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5章十倍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科學在最初,就是一種歸納總結而形成的人類活動。

晚上點起一盆篝火,有蟲子撞到火上,撿起來嚼一嚼,嘎嘣脆,於是想,為什麼有蟲子會傻乎乎的撞到火上來呢?是因為它們傻嗎?或者?是因為有神知道我餓,於是送了蟲子給我吃?

經過久天長的總結歸納,吃蟲子的人終於得出一個結論,因為不管我怎麼做,蟲子都會撞到火上來,所以,明顯不是因為神的原因,所以,就是蟲子傻。

再到後來,人們發現了許多蟲子是通過月光導航,以至於錯誤定向到了光源處,再次證實了是蟲子傻的結論。

經過三步,猜想,歸納,證實,最終得出結論的過程,就是大部分科學研究的進行方式。

g蛋白偶聯受體高端到爆,但其研究過程,其實也是這樣的。

就好像攀登喜馬拉雅山,雖然需要各種各樣的器械和準備,但歸結底,和爬泰山或者隔壁村的小山包,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不過,高端還是有高端的原因的。

像是g蛋白偶聯受體,它現在本就是卡在第一步上面。

猜想。

是的,就像是人類不瞭解火星,只能猜上面有什麼,地下有什麼,組成有什麼一樣,g蛋白偶聯受體對人類來説,同樣是處於繁複的猜測之中。

人們提出了種種的猜想,且不知道自己是否漏掉了100萬個可能正確的猜想。

那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就像是遠古人類一樣,我們觀察。

更多的,更多的,更多的觀察…

在牛視紫紅質蛋白之前,人類其實連觀察的機會都沒有。

因為g蛋白偶聯受體很不穩定,難以提取,難以分離,難以純化,更難以觀察…

微觀世界的事情就是這麼麻煩,你不能用鑷子將之夾出來,即使你有此類異能,你也不知道需要夾出來的哪個?因為你無法辨認它。

對於納米級的蛋白質們來説,唯一的觀察方式,就是將之做成溶,不斷的稀釋,再取少量的溶進行觀察。

例如,將2克重的蛋白質粉末,溶於100毫升的體…但是,蛋白質的團聚問題又需要解決,而對g蛋白偶聯受體來説,更麻煩的地方還在後面。

這貨不穩定,它在溶中會崩潰。

想想看,一條單身的科研狗,放棄了中秋節,沒有平安夜,忘記了聖誕節,過不了節,終於在2月14那一天,以多年練就的手速,趁着一爐温熱的g蛋白偶聯受體還沒有反應過來之前,將它們入顯微鏡下,然後…

它們竟然還是崩潰了。

求此時單身科研狗的絕望體積——敲黑板,畫重點,陰影面積求出來是沒有用的,那是給初中生的練習題,陰影面積是物體的投影面積,除非物體是規則的,否則,投影面積是不能用來求體積的。

而對於絕望這種不規則體的體積的求法,最好的參考物是阿基米德:將物體放入水中,排出的水的體積,就是物體的體積。

但是,萬一絕望溶於水呢?萬一絕望在溶中崩潰呢?為什麼我就找不到一種溶,能與絕望不發生反應呢?

好絕望!

總而言之,在牛視紫紅質蛋白之前,人類對g蛋白偶聯受體的觀察,就是這樣的死循環。

連觀察都是死循環,連猜想的一步都沒辦法充分的進行,可以想象,後面的總結和證實,是何等的盲人摸象。

但是,有點碎片化的結果,總比沒有好。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