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3.第353章3月20日第三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説具體一點。”理查德沉穩的坐了下來,將手上的工作暫時給學生康納斯負責。

劉助教頗受振奮,將朱家豪説的東西,稍作修改,變成了自己辛苦哨探而來的內容,其中特別説明了楊鋭和龐校長的關係。

理查德懷疑的道:“我沒有聽龐校長説起此事。”

“這種事,龐校長怎麼好説。”劉助教呵呵的笑着,説:“國情不同,自然有文化差異。”説完,為了證明自己確實是努力打探消息了,劉助教又將朱家豪説的信息,二次加工,改頭換面的説給理查德,以增加真實度。

如果是朱家豪自己説,他是不會添油加醋的,劉助教卻不一同了,除了保證方向一致,他是隨便增加修改朱家豪的信息的。

另一方面,理查德只懂英語,嚴重的依靠實驗室諸人的翻譯,從某種程度來説,他在北京的生活,是由實驗室裏懂英語的中國人維持的,其中也隱含着一些信任

楊鋭説給朱家豪的內容原本是似是而非的,經過劉助教修改,再用英語説給理查德,後者也就只能領會大意了。

最終,理查德有點半信半疑的道:“如果説,楊鋭僅僅是為了爭取一個‘名分’而發表論文,從時間上來説,似乎是正常的。唔…我們的實驗遠遠沒有到得出結論的時間,説他們不僅得出了結論,而且完成了論文,確實有點太快了。”

“是呀,不可能這麼快的,我們的實驗室的硬件條件好,人也多。楊鋭就是個天才,也不可能比咱們這麼多人做的快…”劉助教説起天才來,是頗有些憤慨的。他原本也是考過研究生的,但是,現在的研究生錄取率非常之低,一個導師往往只招收一兩個研究生,為了益求,有的導師甚至是隔年招收研究生,甚至不滿意的不招,可謂是全體位傲嬌,只要天才,就是劉助教曾經嘗試考取的某教授的要求。

劉助教雖然藉着不錯的英語水平抓住了留校的機會,還抓住了這次進入理查德實驗室的機會,可就研究領域而言,還是碩士生和博士生的前途更加遠大。進入理查德的實驗室以後,劉助教接觸到了更多的天才,比如嫉妒的讓人發狂的能過目不忘的朱家豪,還有總是得到讚揚的廣東省狀元胥岸青,至於大一生楊鋭,他在北大的知名度早就超過了其他學生和劉助教這樣的小老師,這些人的存在,更是讓劉助教心情難以平靜。

理查德卻不在意劉助教的心情,搖頭道:“還是要承認天才的存在的。25歲的海森堡做出的成就,是世界上99%的人用100年都無法達成的。”劉助教的窄臉動了兩下,含笑點頭。

“我和楊鋭談過話,他的思路很清晰,應該對這個問題有相對成的想法,因此,如果説他的初期進度比我們快,我並不奇怪。不過,他缺乏科研經驗也是事實,而這樣的大論文,是非常繁複和冗長的,中間出現任何問題都有可能。”理查德停了一下,深有觸的道:“我認為,做大型研究最困難的地方不是研究本身。籌集資金,安撫投資者和平衡實驗室內的人際關係是最難的,而這些,都需要非常具體的經驗,楊鋭還太年輕,我看過他的論文,他只進行過個人化的實驗,沒有運作一個實驗室,糾集多人完成系統化研究的經驗。”劉助教連猜帶蒙,費力的聽懂了理查德的話,翹起拇指拍馬道:“您説的太對了。所以説,楊鋭不可能現在就完成了大論文。”劉助教極其渴望得到肯定,雖然消息是朱家豪“探聽”來的,誰讓朱家豪離開了實驗室呢。

在學術上,理查德卻是個很謹慎的人,説道:“我們很難確定楊鋭究竟就這個問題思考到了什麼程度,你知道,我們的實驗中遇到的幾個關鍵點都是理論的,雖然需要實驗驗證,但思考的價值不容忽視,尤其是現在對幾個突變基因的確定,我們的思考還不成,在這些方面,一個人還是十個人是沒有區別的。”理查德説的算客氣了,從他的角度來講,這個實驗其實就是自己在做,從美國叫過來的實習生康納斯是個不錯的執行者,最多算是助手,至於其他科研狗本就不算人頭。

當然,即使只是一個人,理查德也是自信能夠勝出的,否則,他是不會挑起這次科研競賽的。

一切的一切,歸結底還是楊鋭的身份單薄,在科學界缺少名望。

換一個歐洲的大學教授,或者就是北大的本土教授,理查德也不一定會去搶人家的創意,至少不會搶的這麼明目張膽。

雖然確定楊鋭的實力不如自己——在任何人看來,這似乎都是顯而易見的,但理查德也不會放鬆警惕,更不會因為劉助教的三言兩語而放鬆。

不過,作為輔助情報,理查德還是思考起來,説:“如果只是一篇小論文,也不應該寄給《j》呀。”

