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鍛刃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少室山,虎蹲峯下,卧虎城。
演武場上,正練着小陣。
兩名長槍手叱喝一聲:“扎!”長槍似毒蛇如閃電,朝對面幾個灰袍的少林武僧斜刺過去。
長槍手身邊還有兩名身着甲冑的少林武僧,左手盾牌,右手橫刀,護住小陣前面兩翼,小陣後面是兩名弓箭手,不時張弓搭弦,出去了箭頭的無簇箭,騷擾武藝高強的少林武僧。
那幾名散兵遊勇般的少林武僧那是小陣的對手,幾個回合便狼狽敗下陣來。
先練小陣,培養意識和訓練配合默契的程度,再聽金鼓,辨旗號合練大陣,循序漸進。
演練小陣完畢,少林武僧和羽林武學生列陣就地坐下,聽着點將台上李巖演講。
“你們是什麼人?”李巖皮甲紅巾,背繃得筆直,威風凜凜喝問。
“大唐軍人!”坐在演武場上的千把號羽林武學生整齊應道。
目光緩緩掃過場中的軍校,中間還坐着冷霜兒統領的二百來名少年忍衞,李巖捏着拳頭“對,無論你是投筆從戎的羽林武學生,還是少林武僧,你們加入大唐軍中,就是守土開疆的大唐軍人!”
“大唐地大物博,耕牧漁獵,工商海運,哪樣都可謀生養活自己。遊牧民族逐水草放牧,一遇天災**就眼睛餓得發綠,侵擾我們邊境,搶掠大唐子民,所以我們年年都在唸叨防秋。”李巖的話大夥兒聽着明白,武學教官可沒少講邊防秋的事。
李巖的聲音漸漸變得悲涼雄渾,如邊聲號角一般,吹在每個人心坎上:“秦有犬戎之患,漢受匈奴之苦,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爭鬥侵擾,世代不休。兩晉南北朝時期,五胡亂華,北地蒼涼,漢家衣冠南遷,胡狄遍地,漢家子弟差不多被殺光了。胡狗鮮卑,大掠中原,劫財無數,擄掠漢家十萬少女,夕則**,旦則烹食,千女投江,易水為之斷…”這次是那羣少年忍衞哭出聲來,吶喊道:“殺胡兒,衞大唐!
“緊接着是陣陣如的怒吼聲,在這山谷迴盪不絕。
山風盪,演武場上紅旗獵獵,李巖意態豪邁,思緒飛揚。
漢家男兒,躍馬揮戈,出擊胡,揚威草原大漠,方不負平生之志!
就如父親李林甫那般做到宰相,媚聖意,固皇寵,排除異己,落個千古罵名不説,最後還落個兔死狗烹的結局。
掌控一方軍政,手握十萬雄師,只要不存在愚忠的念頭,進可以謀朝篡位,退可以裂土封王,媽的,這才是一條真正的權之路!
李巖離開了點將台,換哥舒車講故事,大唐與吐蕃之間的戰事連年不斷,他講的東西可多了。
“大夥兒知道嗎?積石軍附近,每到麥季節,吐蕃的酋長就率領部眾到積石軍來搶奪麥子,他們狂妄地把積石軍稱做吐蕃的麥莊,他們來去如無人之境,
殺大唐的邊民取樂,燒燬村莊,隨心所
地殺戮搶掠,卻從沒有人敢去阻擋…”哥舒車也從李巖那兒學會了這套鼓動宣傳之法。
李巖明就要回長安,郭子儀與杜希望陪着他四處巡視卧虎城。
羽林親衞前後散開,暗暗將李巖等三人護住,郭子儀問:“玄黃觀成了少林別院,專門招收少林俗家弟子,其實就是給我們培訓武學生,李遊騎可有示下,應注意些什麼?”
