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靖難之役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新皇在位第四年,削藩政策已經波及駐守戍邊的燕王。朱棣雄踞北平,防守邊關,軍力大漲。削藩政策剛剛啓動之時,朱棣早就料到有這麼一天,所以一直在暗暗籌備軍力,謀劃策反。

燕王朱棣是一個驍勇善戰,又有雄才偉略的藩王。他一直不明白為何父親固守嫡長子繼承製,而不願將國家給更有能力的人來治理。

大明的天下得來不易,但要使國家強盛、百姓安樂更加不易。他看不出那個侄子有多少才華,他更不相信大明朝在那個侄子手中國力可以達到巔峯。

長年駐守邊關,與匈奴戰,讓他認識到天外有天。大明要想強盛必須有一個具有雄才偉略的皇帝,這個皇帝還必須有海納百川的廣闊襟及視野。而他就是這樣一個人,也只有他這樣的人方能成就千秋偉業,這一點他早有自信的認知。

朱棣集結了所有的軍隊,揮師南下,直攻帝都應天。所到之處,沒有軍隊是他的對手,因為他的手下個個都是能夠抗擊匈奴的兵。南方的士兵沒有作戰經驗,要戰勝本不費吹灰之力。

三寶在宮內早已得到燕王揮師南下的消息,甚至比任何人都早知道。因為燕王早已派人送了密函,要三寶在宮中與他裏應外合。

三寶找到一個最信任的小太監,要他在燕王攻到城門外的時候,開城門。三寶給了這小太監一百兩銀子,事成之後再給一百兩。

一切安排妥當之後,三寶親自去應天郊外等候舊主。因為他已經收到消息,皇上已經派兵埋伏在郊外,只等燕王率兵而來,羣起伏擊。

三寶騎在馬上,聽到遠處正有大隊人馬近,他知道定然是燕王的軍隊。他策馬上前,只見旗子上大寫的“燕”字赫然在目。

排頭兵見有人策馬過來,舉着長矛叫道:“前方何人,報上名來!”

“燕王,我是三寶,特來報信。”三寶叫道。

燕王端坐在馬背上,身穿盔甲,沉靜道:“是我們的人。”三寶近前,下馬磕頭。燕王也下馬上前,扶起三寶道:“三寶,好久不見!”

“主子,奴才收到線報,前方有埋伏,要小心。”三寶急切道。

“好,三寶,你現在知道為何當初我不帶你一同去北平了吧?”燕王拍着三寶的肩。

“主子深謀遠慮,原來早有計劃。”三寶心中佩服燕王的這等城府。

燕王凝視前方,考慮到這條是去應天的必經之路,朗聲道:“前方有埋伏,大家小心,但只要過了前面這條路,就是帝都,成敗在此一舉,你們可有信心?”

“有!”齊刷刷的震天回答,士氣強盛。燕王的軍隊一路南下,越戰越勇,絲毫沒有半點疲態。勝利是最好的興奮劑。

“好!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我若能成功,你們都是功臣。”燕王對自己的軍隊非常有信心。

再行數里,果然官兵聲大噪,事先埋伏的軍隊已經出來。領頭的是朱允文的將軍李景隆。

朱棣與這李景隆再相不過了,此前兩次戰的對手,只是此人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草包。

第一次,李景隆率六十萬大軍圍困北平,但最後因為忍受不了血腥殺戮的場景,棄軍逃跑。沒有將領的五十萬大軍像螻蟻一樣被燕軍打垮。

第二次,在山東戰,此人又上演了臨陣逃的戲碼,朱允文給他的六十萬大軍又全軍覆沒。

這一次,在應天郊外,朱棣輕蔑地看了一眼李景隆道:“李將軍,還是你?看來皇上對你真是不離不棄。”

“皇上宅心仁厚,得民心者得天下,你這個叛國賊,謀朝篡位,休想得逞。”李景隆叫道。

“可笑!我那侄子在你白白葬送一百多萬大軍之後,仍然對你器重有加,簡直愚蠢。這種只知道宅心仁厚、賞罰不明的人,如何配當我大明天子?”朱棣心中所料不錯,朱允文就是一個沒有魄力的君主,永遠也成不了大事。

“燕賊,休要狂妄!”李景隆叫道:“今除非你踏着我和這四十萬大軍的屍體,否則你休想踏入應天半步。”朱棣拍手叫道:“好!好!好!李將軍有這等豪情壯志,令本王佩服,不過凡事我只用看的,不用聽的。”李景隆戰旗一揮,四方的弓箭手已經作好準備,旗幟再一揮,弓箭密密麻麻地飛過來。朱棣的軍隊已經用盾牌團團包裹住內裏的官兵,密不透風。

在這種盾牌的包裹之下,大軍依然在前進。李景隆望着這一切,只覺得不可思議,這朱棣的軍隊就像一個硬殼蟲一般在向前動。他大聲道:“給我殺!殺死燕賊,保家衞國!”大軍長驅而入,此計正中朱棣下懷,他只愁兩軍不正面戰。兩股軍隊織在一處,一時間,殺戮遍野,血腥如河。