“《‮物藥‬化學》。”劉助教先在肚子裏唸了兩遍這個自己遠未能企及的名字,將灼熱的嫉妒壓了下去,繼續用英文道:“説不定,是因為楊鋭在《j》上發表過一篇論文,然後認為自己的小論文也可以發表出去,或者,他認識某位編輯和審稿人。”

“認識編輯和審稿人,也不足以令一篇沒有充足實驗支撐的淺顯論文發表,沒有完整的論證,《j》這樣的期刊也不會隨便收論文的。”理查德的語氣裏,有意無意的貶低了一下j。

1984年的世界是美國時間的,在整個80年代,美國科研界是最為強勢的。

就像是理查德與楊鋭時曾經説過的那樣,《j》在美國,也是一般研究生無法發表的論文。雖然是否定句,但實際上,像是j這樣影響因子四五分的期刊,對於美國名校的博士生來説,已經不是非常難了。

美國名校的博士生在這一時期,已經將目光放在了頂級期刊上。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美國科研界佔據s的大部分版面,只剩下一些殘羹冷炙留給其他200多個國家的學者,其中大部分,還是在美國工作和學習,或者與美國機構聯合研究的。

美國以外的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學者,要想發表一篇si四五分的論文,可以説是難於上青天。

一個人背上乾糧,可以用兩三年,三五年的時間,以無上的毅力走通蜀道。但一名普通的發展中國家學者,每天泡在實驗室吃乾糧,用兩三年,三五年,甚至二三十年的時間,也不一定能發表一篇《j》論文。

事實上,在1984年的中國,能發表j論文的,在任何學校和研究所裏,幾乎都是熬夠了年限就保送副教授的節奏。

楊鋭以大一新生的身份,能夠得到近乎21世紀學生的自由度,想上課就上課,想曠課就曠課,而且打破常規,在唐集中的實驗室裏組成研究小組,再拿到一些助教和講師都拿不到的校級經費,也是因為他能拿到普通講師也拿不到的論文成果。

而王永教授能拼着老臉不要,也是愛他這份才華。

劉助教對此是既憤慨又無奈。

他至今也只發表過一篇si入門級的期刊,這是他豁出老命來得到的成果,用了兩年多的時間,換了四五家不同的期刊,打回修改了七八次,花了幾個月工資的郵費,差不多達成了人生前三分之一時間裏的最高成就,但是,影響因子從1到2,從2到3,從3到4再到5,並不是線的。

一篇si入門級的期刊,歸結底也就是較好的中文期刊加上較好的英語水平,湊對熱點了,普通的研究生就能寫。君不見21世紀的諸多入門級si期刊,已經變成了中國學生的自留地,滿滿的全是中國研究生的論文。

可是,si影響因子2分的期刊,就稍微有點難度了,如果説,劉助教自認再努力一點,用上幾年時間,加上一些適當的運氣,還能發表一篇2分影響因子的期刊,那影響因子3分的期刊,他已經完全不抱希望了,至少最近七八年裏,他是不準備嘗試挑戰的。

劉助教今年27歲,再過七八年,他就是35歲,和剛剛畢業的博士生也是差不多。然而,剛畢業的博士生再過幾年,還有機會挑戰3分的期刊,他的潛力差不多就要用盡了。

除非,他能在理查德的實驗室裏學到點真功夫,或者,他能積累到一定的資歷,以後就混中文期刊算罷。

對《j》這種自己大約終生無法攀附的論文,劉助教打心眼裏是自卑又自傲的。他內心裏覺得這是個好期刊,但在大多數時間,他認為能上《j》的論文,又一定是有貓膩的,《j》這樣的期刊的重要,也一定是浮誇的,就好像許多男人看到寶馬車上的女人,總覺得她背地裏一定在哭似的。

強抑着酸味,劉助教説道:“楊鋭會不會還給其他期刊遞送了論文?一稿多投,想投機一把的學生,我是見過不少的。我記得他在《生物化學系統生態》上投了多篇文章,這樣的論文,在這種入門級的刊物上,應該是比較容易投中吧。我估計,楊鋭可能是不甘心,所以又給《j》投稿了,您平時大概不會關注《生物化學系統生態》這樣的期刊,漏了消息也有可能。”這話説的理查德舒極了,他點點頭,笑道:“是有這樣的可能的。”

“我們怎麼應對呢?”劉助教向前走了小半步。

“實驗還要做,我再打幾個電話,恩…”理查德沉片刻,覺得還是應該對劉助教有所獎勵,便道:“你和同組的實習生可以放假一天,休息一下,後天再來,我們看看情況進展。我這裏還有幾張北京飯店的餐劵,你們可以吃頓好的,享受一下,別太沉了,再回來的時候,就是大決戰的時間了。”劉助教笑容滿面的接過餐劵,腸胃已然動了起來。

理查德等他走了,又佈置了幾個任務,接着開始打電話,本來應該由他本人完成的實驗,自然又耽擱了下來。

時間靜無聲息的過,當劉助教吃的滿嘴油的回到實驗室的時候,《j》的新期刊已經從美國本土寄了出來。……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