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民心所向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趙巖動搖了廣大特權階級的利益,這些特權階級除了皇親國戚外,就是文人階級了。
中了舉的文人才能免税,但問題是,趙巖此番得罪的不僅是中了舉的,那些沒中舉的也得罪了,因為趙巖扼殺了他們的希望。
一個文人,哪怕再怎麼落魄,只要中了舉,那就是舉人老爺,為什麼被稱呼為老爺,老爺這種稱呼一般都是一些較有身份的人,那是因為舉人在中舉後免税,都會有人主動貼上門。
山東報紙的輿論都站在山東政府那邊,大多數文人自然都不買賬,除了少數理智的文人,其他文人都不買山東報紙了,因此悉數折戟沉沙,反倒是《皇家報》的銷售量蒸蒸
上。
皇家報大肆抨擊趙巖的做法,其間趙巖和崇禎數次在報紙上對噴。
崇禎怒斥趙巖無法無天,藐視約法。
趙巖反駁説約法中並未規定這方面,山東政府在內政上有自主權,在約法上是規定得一清二楚的,那些藩王和地主暴力抗法,自然要嚴懲之。同時怒斥皇室霸佔田畝,與民爭利。
趙巖本不把崇禎放在眼裏,想噴就噴。崇禎火氣上來了,與趙巖大打口水仗。
雙方對噴了一個多月,在軍事上也沒什麼動作,許多人還期待着崇禎皇帝能夠在軍事上進行反擊,期待全都落空了。
崇禎沒打算現在動手,趙巖的期待也落空了。
“崇禎到這個時候還能忍,真是出乎意料啊”趙巖在趙家堡和崇禎對噴了一個多月,實在是意外非常。
山東軍四個騎兵旅都調回漠南了,就等着崇禎先出招,一旦破壞了約法,趙巖也就有藉口了。
事實上,要不要藉口都可以,只是不是那麼光明正大而已,趙巖怎麼會破壞自己的光輝形象呢不過這樣也好,慢慢的煮死崇禎。
既然他這樣都能忍,那就繼續得寸進尺吧再斷他幾臂。等雙方衝突起來,看崇禎還有幾分助力。
此時趙巖把陝西、山西、四川、湖廣、河南五省的藩王、郡王,以及地主階級打掉後,崇禎已經失去了很大一部分的支援。
那些藩王和郡王的土地都被沒收了,而且是沒收了個光。
那些沒被沒收的,在農業税改革法案的實施下,手上的土地也必然要轉讓出去,或者等繳税的時候他們再暴力抗法,那就直接沒收土地了。
土地是這個年代最重要的生產資料,沒有土地就等於沒有錢。
沒有錢,也就等於無法在給崇禎助力,這樣一來崇禎也就慢慢的沒有了蹦達的本錢。
趙巖的這種行為是嚴重違反約法的,因為連內閣的程序都沒走,但誰又會去追究呢?
只要不是太的方面,趙巖説合法就是合法的。
所謂,那就是軍事上的。核心就是有關於皇位的,這些都是
的。而藩王和地主,雖然
到動搖了整個大明的統治階級,但沒有動搖到皇帝。
既然崇禎沒有反應,趙巖馬上下達了加大政治宣傳的命令。
所謂政治宣傳,也就是到其他各省去宣傳山東政府對百姓的種種好處。
在上層階級集體仇視趙巖的時候,下層階級卻是集體的渴望趙巖能夠執掌天下。
情報部在各省不斷的宣傳山東政府的種種好處,讓各省百姓都對山東政府管理下的生活十分嚮往。
不用繳納各種雜税,不用擔心吏員破家,不用承擔徭役,娃兒上學還是免費的,看病就醫也是免費的,願意移民的話還有給幾百畝田產。
那是什麼樣的好子啊?
情報部的宣傳非常全面,不僅僅是靠情報人員去宣傳,而是動員所有在外省的山東人員進行宣傳。
特別是那些工程隊,在他們的宣傳下,許多到工地做工的百姓,都心向山東政府,因為山東政府可以給他們創造夢幻般的生活。
特別是施行農業税改革法的五個省,在官府的宣傳下,以及官府的行政作風上,讓這些省的百姓都支持着山東政府。
無論那些地主如何煽動,就是沒有多少人支持他們。
此時的山東政府可謂是民心所向,崇禎和那些地主不論怎麼鬧,也鬧不出什麼結果來。
這次事件後,前來山東就職的文人少了,但來的無一不是看準了大明朝已經不行了的文人。
天下變革已是大勢所趨,與其抵抗,不如去適應。
這些文人許多都是看到了民心的變化,得民心者得天下,此時就算是山東政府不得天下民心,就單單在山東的民心就足以立於不敗之地了。
五省農業税改革,實則是一次生產資料易手的過程。
四川八成的土地都落進了趙巖的手中,這些土地分給誰,卻是一個需要好好琢磨的問題。
幾十畝幾十畝的分給個人顯然是不行的,那樣不過是造就一羣中農而已,本造就不了中產階級。
天下土地那麼多,把人困在幾十畝地上有什麼好處?但土地給誰,這就得有分寸了,趙巖覺得,不能把土地給那些品格低下的人羣。
第一批退伍軍人的土地已經劃定了,每人五百畝地。一個個都奔赴田畝所在州縣,當他們的農場主去了。
在手上的土地如何經營,這一點上趙巖選擇了把土地留在手種,依舊由原先的佃户耕種。
等以後再進行分配。
這種分配是需要門檻的,首先在生產上需要具備一定的技術條件,這需要進行培訓,其次在農場主的道德、品格上也有要求,最好是在文憑也夠高。
這就像後世的美國佬的農場主都是大學畢業的一樣,只有高文憑的農場主,才懂得如何更好的運營一個農場。
就湖廣、四川兩地,落入趙巖手中的土地就超過了一億畝,再加上陝西的5000畝,以及山西的3000多畝土地,趙巖可謂是個超級大地主。
而在東北、漠南、漠北、漠西、奴爾幹都司、庫頁島、北海道,到處都是土地,而整個南洋都是趙巖的囊中之物,還有台灣、趾兩處。
而在澳大利亞已經開始建立殖民地,還有夏威夷羣島、加州等地。
若説大明誰的地最多,趙巖可謂是當之無愧的最多。只是這些土地大部分都是未開發的。
大明的兩億人口,就是每個人分20畝都夠了,20畝,那是什麼樣的概念,耕細作下,10畝地就有萬斤糧了,北方的地雖然達不到,但15畝也有萬斤糧。一個人一年能吃掉一萬斤糧食嗎?吃掉1000斤糧食就頂天了。
一般來説,以後世的生產力,使用耕細作的方式,一畝地就能養活兩到三個人口,畢竟在普遍水稻畝產六百公斤的時代,種個兩季就能養活好多人,只是
耕細作的狀態下,不是每個農民都會去種兩季,甚至三季。
在土地資源無比充沛的情況下,用食去養活所有人都不是問題。…昨天又腹痛,以為只是普通腹瀉,結果是闌尾炎,前天通宵看了一夜的書就發炎了…超鬱悶,今天算是沒什麼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