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一章講故事4600字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在加尼卡聯絡公關公司,通知新聞發佈會的時間,楊鋭首先前往《紐約先鋒報》,應邀接受女記者凱蒂的專訪。
做學術的人,在學者面前應該樹立一個學術形象,而在在大眾面前又應該樹立一個大眾形象,尤其是楊鋭這樣的研究者,更應該注意大眾形象。
所謂楊鋭這樣的研究者,説的就是實驗室負責人。實驗室負責人是要找錢的,而錢從何處來?學者手裏雖然掌握着一些錢,但更多的錢,是要從大眾手裏得到的,包括政府在內,對學者來説,都屬於大眾。
楊鋭一共得到了兩個專訪,雖然都是普通的紐約報刊的專訪,但也殊為不易。
如果不是他在演講時的發揮極好,他是拿不到這兩個機會的。
為了顯示鄭重,楊鋭特意穿上了自己的西裝。
西裝是國內的洋裁縫手縫的,就像是巴拿馬有英國的巴拿馬裁縫一樣,北京的英國裁縫手藝也不錯。最重要的是,曾經有錢的楊鋭,還是很能買得起高檔面料的。
身在時尚之都的紐約,凱蒂開場就讚道:“漂亮的西裝。”她昨天就是打量楊鋭最勤的女記者,今天獨處,更是饒有趣味的仔細審視起楊鋭來了。
楊鋭渾不在意,端着一杯咖啡隨便喝,順便打量周圍的人事,表情輕鬆。
比起國內仍顯拘謹的氣氛,80年代的美國反而更讓楊鋭適應,尤其是全美最國際化的紐約,人與人的關係很冷漠,但也絕對不會有熱心的居委會大媽來管你的頭髮長了,你的褲子短了這樣的破事,殊為自在。
凱蒂欣賞的掃描着楊鋭,一會兒卻道:“你的西裝比昨天的好多了,是什麼原因?是為了與其他人保持一致嗎?”
“這就開始採訪了?”楊鋭詫異的放下咖啡杯。
凱蒂笑着點了一下頭,拿出一隻錄音機,裝上小小的磁帶,道:“介意我錄音嗎?”楊鋭做了個請的動作,道:“今天的西裝是我自己的,昨天的西裝是國內統一製作的西裝。”
“中國政府統一製作,然後送給你們的西裝?”凱蒂重新確認了一下,看起來,她的採訪重點還在中國政府的特殊方面。
楊鋭心裏笑了笑,凱蒂有凱蒂的想法,他也有自己的想法,就看誰的想法更有引力了。
不過,84年的當下,中美關係正在月期,美國人對中國人的友好度是極高的,不説對越反擊戰和改革開放產生的共同敵人,就是一個月前剛剛結束的洛杉磯奧運會,中國在華約國家普遍抵制的情況下派出龐大的代表團參賽,就贏得了無數的“國際友誼”因為這樣的氣氛,楊鋭也沒有着急反駁,只是笑笑道:“中國人的工資普遍不高,西裝也算是一種福利吧。”
“但你能買的起昂貴的西裝,這是為什麼?”
“因為我的工作,不同於代表團內的其他成員,我因為仍在大學讀書,因此,我並沒有正式的工作,於是兼職幫助英國的捷利康公司改善他們的輔酶q10的生產體系…”楊鋭侃侃而談,聽的凱蒂兩眼放光,只覺得自己今天得到的素材實在豐富。
仔細的詢問了楊鋭與捷利康的合作細節,楊鋭將除了華鋭公司以外的大部分情況告訴了凱蒂,這讓女記者更為讚歎的道:“這麼説,僅僅在大學一年,作為一名新生,20歲的楊鋭你,就已經賺到了普通中國人一生都無法賺到的錢?”
“以84年的眼光來看,是這樣的,但你同樣需要看到,84年的我既然賺到了這麼多錢,國家允許我賺到這麼多錢,那説明中國的改革是真正的改變了中國人的生活,我想,用不了一生,只要20年的時間,中國人的收入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我現在賺到的錢,也不會有多麼顯眼了。”楊鋭非常政治正確的褒獎了改革開放。
今時今,能向老美吹牛説我的改革開放多牛多牛的,都是中國好同事。/p>因為楊鋭
引眼球的經歷,凱蒂鄭重其事的做了記錄。
完成這項工作,凱蒂明顯輕鬆起來,喝了點咖啡,笑着道:“那我再問最後一個問題,關於你的pr的發明,你是怎麼想到?我諮詢了幾位專家,他們都表示,你的pr的設計非常巧妙…”凱蒂將這個問題例行公事的問了出來,並沒有指望楊鋭給出多麼好的回答。
然而,楊鋭卻為這個問題準備了很久。
他不自覺的正襟危坐,再稍微放鬆一點,繼而認真的回答道:“與其説巧妙,不如説是簡單與幸運。”
“為什麼這麼説?”凱蒂稍微有了點興趣。美國人就喜歡簡單和幸運,如果一名健壯帥氣的年輕小夥子不愛讀書,就憑突發奇想的一個念頭,就變成百萬富翁,或者獲得勳章,那就是最令人嚮往的美國夢了。
楊鋭面對美國的大眾媒體,並不去談真正的pr所遇到的困難與複雜,糾結與風險,就順着美國人的愛好,先開玩笑似的道:“你詢問的那些專家,當他們pr的設計非常巧妙的時候,他們其實是在説,我怎麼沒想到!”凱蒂一愣,哈的笑了起來,並且將這句話寫在了本子上。儘管有錄音機,她還是要將之標註出來。
楊鋭微微的笑着,説:“pr的原理並不難,但要將它做出來,是需要一點‘頓悟’的。”凱蒂很快就理解了頓悟的概念,好萊塢明星信佛的不少,記者做不到博學,少説也是多聞的。
楊鋭由此講起了故事,道:“最早有pr的點子,應該是83年,那個時候,我正在給捷利康做輔酶q10的設計,也因此得到了一間小小的實驗室。實驗室在我的學校裏,叫做西堡鎮中學。西堡鎮屬於河東省,周圍有很多的大山,我的學校也不例外,它坐落在半山,每次去學校,都要爬一個大坡,爬的累死。”
“不過,爬上了坡,風景也非常好。我的家鄉有很多的梯田,還有很多彎彎曲曲的路,路很窄,但很長,彎度很大,就像是dna一樣。”
“當時,正是我對基因最興趣的時期,有關於dna的各種信息,就在我的腦海中跳動。我就想,dna就和這些彎彎曲曲的山路一樣,而山路,一座座山的山路,其實自有相似的地方。”楊鋭稍微停頓了一下,讓女記者消化片刻,繼續道:“每座山的山路,都有它的特
,但是,每座山的山路,其實都有一些地方,是相同的,比如一個拐彎,一段直路,基本相似,如果一座山的山路上半截,與另一座的山路上半截,在這段相同的地方互換,你並不會覺得突兀。”女記者這下子聽懂了,驚喜的道:“就和pr的原理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