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八章不言自明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從清華園返回燕園,花費了很長時間。

一路上,劉院長使勁的蹬車,汗浹背。

一路上,蔡院士使勁的看書,聚會神。

劉院長几近虛,恨不得將自行車摔飛出去。

蔡院士卻是不滿的埋怨道:“你是越騎越搖了,晃的我眼睛都要花了,騎穩一點嘛。”

“我…”劉院長無言以對。

“騎穩一點哦。”蔡教授又叮囑一聲,再次沉浸於自己的世界裏。

劉院長哼哧,哼哧的繼續努力,鼻子上的汗珠滴成了串,他如同不求回報的勞模,寄希望於蔡教授的偶然一瞥,能發現自己的努力。

然而,直到抵達實驗室,蔡教授都沒有抬頭再看他一眼。

俗話説的好,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

劉院長默默的將蔡教授送進温暖舒適的實驗室,自己一個人坐到角落裏,氣,肺部像火燒了似的。

三章《基因組學》,蔡教授抓着看了兩天。

他回到實驗室開會的時候看,去行政樓開會的時候看,回家以後繼續看。

三章基因組學的內容其實並不多,統共也就是二十多頁的樣子,看到後面,純英文的基因組學都被蔡教授背的滾瓜爛了,可他依然在看。

在蔡教授這樣的學者眼裏,純英文的學術刊物其實更容易讀懂,尤其是科研前沿的學術著作,英文的專屬名詞相對統一,中文翻譯就不一定了,遇到個門休斯常凱申之類的,反而要耗費無謂的功夫。

而楊鋭的《基因組學》無疑是相當相當超前的前沿讀物,蔡教授挑選出來的三章,即使單獨來看,也是相當高端的論文了,蔡教授用了一天的時間,依舊沒有完全驗證。

第二天,蔡教授決定將實驗室裏的科研汪們利用起來查資料。

後世的學者讀學術著作就很簡單了,放一台電腦,打開期刊網站,或者直連本校的書館,遇到什麼問題輸入關鍵字即可,這其中最耗費功夫的部分,也就是不停的換用關鍵字,以及閲讀本身了。

當然,特別前沿的學術著作就像是讀論文一樣,理論上還需要實驗驗證,但除非是本專業本領域本方向的學者,或者遇到過確信的悖論,否則,一般人讀學術著作是不會做實驗驗證的,太麻煩是一方面,學術著作的可信度往往也比期刊上的論文要高。

論文和學術著作的關係,就像是武功招式和武功套路的區別一樣。招式專注於其本身的殺傷力,套路則專注於招式之間的聯繫。

當然,為了讓套路發揮更好的效果,有時候也要在套路中發展新的招式。

如果是看其他學者的學術著作,蔡教授是不會去花費時間做驗證的,可楊鋭的著作就不同了。

一方面,他是北大的自己人,另一方面,蔡教授讀了楊鋭的論文以後,很有覺。

於是,被蔡教授調出來的科研汪就慘了。

原本的工作自然是不能停的,甚至工作進度都不能慢,因為實驗室是一環套一環的,你這邊慢了,影響到的可不是自己一個人或者一個實驗組,所以,調出來的科研汪依舊要保持原有的工作進度。

調出來的工作,自然要加班完成了。

84年的實驗驗證,不説做實驗的部分,就是搜索資料的部分,就能煩的人不要不要的。

這其中最慘的是蔡教授手下的研究生趙宣錦。因為是高年資的科研汪,趙宣錦由此承擔了很大一部分工作量,帶領兩名本科生,每天加班四五個小時在圖書管裏,希望將楊鋭的《基因組學》涉及到的資料儘可能的找到。

在沒有電腦的年代,這是一份硬活,尤其是佐證,因為不牽扯到文後的參考資料,更是恐怖的工作量,你得靠翻書尋找佐證,或者純憑記憶。

趙宣錦忙了三天就不行了。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