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七章斗轉星移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基因組學》照亮了勇敢者的前路,正在改變基因學領域的生態,怯懦者或許會恐懼今天的基因組學,就像是他們當年恐懼基因學一樣,但是,先生們女士們,基因組學已經邁開了步子,我們要麼跟着它,要麼就只能遠遠的眺望它了…”林登的闡述淺顯而生動,很有七十年代的美國電影的風味。
而在中國人聽來,這種説話的方式,既有悉
,又有美國味,不
大肆鼓掌。
為來自美國的友人鼓掌,大家都很賣力。
馬處長也是使勁的鼓掌,尤其是在楊鋭走上台以後。
“謝謝林登先生。”楊鋭接過話筒,笑了笑,道:“謝諾頓出版社的邀請,讓我們今天能共聚一堂,因為是來自美國的出版社組織的聚會,我們就暫且按照美國的規矩,先不請各位領導講話了…”下面傳來一陣笑聲,對現在的國人,尤其是公務員和官員們來説,這樣的笑話的程度就很深入了。
楊鋭再笑一笑,抓起小講台上的《基因組學》,向眾人展示了一下,道:“我想談一談基因組學,更確切的説,是説説基因組學的發展,眾所周知,現代基因學和生物學的研究重點,是有關結構的,也就是説,我們目前希望和需要知道的重點是結構,基因的結構,蛋白質的結構,細胞的結構,這是我們在《自然》和《細胞》上看到的最多的文章,是目前的熱點,但是…”
“前瞻的説,結構學不應該是我們的重點,當然,我們仍然需要研究結構,但研究結構,不應該是重點,也不應該是熱點…”
“重點和熱點是什麼,我認為,應當是功能!”
“功能基因組,功能蛋白質和功能細胞,才是我們的目標,重點和熱點,這也是我撰寫《基因組學》的主要原因…”楊鋭的話題起的很高,眼神深邃。
他有理由用深邃的眼神證明,因為他正在做的演講,確實稱得上重要。
楊等於在預言後基因組時代的到來。這裏的基因組,説的原本是人體基因組計劃,意味着有了人體基因組計劃以後的生物學。
不過,若是將人體基因組計劃的後基因組時代,換成有了《基因組學》以後的後基因組時代,似乎也沒有太大的問題。
問題的關鍵,只在於功能基因組,取代結構基因組這個事實。
而《基因組學》,原本就是對人體基因組計劃的理論指導。
簡而言之,《基因組學》就相當於建築設計,而人體基因組計劃是實際上的工程施工。
楊鋭自然要乘此機會,多刷刷臉。
不要錢的預言對於普通人或許沒什麼意義,但在科學界卻具有極大的價值。
這樣的事情,楊鋭之前就做過了,同樣收益非常。
所以,他忍不住又準備做一次。
就像是天文學家預測黑一樣,生物學家預測後基因組時代若是成功,同樣能聲名大振。
楊鋭希望自己的《基因組學》,能借着後基因組的預言成功一飛沖天,到時候,人們再説起後基因組時代,自然會提到楊鋭的《基因組學》。
甚至將《基因組學》稱之為整個後基因組時代的理論指導,也是有可能的。
所謂繞不過去的大牛,就是這樣一步步的站起來的,像是技術壁壘一樣,你要把一塊磚疊在另一塊磚上面,並在中間抹上水泥,這樣才會更穩固。
就好像牛頓,若是隻個牛頓萊布尼茨方程,這塊磚雖然結實的很,厲害的緊,也足夠牛頓和萊布尼茨被稱之為時代寵兒,但畢竟不是牛頓,可要是再加上積分的代數化這塊磚,那就不一樣了,這是將數學從
覺學科轉向思維學科的重要一步,是真正的自然科學的奠基人。
當然,如果僅僅如此,牛頓依舊不是牛頓,就是再加上解析幾何和極座標,再加上《三次曲線》和《廣義算數》,他也不是人們印象中的牛頓h而只能説是一名偉大的數學家,與小王子高斯,大皇帝歐拉齊架並驅。
而牛頓之所以是牛頓,在於他築起的大犇牆裏,還有牛頓三大定律組成的牛頓力學,還有萬有引力定律,還有行星定律,還有光學定律…所以,最終與他並駕齊驅的是愛因斯坦…
《基因組學》是楊鋭的第一本著作,而且是極有代表的大磚頭,楊鋭因此花了很多心思,也將演講難得的延長到了十五分鐘。
當然,以國內的發言時常來説,這算不得什麼。
略微有些可惜的,是在場能聽得懂他在説什麼的人,不超過四分之一。
但楊鋭並不在乎,這個演講並不止是説給現場的觀眾們聽的,就好像書記辦公會上的講話並不只是為了和會議中的其他人聊天,又或者一場學術報告會上的報告並不止是做給在場的學者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