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四章系列報道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凱蒂喜歡專訪楊鋭的時,楊鋭講的故事。
作為一名記者,凱蒂覺得,這簡直就是天生的新聞稿,當然,如果pr的知名度再高一點,學術氣再淡一點,那就更好了。
不過,凱蒂並不是那麼挑剔的人,從她的角度來説,稍微修飾一下這篇故事——專訪,然後,再印上楊鋭的照片,那基本就完美了。
《紐約先鋒報》並不是《紐約報》那樣了不起的大報,藉着紐約的區位優勢,《紐約先鋒報》能賣到三分之一個美國,但離開了紐約以後,銷售量就急劇下滑了。
歸結底,凱蒂所在的《紐約先鋒報》仍然只是一張地方報紙,他們經常會刊登一些藝術和科學方面的信息,那只是因為某些紐約人喜歡這些,並不是《紐約先鋒報》本身的
情。
凱蒂自信的拿出錄影帶,一邊聽,一邊撰寫大綱,然後發現了一個問題:內容似乎有些太多了。
不像是平常的專訪,總是有一多半時間費在各種廢話和套話中,楊鋭的專訪簡潔
煉。
如果是電視訪談,這將是完美的一集。
但對一份報紙來説,30分鐘的簡潔煉,明顯是太多了。
總編只給了凱蒂一個版面,對於總共只有12版的《紐約先鋒報》來説,一個版面不算少了。
基本上,凱蒂發了這篇報道,當期的《紐約先鋒報》就不會出現其他的科技類,或者中長篇人物類的報道了。
這也意味着,一個版面就是一篇專訪的極限了,除非他採訪了總統或者格林斯潘或者阿湯哥…
凱蒂看看自己寫出來的大綱,嘆了口氣,拿起筆來,想劃掉一些,又覺得費。
思考良久,凱蒂突然想到主意,在大綱中間,劃了兩條線。
完成以後,凱蒂蹬蹬的踩着高跟鞋,去找總編:“我想做成系列報道。”凱蒂興奮的提高了聲音,道:“我覺得,楊鋭的報道內容豐富,可以連放幾天。”
“有關一名中國人的科學發現?”總編正在看文件,無奈的取下眼鏡,搖頭道:“就把有基因,克隆的內容放上去好了,讀者們不關心其他的。”
“我們是報紙,又不是電視,讀者們總是想知道點什麼吧。”
“他們想讓自己覺得,自己知道了一點什麼,但他們並不是真的想知道什麼,明白嗎?”總編用眼鏡腿敲了敲桌子,道:“人物和故事,核心就是人物和故事,以中國人做採訪對象,這樣的人物是不夠做系列連載的,除非你能給我找中國總統來。”
“中國是沒有總統的。”凱蒂吐槽。
“首相,中國首相…不管怎麼説,不行!”
“但如果故事很有趣呢?”
“有趣的科學故事?你當我們是什麼,科學美國人嗎?”總編瞪着眼睛,開始大聲喊了起來。以他的經驗,只有用這種方式,才能把不知趣的記者和編輯嚇走。
凱蒂卻很堅持,她是個漂亮而有才華的女記者,她是不會在《紐約先鋒報》裏一直待下去的,不過,紐約漂亮而有才華的女人和男人多了,她要有出彩的報道,才能自由的選擇工作。
總編或許因為《紐約先鋒報》的定位而不喜歡中國科學家的系列報道,但其他報刊和讀者不一定不喜歡。
凱蒂想了想,乾脆拿出大綱,放在總編面前,道:“您先看看內容怎麼樣,卻是是很有趣的故事。”凱蒂説着,又轉身奔回自己辦公桌,將磁帶拿了過來,當場播放。
《紐約先鋒報》是一家小報紙,總編也沒有偌大的規矩,對於形象一文采好的女記者實在抵抗力有限,只能看着大綱,順便聽磁帶裏的訪問對話,準備找出問題再説話。
凱蒂聽過好幾遍的磁帶,就一個勁的觀察總編。
總編着腮幫子上的
,發愁的聽着磁帶,開頭的過程更讓他覺得有些無聊。/p>凱蒂想要快放,猶豫了一下停下了。
好在兩人的專訪並沒有耽擱太長時間,磁帶進度很快到了楊鋭説故事的部分。
這時候,總編才稍微有了點興趣,僅僅點評道:“英語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