三寶鎮定地看着這一切,始終騎着馬,跟在朱棣身後。他從小就在馬背上長大,父親又是元朝的官兵,後來又在戰爭中被俘,所以戰爭對於他而言,並不是什麼可怕的事情。

這場戰役殺的昏天暗地,三寶也加入其中,能殺幾個就是幾個。功夫雖然很久沒練了,但兒時所學的功夫始終都在,沒有因為時間而生疏。

軍隊殺到鄭村壩,三寶看到了那片金燦燦的油菜花田。他被十幾個兵圍住,這些人見他驍勇善戰,早就把矛頭對準了他。再加上他沒有穿兵服,所以很容易就被辨認出來。這些人早就想要一同圍攻他。

當十幾把長矛同時刺向他的時候,他閉上眼睛大聲疾呼道:“朱智堯,朱智堯!”生死關頭,他想到了最好的朋友。

朱智堯像預想的一樣,瞬間出現在他身邊,十幾把長矛像十幾繡花針一樣,經他輕手一揮,便飛出去。這些官兵無不驚恐,不知此人究竟使了什麼妖法。

“你果真出現了,真是太好了!”三寶喜道。

“看來必須有一方贏,這場戰爭才能停止。”朱智堯看着浴血奮戰、殺的眼紅的雙方。

“既然是戰爭,不分出勝負自然不會停。”三寶道。

“你希望誰贏?”朱智堯問道。

“我?”三寶道:“自然希望燕王贏。燕王是我的舊主,他雄才偉略,懷天下,後必是明君。”

“既然如此,我便幫你一把。”朱智堯閃身不見,瞬間移動到了李景隆身邊。

這李景隆高坐馬頭,被人保護着,他本就討厭這些血腥的殺戮,心中只想儘快結束,回到帝都。他只覺身邊有人靠近,轉頭一看,嚇了一大跳,這人竟懸在半空中,冷冷地看着他。

李景隆驚恐大叫:“鬼啊!”隨即便拿起劍胡亂揮舞。

圍在李景隆身邊的人都看不到朱智堯,所以只覺得這李將軍一定又是產生幻覺了,便道:“李將軍,你沒事兒吧?”李景隆指着身側的朱智堯,眼神透了無比的恐懼,“你們都看不到他嗎?”眾人皆搖搖頭。朱智堯一個起手,李景隆便從馬背上跌下去。這李景隆只覺驚恐無比。朱智堯一個閃身又不見了。李景隆害怕的要死,騎上馬就策馬狂奔,逃回應天城。

朱棣還在浴血殺敵,只聽有人喊道:“那窩囊廢李景隆又棄軍逃跑啦!”朱棣回頭一看,那李景隆果然已經跑得沒影兒了。明軍頓時軍心大亂。

朱棣高聲道:“你們大勢已去,不要再做垂死掙扎。倘若放下兵器,為本王所用,後本王登基定然重重有賞。倘若愚蠢再戰,休怪本王無情,你們定要葬身此處。”此語一出,果然已有人放下兵器。無將之軍,有如無頭蒼蠅,必死無疑。

朱允文在宮中聽得燕王朱棣已經兵臨城下,深覺大勢已去,吩咐小英子道:“你去把皇爺爺留給我的遺物拿過來。”

“是,皇上!”小英子退下去,他知道皇上現在心情一定不好過。

片刻,小英子捧着一個緻的木箱放下。這木箱是朱元璋臨死之前給朱允文的,再三叮囑,不到萬不得已,切不可打開。

現在已是生死關頭,他想起了這個箱子。

“打開。”朱允文吩咐道。

小英子打開這木箱,映入眼簾的是一把剃刀、青的僧袍以及僧鞋。

小英子也不敢抬頭看皇上。朱允文仰頭閉目,深深地嘆了口氣道:“原來皇爺爺早就料到有這麼一天,為我留了後路。”

“皇上…”小英子有些猶豫。

“幫我剃了頭髮。”朱允文坐下,神凝重。

小英子顫巍巍地拿着剃刀,幫皇上把頭髮全數剃了。朱允文又換上僧袍和僧鞋,戴上佛珠。這木箱最底下還壓着一隻地圖,朱元璋連逃亡的路線都已經為自己的孫子設想好了。

朱允文拿着地圖和行囊,吩咐道:“這皇宮,一把火燒了吧。”

“皇上,這…”小英子甚為不解。

“不燒,你我便沒有逃出昇天的可能。”朱允文滿眼的蒼涼和悲傷。

小英子點燃了棉被,這是最容易生火的物件,一瞬間那龍牀便已經火勢熊熊。再一瞬間,火勢飛速地竄着,整個皇宮都在燃燒。

在這熊熊火焰的映照之下,朱允文帶着小英子走了。這個身後劇烈燃燒的宮殿從此跟他再無任何關係。既然皇叔這麼想做皇帝,讓給他也罷。朱允文最後看了一眼這個成長之所,沒有任何留戀。

此去經年,了無牽掛,孑然一身,無所住心。(未完待續。)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