“少林主持無名是個明白事理的人,少林寺想擴張,必須藉助羽林武學,何況我們握有軍權,調武僧集訓,他們不敢不從。少林武僧大多年青,都是埋頭習武,思想單純之輩,我們三
兩講,給武僧灌輸忠義為國的思想,少林內部也會產生分歧,哼,那座少林別院必須掌控在忠於我們的武僧手中。”李巖冷冷地哼了一聲,眉目間
出殺伐果斷的狠厲。
要是少林主持無名知道李巖的念頭,沒準會和他翻臉,有這樣合夥做生意的麼?連帶骨
了連個渣都不吐。
“卧虎城酒坊,洛陽城外哪些農莊的種植養殖,圈養生豬,自有永穆山莊的人來管理,你們只負責警戒護衞,幫着在官面上照應一下即可,他們會提供卧虎城的軍需物質。”李巖吩咐這事,郭、杜二人只有點頭的份,他們的職責很單純,習武練軍,不手民政。
到了弓弩坊,三人到軍匠們議事的地兒坐下,那個臉上疙疙瘩瘩的弩匠老張拿着一付諸葛連弩,欣喜地過來稟到:“李遊騎,我們正要過來報喜,拆裝諸葛連弩我們依照你的法子,每拆一樣部件都繪了圖,作了順序記號,現在拆了已經重新組裝了兩遍。”
“嗯,看來銀錢女子的賞格離你不遠了,先獎你們弓弩坊銀錢一百貫,山中仙釀十壇,將昨晚的畫稿給我拿過來,我與兩位校尉探討一下。”李岩心情舒暢,當即獎勵軍匠們銀錢美酒。、誰叫咱現在有錢,軍匠們的發明創造我看着高興,想打賞誰就打賞誰。
端起手裏這具諸葛連弩,李巖盯着上面的箭匣,若有所思,那自己與造弓弩的軍匠將這箭匣剖開,裏面有青銅彈簧片一類的東西,要是把它
成銅絲彈簧圈,將這箭匣縮小到巴掌大小,箭匣兩頭
箭頭箭尾,箭匣有彈簧卡口。
連弩就像機槍換彈匣似,可節約上箭的時間,戰場的威力就出來了。
畫稿從密室中取出,在羽林親衞保護下拿了上來,李巖展開,杜希望一眼看出:“獨輪車,反曲弓!旁邊這個是什麼?”畫稿上,一輛手推的獨輪車,上面固定着一具小型三槽牀弩,弩臂是反曲弓臂,牀弩旁邊有一個帶手柄的小滑輪組,連接扣弓弦的牙。李巖道:“這叫滑輪組,可省七八成的力,獨輪車山川小路,城頭河谷,軍士過得的地方,它都能過,下面可裝箭矢,運載方便。”郭子儀眼裏閃爍着興奮:“我知大唐軍中各種弓弩的優缺點。優點是
程遠,威力大。缺點也很明顯,速度慢,踏張弩和臂張弩對體力的要求比弓高,更不要説需十幾人才能張開的牀弩。李遊騎這弩是多大的力?”
“三百斤,用了滑輪組後,估計就是四五十斤的拉力,三、四個人就可作下來。”李巖答道。
杜希望和郭子儀雙眼如見了金銀珠寶一般,透着亮光,呼急促,要是這連弩車研製出來,不把吐蕃蠻子揍到喜馬拉雅山山頂上去,
居,那就對不起羽林武學這個名號。
弩匠老張今天立了功,受了賞,有些顯擺:“李遊騎,除了這個三槽弓弩,還可以從兩弩至四弩,從小型至巨型,多幾種…”宋朝弓弩種類繁多,但為何到了元朝,弓弩就銷聲匿跡,就像唐朝如牆推進的步卒陌刀。元朝可是重視科學技術、新式武器的應用,破城之後,除了女人外,唯一不殺的就是工匠,攻打襄陽時蒙古鐵騎就集中了回回炮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
還未等李巖開口,杜希望就一口否決:“唐軍有一種用牛牽拉的車弩,裝置一張拉力一千七百斤的巨弩,有七個發槽,最遠
程超過七百步,中間槽所用的箭有一米多長。缺點太明顯了,要幾頭牛才能拉得開,速度慢,笨重,臨戰只能
一次。”李巖用不容置疑的口吻道:“連弩車就以簡單可靠,易於修復為原則,將每個零件標準化,
水線生產,
道工序組裝。而且嚴守秘密,這是我們羽林武學橫掃
外,建功立業的秘密武器。”郭子儀興奮得顫聲問道:“連弩車一事連聖人都不上奏?”上奏皇帝,在軍器監推廣,吐蕃突厥,契丹山奚難免不會知曉,或者唐軍某位將帥用它建功立業,李巖率領的羽林武學戰功也不那麼顯赫,在大唐軍中還混個
!
“我們擁有大量的連弩車,在戰場上出其不意地使用,畢其功與一役,讓吐蕃吃個大虧,取得河西戰場決定的勝利,那時再將它上奏父皇。父皇也會理解我們的。”李巖眼裏閃過一絲狡黠之
。…兄弟們,票票收藏將書頂起,等待網站的重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