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春季攻勢之前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運這東西還真是奇妙,幾年前,李靖絕不會想到如政權會覆滅,那時,身為馬邑校尉的他還一心想為朝廷效力,領軍作戰,掃平叛賊,征伐高句麗,功名但憑馬上取乃是他平生的志願。
如今,他雖然獨擋一面,手底下也有數千虎賁,然而,大隋帝國卻已不在,成為了過往,他為之效命的卻是他一直不恥和憤恨的反賊,時也!命也!
風面吹來,將李靖頭盔的紅
帽纓吹得向後獵獵飛舞,李靖俯下身子,趴伏在馬背上,身下的黑
戰馬像一道黑
的閃電在官道上疾馳,在他身後,數十鐵騎隨之而來,馬蹄踐踏處,
起大量煙塵,煙塵中響起滾雷一般的陣陣蹄聲。
彭城郡和濟陰郡相鄰,兩者之間沿着荷水有一條官道相連,盛世之時,在這官道附近有着許多村落,畢竟,在這個由於生產力低下,人口不多的時代,人們一般都臨水而居,大部分肥沃的土地都在河附近,河水沖刷而成的沖積平原乃是上好的田地,官道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才沿着荷水而建,當然,我們説的乃是盛世之景,在這個亂世之中,官道附近的那些村落大多已經變成了荒村,村落不是損於戰火之中,就是因為村落的主人為了躲避戰火不得不將其拋棄了,因此,這一路行來,李靖等人很少見到人煙,二月本是
耕的季節,然而。在這一路上,那些本該生長着莊稼的田地裏面卻長滿了野草。
與夏國治理地河北相比,這些地方委實太過荒涼了!
雖然,領軍出征以來,這樣荒涼的景象已然司空見慣,騎在戰馬上一心趕路的李靖心中依然有些唏噓,這讓他想起了當初和高暢的一次談話。
作為一個將軍,你究竟是為誰而戰?
不錯,李靖喜歡打仗。全身淌的都是武將的血
,他喜歡軍營的味道,他的鼻子已經習慣了馬糞的臭味,皮甲地臭氣。鐵鏽的味道,以及無所不在的血腥味;他喜歡那種運籌帷幄,擊敗敵人的
覺,一個一個難題被他征服。一個一個貌似強大地敵人被他征服,這種慾望充斥了他的整個人生;當然,還有功名,他渴望在史書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就像他所崇敬的孫武,吳起,霍去病等人那樣。在後人地眼中成為不世出的名將!
他是在為自己的慾望和野心而戰!
然而。除此之外呢?
白骨於野。千里無雞鳴。
如果,他的慾望和野心造就地只是這樣的一幅景象。他還能心安理得地馳騁疆場,用無辜者的頭顱來換取自己地功名嗎?
捫心自問,他李靖還做不到如此冷血。
戰爭製造了亂世,然而,另一方面,戰爭也能停止亂世,就像解鈴還需繫鈴人一樣,能夠制止戰爭地也唯有戰爭!
自己究竟為誰而戰?
除了為了自己地慾望和野心之外,或許,也是為了普天之下,不再出現白骨於野,千里無雞鳴的景象吧?天下萬民若都能像河北地夏國子民那般安居樂業,就算是殺戮,自己也能心安理得吧?這應該就是自己心甘情願為那個反賊效力的原因吧?
説實話,最初李靖之所以為高暢效力,主要是因為打賭輸了,不得不願賭服輸,因此心中是有些不情願的,當然,他也沒有出工不出力,不管是在長蘆用劣勢兵力對抗劉蘭成,公順,還是以偏師去攻打齊郡,海,北海,魯郡等地,他都絞盡腦汁,用盡了自己所有的能力,當他率領軍隊南下攻打彭城時,他已經成為了有着兩個太陽的將軍,在高暢軍中的地位不在管小樓之下,像高雅賢,劉雅,蘇定方等人的前也不過掛着一個太陽而已,可以説,他能夠爬到現在的這個位置,都是用他的軍功所換來的。
不過,到了現在這步田地,他已經是一心一意為高暢賣命了,當然,也可以説是在為自己的前途而戰,説深一些,也可以説是在為萬民的福而戰,後一種説法至少能讓人心安理得一些!
