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放逐流浪的小説家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穆罕默德從馬上跳下來,再跳進那巨大的深坑。這坑足足有兩人高。
“這力量真是驚人。”穆罕默德讚歎道:“烏爾班,你幹了一件了不得的事情。不僅哈里發王國要你一輩子,興許以後全世界的人都得
你。”烏爾班看着自己的傑作,心中無比驕傲。這份驕傲並不是因為穆罕默德的誇讚,而是自己老早就已經認識到的大炮的威力。
就像一個母親向別人炫耀自己的子女如何優秀一樣,顯然,此時的烏爾班也是這種心態。
“我可敬的王,這件事兒僅憑我一人之力,絕對無法完成。正是您的英明,才有這千秋萬世之功業。哈里發的子民必世世代代享受這份福利。”烏爾班將穆罕默德從深坑裏拉了上來。
穆罕默德還是用讚許的眼光看着烏爾班,“不你我便一同啓程,去見識這大炮實戰的魅力。它一定能將君士坦丁的城門炸飛。”
“好。”烏爾班腦海中已經浮現出城門被炸燬的那一刻,那是對自己能力的驗證。當然,他想到城內有一些曾經幫助過他的人時,又眼神一黯。
在烏爾班的內心深處,他並不想那些人遭遇不測,不想那些人喪生於炮火之中,尤其是大能的勇士和小亞歷山大。
所以,在進發的過程中,他想自己一定得通知這兩個人才行。可跟着哈里發的大軍一起進發,這樣的機會很少。……
納塔拉在君士坦丁堡城內還是待不下去了,大帝已經下令徹查每一個角落,一定要將這個可惡的造謠者找出來。
在童曉晨的掩護之下,小亞歷山大將納塔拉帶出了城外。這個被縫了嘴的可憐作家似乎一點也不願意離開,他寧可死在城內。
小亞歷山大拖住他道:“納塔拉,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好死不如賴活。”童曉晨遠遠地策馬而來,見納塔拉如此,便道:“納塔拉,你知道我為什麼要救你嗎?”納塔拉搖搖頭,不解地看着童曉晨。
“因為你的死是一種本質上的不正義。如果你死了,世界上不僅少了一個有才華的人,而且讓那些作惡的大行其道。這個國家已經這樣了,你這樣的人更加不能出事兒。”童曉晨將一個包袱到納塔拉手中。
“這裏面的乾糧和錢財足夠你用上一陣子了。騎着這匹馬遠去吧,總比冤死的好。”童曉晨拍拍馬背道:“納塔拉,你要記住,死是最輕鬆的一種解
方法。更何況,你的兒子盧卡斯還在城內不斷地受誘惑。難道你不盼望他有一天幡然醒悟?”納塔拉眼中噙滿淚水,重重地點點頭,口裏嗚嗚地發出響聲,無奈那縫合起來的嘴無力分開。
“走吧,越遠越好!”童曉晨看着納塔拉道。
納塔拉背起包袱,跨上馬背。他的心是哀傷的,可死的念頭已經沒有了。他要勇敢地活下去,看到兒子幡然醒悟的那一刻。
納塔拉再次回頭看了看那座雄偉的城,着夕陽像遼闊的草原奔了過去。童曉晨看着漸漸遠去的納塔拉,嘆了口氣。
小亞歷山大不解地問道:“夏洛特,你何苦這樣幫他?他是個可憐人,我覺得我要是他,也會選擇一了百了。”
“那你剛才為何那般勸人?”
“那不都是勸人的常用話語嗎?一時間隨口一説,就來了。”小亞歷山大尷尬地笑道。
“你有一句話説對了。好死不如賴活。活着就是希望。”童曉晨拍拍小亞歷山大的肩膀道:“我經歷了很多次死的機會,可最終都還是活了下來,這就是活着的魅力。活着才可以繼續經歷,痛苦也好,歡樂也罷,憂愁也好,總是一種經歷。”
“看來你真是一個經歷豐富的人。”小亞歷山大看着童曉晨説道。
“那可不是。你瞭解的還太少。”童曉晨在前面走着,小亞歷山大在後面跟着,要求童曉晨跟他講所遭遇的那些生死奇遇。……
納塔拉在草原上奔走了一天一夜,頭昏眼花之際受到一支軍隊的攔截和襲擊。納塔拉本來就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不用這些軍隊使出什麼招數,就滾落馬下。
這是一支巡邏中的哈里發的軍隊,他們看到來人身着服裝是對手的,便攔截下來,再仔細一看,這人的嘴被黑線密密縫合住,本開不了口。
那為首的軍官吩咐道:“防止是仇敵派過來的,帶給哈里發明鑑。”納塔拉被這羣官兵押解到哈里發的營帳。穆罕默德若有所思地打量着這個被縫上嘴巴的人。這個人出現在他的疆域裏,實在太過奇怪。如果是個正常人也就罷了,關鍵這人還是個不能説話的人。
納塔拉看着眼前的年輕人,眼神中沒有半點求饒之。他雖然是君士坦丁的逃兵,但對哈里發還是深惡痛絕,他永遠不會向自己的仇敵求饒。
穆罕默德並沒有跟納塔拉對話,而是吩咐下人道:“找個大夫將這人上縫合的線拆了,醫治好他再説。”納塔拉沒想到這人竟然吩咐別人醫治自己,一時間不知所措。但他
本沒有商量的餘地,已經被人帶了下去。
穆罕默德叫來烏爾班:“你在君士坦丁堡待過,現在國內來了一個那邊的人。這人的雙被線縫合在一起,你且去看看認不認識。”
“説實話,我雖然在君士坦丁堡待過,但所認識的人非常有限。”烏爾班道:“您也知道我所執着的只有大炮而已。其他的都與我無關。”
“在行將起兵出發之際,這人的到來實在有些詭異,我有些擔心。”穆罕默德説道。
“那我便去看看,是否是相識的人。”烏爾班道。
“烏爾班,好生對待那人,我已經命大夫醫治他,一定要清楚這人此行的真正目的。”穆罕默德囑咐道。
“是。”烏爾班恭敬地退下,去尋那位穆罕默德口中的人。這人對烏爾班來説也可謂一種契機,至少烏爾班內心深處閃現了這個念頭。(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