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哭聲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一天的‮試考‬已結束,相比中午,考生和家長們的時間也寬裕許多,不用急匆匆的返回消息,反而能夠站在校門口,探討一下今的得失。

不像是後世,現在的家長、老師和學生,都不怎麼懂得心理因素,有的家長自己着急,看兒子女兒表情不好,就當場拽着問成績,問着問着,就有人哭了出來。

一個哭了,就有兩個哭的,不多長時間,考場門口已經哭聲一片,原本跌跌撞撞走出考場的王國華,呆在當場,反而哭笑不得,最後,聽着考生家長老師和學生們的對話,他勉強笑了一會。

王國華考的也不太好,但在這有點特別的‮試考‬中,反而答出了一些冷門題,比如螺旋測微器,楊鋭的實驗室裏就有,西堡中學的學生們做實驗的時候都做過,有這麼一層的認識,再看數據,就沒那麼困難了。平面鏡和凸面鏡也是一樣,它們同屬於較為偏門的教學設備,普通學校連購買正常的教學用具都沒條件,自然不會買這些東西,楊鋭的實驗室卻像是買大白菜一樣的買了過來。

當然,有教學用具也不見得就一定能答出題目,但就平均得分來説,鴻睿班在這一項上,明顯是跑贏了大多數人。

其實,這也就夠了。

高考就像是身後有熊追,你是跑不贏熊的,無論學生的成績有多好,只要這個世界上的知識沒有被窮盡,選拔‮試考‬就一定會分出層次來,所以,高考的關鍵是跑贏同時代的大多數人,而不是跑贏知識。

這就是中國學生的數學成績普遍好於美國學生,東亞學生的數學成績普遍好於歐美學生的主要原因。

同時,這也是高考專門學校為人詬病的原因,用“素質”教育的心理來思考:所有人都不要拼命學習,就算分低,還是那麼多人上大學呀。

但是,作為當事人來説,與其期盼改革制度,不如順應制度,找到利益最大化的方式,比如:努力讀書,使用題海戰術,讀高考專門學校,出國讀書,認一個有實力的乾爹…

當然,對於80年代的學生來説,除了努力讀書,他們什麼都沒有。

要到1984年,中國才會有各種制度和特招,究竟有多少低分高能的學生因此得幸,不得而知,究竟有多少低分低能的學生因此得幸,也不得而知。

但是,要是84年以前的中國高考是超級公平的,想來是沒什麼問題的。

明確的規則,公平的‮試考‬,用分數説話,分高者享受國家撥款的高等教育,分低者回家種田做工,就‮試考‬本身而言,這就是人類歷史上最公平的‮試考‬。

然而,公平並不一定意味着幸福。

楊鋭聽着周圍各的呼聲、叫聲、啜泣聲,也沒有急着回去,心中突然有種俯視的悲愴。

今天站在這裏的學生和家長們,十之七八將會失望而歸了。

誠然,全國的有幸參加高考的176萬學生,將有39萬人能夠成為大中專生,但是,39萬名額,並不是公平分配的。

就比例來説,直轄市的會更高,大城市的也會更高,小城市的次之,農村學生最少。

楊鋭等人所在的考場是一中的初中部,分配到這裏來的一中學生很少,甚至平江的學生都很少,大部分來自下面的縣鎮,而這些學生,恐怕連十分之一的名額都拿不到,至於本科,更是隻有幾十分之一的機會。

“真難啊。”楊鋭嘆口氣,揪住王國華,返回招待所。

鴻睿班的學生,排成一個稀疏的長隊,在斜陽的掩映下,靜靜的行走。

身後,依舊有哭泣聲做背景。

王國華低聲問楊鋭:“我有幾道題沒做出來,這算是考砸了,還是沒考砸?”

“物理?”

“嗯。”

“如果有三道大題沒答好,算是考的不錯,五道大題沒考好,算是發揮一般。”楊鋭不説具體的題目,只説數量。

當然,這種判斷也只有他能做,其他人哪怕能做出個滿分,縱觀全局的判斷試題難度卻是不容易的。

王國華臉好了一些,其他鴻睿班的學生也是如此。

經歷過題海戰術就有這種好處,什麼偏題怪題和難題都遇到過,不止在考察冷門知識點的時候不吃虧,在題型作怪的時候更不吃虧。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