從現實的角度來看,在夏國對他李靖的發展前途最好。
當初,為了向朝廷告密,揭李淵謀反的真相,李靖毅然逃離晉陽,輾轉千里,前往江都面聖,途中這才成為了高暢的部屬,原本想虛與委蛇,假意為高暢效力,不想到最後家國不在,不得不
假成真,如今這個世道,有希望奪取天下的唯有關中李唐,突厥走狗劉武周,河北高暢,東都王世充這幾人而已,南方的蕭銑,杜伏威,李子通之
不過是芶延殘
之徒罷了!李唐和劉武周與他李靖都有仇,他不可能為其效力,至於王世充,這個殺主自立的傢伙,他李靖也不屑為其效命,所以,説到底,他能夠為之效忠的主子只有一個,那就是高暢。
李靖之所以出現在這條從彭城前往濟陰郡的官道上,行還如此匆匆,乃是因為他接到了高暢的命令,務必在三月一
前趕到濟陰,參加新一年的軍事作戰計劃。
這一次,前往濟陰的南方軍將領由他為首,劉黑也在隨行將領之中,留守在彭城的只有羅士信,與之搭檔的是神官莫清。
當初,李靖率領數千人在滕珏的協助下只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就掃平了齊郡,渤海,北海,高密,魯郡等山東之地,這其中自然有他能征善戰,善於用兵,以及夏軍訓練有素,作戰勇猛,不懼犧牲,包括武器裝備,後勤運輸能力強大等原因,除此之外,還和當時山東各地的具體情況有關。
山東各地被盜賊荼毒已久,當初。反隋的第一槍就是在山東打響地,王薄的一首無向遼東死歌在須臾之間就
引了數萬人來投,若不是走投無路,實在活不下去,誰願意殺官造反?最初,那些百姓拿起刀槍起來反抗朝廷,到可以説是為了活命,為了不去遼東送死,不過。到了後來,
民越聚越多,那些反賊頭子並沒有具體的方略,也沒有行政綱領和長遠目標。他們無法驅使這股洪
,到了最後,只能被這股洪
裹抰,一路衝來。村莊被焚燒,田地荒蕪,為了活下去的反抗最後卻早就更多的白骨和屍體,這不能不説是一種諷刺。
一切都像回到了幾十年前。北朝時期,赤地千里,生。亂世彷彿永無終結。
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心思定。不管是那些由當地豪族世家組建起來保境安民的民團郡兵,還是嘯傲山林。大塊吃,大口喝酒,以劫掠為生的盜匪,作為底層的士卒來説,他們地內心深處其實都不想繼續打仗,之所以不得不打仗,不過是想活下去而已,亂世之中,生活物資是有限的,生活空間也不大,要想生存,不但必須保住自己的生活物資,除此之外,還要掠奪別人,壓縮其他人的生活空間才行。
這個時候,當一個強大地勢力集團像泰山壓頂一般靠了過來,在覺中,他們似乎是不可戰勝的,他們的軍隊士氣高昂,作戰勇猛,在某些有心人的宣傳下,他們地政策非常優異,普通的老百姓無須拿起刀槍,劫掠他人,就可以很好地生存下去,以前,為了生存,不得不丟下農具,拿起刀槍,現在,他們只需要放下刀槍,拿起農具就可以很好的生存,只要他們成為那個國家的子民,服從朝廷地法令和制度,他們就可以獲得土地,農民嘛,土地本就是他們的命
!
輕徭役,薄賦税,神君降世天下平,天下平!
…
類似這樣的童謠,幾乎是在一天之內就傳遍了山東,在這樣地情況下,面對着強悍無比地鋼鐵洪,那些實力不夠地軍事集團,他們的選擇也就變得順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