣的小花園給圈了起來。
相比此時常見的蘇式花園,江港花園採用了來自上海的設計,西式風格濃厚,令人耳目一新。
相比院外的熱鬧,院內顯的格外清幽,只有幾對中年夫婦在院子裏散步,還有一隻京巴跳來跳去的,看的人高興。
康芳深了一口氣,問:“你們知道是幾號樓嗎?”其他三人都搖頭。
遛狗的夫婦看到了,笑眯眯的過來,問:“你們也是來看房子的?”
“咦,是。”康芳小心的問:“您前面見了看房子的人?”
“西聯廠的人?”遛狗的女人又問了一句。
康芳閉着眼睛説“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