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登萊遊擊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消息很快傳到了趙家堡。

事件的展乎了趙巖的預計,就算是最為樂觀的劉衡,也對事件的展目瞪口呆,吳安邦竟然直接被逮捕問罪,任他如何想也想不通其中的門道。

説到底還是因為趙巖在山東商幫中的地位,此刻的趙巖可是山東商幫中的財神,此次吳安邦圖謀趙家的玻璃鏡已經觸動了他們的神經。

若是玻璃鏡的秘方只有趙家知道,那麼整個山東幫的商人都有銀子賺,若是這玻璃鏡的秘方落出去,哪還有這樣的特權。到時候天下商人都可以賣,哪輪得到山東的商人。

這個道理已經是挑明瞭的,絕大多數山東商人都在遵守,這會有人跳出來破壞規則,必然要有所動作。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啊!

在鄭世璉的帶頭下,朝中有人的都去打了個招呼。趙巖賄賂了巡撫朱大典,鄭世璉等人覺還不太保險,所以讓山東布政使也參了吳安邦一道。

加上吳安邦一沒人脈,二沒兵馬。完全是炮灰一個,朝中幾乎沒人幫吳安邦説話。反而因為山東商人打過招呼,所以許多大員紛紛給趙巖説好話。

吳安邦之所以想圖謀趙家的玻璃鏡,就是因為沒銀子。登州這窮地方,再怎麼撈也就那麼點,如何拿得出銀子在朝中打點?

不過朱大典還是有些惴惴不安,賊剛在漢中詐降突圍,陳奇瑜的下場可擺在那兒的,此番要招撫趙巖,心中不由冒出一些想法。

萬一這趙巖包藏禍心,在山東鬧出什麼大亂,那他這巡撫的帽子可就保不住了。如若進剿,第一不符合聖上之意,萬一鬧起來了,他一樣掉官帽子。

雖然心中揣揣,但還是要撫的。

不過這趙巖上次託鄭世璉給他送了上萬兩銀子,已經是在向他示好了,一般來説是鬧不出什麼妖蛾子的。但這趙巖連總兵吳安邦都敢抗擊,也很難保證今後鬧不出什麼事端。

於是朱大典把布政使張文舉派去了趙家堡,招撫自然是要先談談條件的。

山東三司中,都指揮使司自正德後為世所輕,按察司的王振義又是他的人,唯獨這布政使張文舉與他不是穿一條褲子的。

巡撫這種制度,是由上而下形成制約,又是由下而上制約巡撫,下面的道員可以直接上報,若是巡‮撫‬出什麼事端,也是會被他們彈劾的。

派布政使張文舉到趙家堡招撫,自然是有其深意的。萬一以後趙巖鬧出了什麼妖蛾子,你張文舉該閉嘴的就給我閉嘴,否則聖上連你一起辦了。

張文舉倒是不擔心,在鄭世璉的陪同下,一起來到了趙家堡。趙巖聽到張文舉和鄭世璉前來,連忙帶人出

趙巖見到這張文舉,也未下跪行禮,他是秀才,見官可不拜的。只是對張文舉做做了揖。

“世侄不必多禮,張大人是自己人,呵呵!”鄭世璉笑道,張文舉也笑着點了點頭“想不到如此年輕,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百忙之中勞煩大人前來,學生深慚愧。學生已備好酒菜,大人這邊請。”趙巖直接過濾了張文舉的高帽,臉上掛着不卑不亢的笑容。

“好。”張文舉點了點頭。在趙巖的帶領下,進了趙家堡。

張文舉在進堡時仔細看了看趙家堡那奇形怪狀的城牆,問道:“這城牆怎造得如此模樣?”

“此為稜堡,敵軍若攻此堡,不論攻哪一面,左右皆可救之。三面火砲、箭矢齊下,附蟻攻城之敵必然死傷慘重。稜堡乃是西洋人所造堡壘樣式,天啓三年福建巡撫南居益乃上奏驅夷,於天啓四年正月開始進攻澎湖,以兵船兩百艘,擁眾萬人之勢對付只有軍疆三艘,軍隊九百餘名的紅夷人卻八個月不下,全因紅夷人建有稜堡在澎湖之上。最後因紅夷人孤立無援,方退至小琉球。”趙巖在一邊説道。

“嗯!此堡不錯。”張文舉心中一動,神上卻未有變化。

進了趙家堡,將張文舉請入席中,在一桌豐盛的酒席中,張文舉顯得比較熱絡,和趙巖把酒甚歡,果然是自己人,連稱呼都變成了賢侄、小侄。

“賢侄練鄉勇保境安民,聖上有意破格錄用,巡撫大人打算讓你擔任登萊遊擊,不知賢侄可願意?”張文舉問道。

“登萊遊擊!”趙岩心中轉了轉,大明的武官體系是總兵、副總兵、參將、遊擊∝備。這遊擊將軍説低不低,説高也不高。

趙巖知道自己沒怎麼鬧開,所以也不到什麼太高的品級。要是鬧大一些,估計個總兵也有無不可。

不過品級這東西趙巖並不是很看重,品級不過是決定餉銀『祿這些東西,他還不缺那麼點錢。

在這亂世,最重要的還是手頭有兵。手上有兵,皇帝也只能徒呼奈何。

“為國出力,小侄自是無有不願。”趙巖慷慨狀,直接答應了下來。

“好,賢侄有此報國之心,想必聖上定然也會因此大。”張文舉笑道:“不過賢侄有什麼要求可就要説出來,本官回去也好像巡撫大人説明。”

“小侄別無他求,只望能在山東調動兵馬剿匪。小侄手上有兵三千,按一般的待遇就可。”趙巖説道:“只是希望巡撫大人能從軍中撥調一些工匠過來。”這次受撫的主要目的是轉正,有個名正言順的身份,品級高低都無所謂。其次能撈點工匠來也好。

“好,這些本官會向巡撫大人轉告的。”張文舉想不到趙巖的條件竟然如此簡單,實在是太好滿足了,心中不由十分滿意。…張文舉回到濟南,把趙巖的那些條件向朱大典説明後,朱大典沉了許久,説道:“兵馬自是不能隨意調動,他若要出登萊剿匪,可先報與本巡撫。至於些許工匠,調撥一些給他也無不可。”隨後朱大典又派人到趙家堡跑了一趟,商議招撫的詳細協議。

趙巖對於不能隨意將兵馬調出登萊也不在意,你不讓我調,可以偷偷的調嘛!這也沒什麼好糾纏的。

雙方主要商議的還是工匠方面。

趙巖要的工匠數量較多,直接開出了5oo名工匠的數量。

“什麼!5oo工匠,他要那麼多工匠作甚?”朱大典驚疑不定。

“那趙巖他説朝廷財政困難,為減輕朝廷的負擔,他軍中的軍器可自籌,只是缺少工匠。”

“既然他願自籌軍器,那便讓他到各大衞所挑人好了。”

今天就兩更,明天加快度寫。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