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兩百多年的財富積累,幾乎大半落入了地主和商人的口袋。目前朱由檢已經開始加税,按照原來的歷史,到明朝滅亡前,朱由檢把農業税加到原來的五六倍,加上差吏貪污,這也是為什麼李自成、張獻忠提出不納税之後,從者入雲的緣故。

雖然説加税並沒有錯,但徵收的目標卻是錯了,因為把矛頭對準地主,在這點上盧象升曾上疏加税時只徵大户,但被其他官員反駁。

那些地主自然有避税的手段,而那些自耕農、佃户,在賦税增加後一般也能過,但問題是天災**不斷,沒有一個穩定的生產環境活不下去也是必然。

今年的財政收入有這麼多也只能説不足為奇,趙巖所涉及的產業,主要都是壟斷,具有優勢競爭力的行業,圈錢的速度那自然是倍快。

有這麼多銀子。該怎麼花卻是要好好的計較一番,需要支出銀兩的地方,主要也就是生財、強兵、安民這三點。生財即是加大商業投資,以賺取更多的銀子,以便有更多的銀子投入到強軍安民之上,在商業上趙巖可謂是嚐到了許多甜頭。

通過商業賺取銀子,然後調動大明這龐大的國力。大明本身就有一個良好的基礎,擁有龐大的人力物力,只要有銀子,就能夠對這些人力物力進行調用。

若是穿越到三國那樣的環境,就算商業活動進行得再多,也沒辦法調動多少人力物力,畢竟受到先天條件的制約。

大明是一個代表地主階級利益的國家,不可否認的是,地主在生產組織上也是發揮了巨大作用的,並且明代在對民間的管理上十分放,使得民間發展迅猛。但這種放,也讓土地兼併毫無監管,再則對他國的佔領能力變得極低。

例如安南越南,大明打下安南後,卻因為管理放而民變不斷,從而撤了出去。若是管理嚴格,哪裏會鬧出那麼多的民變,就算鬧了民變殺了便是。安南唐朝時就是中國的領土,明代打下後卻沒守住,真是讓人不知該如何説好。

各部門的高層匯聚一堂,開始商量這些銀子的預算問題。

明年的商業投資將繼續擴充,紡織業方面留着去年的功萬兩收益。繼續擴大規模。

海貿方面,大明這邊留着勁萬兩,本那邊留着如萬兩作為週轉之用。養殖業的那凹萬兩收益,同時繼續留着擴大養殖規模。

今年的財政收入的確是出乎意料,因此在造船方面,趙巖打算撥調勁萬兩,明年將在松江建立一個大型的造船廠,並開工建造刃艘。燉級飛剪船,其餘銀兩,用來招募船匠等等。

其餘能調用的財政數目達到力。萬兩,而軍費上,明年將有沏萬兩預算,二線部隊得支出勁萬兩軍費,而一線部隊,也要四多萬兩的支出,另外海軍再撥調,四萬兩軍費。再則明年還要和建奴開打,軍費將增加勁萬兩。

“造船、軍費方面都是必要的項目,這些項目所需項目預算扣除之後,還剩下萬兩趙全説道:“必須改善一下運輸,我們是靠經營生財,運輸部現在運輸能力很緊。”趙全説道。

“嗯!這方面的確需要改善趙巖點了點頭,就造船上,也是為了增強運輸能力,以便能進行更多的海上貿易,不過僅僅是為了生財,而改善運輸條件,不僅在陸上的商業更容易進行,而且也便於軍事調動。

趙全説話,其他部門的一把手自然沒有意見了,趙全的地位在這咋,集團裏可謂超然,大部分商業運作也都是趙全手。

商議之後,決定調撥勁萬兩給運輸部,用於道路修緩,以及運輸馬匹、車輛、江河船隻的購買和建造。

屯田方面,則調撥勁萬兩,用於練青壯,修建稜堡。現在屯地的青壯都已不再練長弓,而是轉而練火槍,對火槍的需求非常大,對火藥的需求同樣巨大,火藥一般都是各屯自己用土法生產,刀川一小運一部分。也就夠用了。

只要在登萊各地都修上稜堡,趙巖也就能立於不敗之地了,敵人若攻入登萊,要想一個一介。的拔掉這些稜堡,那幾乎是不可能。

個部門這麼一分,也只剩下寢。萬兩了。

負責教育部的宋漢這時起身作揖道:“大人,我們現在有六十多萬孩子還不能上學堂,教育上宜早不宜遲,今年財政寬裕,何不將教育普及下去?只要將教育普及下去,不出五六年,這些孩子就能成為我們未來的支柱。”

“師資可夠?”趙巖問道。

“師資已是足夠,去東我們教育部培養了兩千多名教師,教學生拼音↓學已能勝任。”宋漢原説道“我們可以先讓男童入學,則十至十五歲的少年皆能就讀,明年再加緊培養師資,兩年內所有必然能讓男女生源皆能入學,四年內我們可以把教育範圍降至六歲,並且可以小範圍內對百姓進行掃盲。”傲育方面的確宜早不宜遲。”趙巖點了點頭,就單單是軍隊方面,未來定然會朝着戰爭複雜化的道路發展,自是需要大量文化人員“先談教育部的預算吧!”教育是一個勒緊褲帶都要搞好的事業。

後世的中國教育,上個幼兒園天價,上個小學一年也要二三百塊錢學費,後來倒是慢慢的降低了。

而上個初中,一年學費四五千也是要的。上高中就更猛了,中考少一分就是兩三萬塊,而且那些負有聲名的高中,就算考上了,一年學費也要上萬,若是少了五六分,説不定得贊助學校幾十萬才能進去。上大學也就不用説了,比上高中還要高?

如此貪婪的教育,如何能發展起來?就單説小學,後世的那些發達地區的小學校長,一個人就能貪污幾百萬小菜就認識一個龍巖某小學校長,他已經給三斤。女兒一人買一套房子,自己還一套,還靠開飼料廠洗錢。教育已經成了三座大山之一,壓得人們不過氣來,上不起學的事例時有報道。

趙巖要發展教育業,自然不會重蹈覆轍,上演後世的那種政策。首先要做到入學免費,其次給學生提供膳食,再則每月發一錢銀子補貼。

入學免費,可以減輕百姓的負擔,再則有補貼發放,也不會有那麼多不讓子女上學的頑固份子。

給學生提供膳食很有必要,給這些孩子提供充分的營養攝取,讓他們的導體打下堅實的基礎。

推行這樣的教育政策,也就是把所有費用都由趙巖這個團體來承當,無利可圖,並且還要貼錢。

短期內的確是這樣的,但長期上卻是能創造無限的利益。

“登萊有十至十五歲的少年十一萬,潁州三萬,邯鄲四萬,共十八萬人,每人月給銀一錢則年需力萬兩。膳食費用,一人月五錢,則需的萬兩。教師每月給銀二兩,則需萬兩,學堂修建,課桌椅安面,可由各屯地分擔一部分,加上書本、紙筆等方面,再調萬兩即可。”宋波原將早已計算好的數據列了出來“也就需要力萬兩。”

“膳食費一月五錢銀子夠了?”趙巖有些擔憂,二錢銀子,能吃飽嗎?要知道趙巖下面的各部門,可是進行獨立核算的。

所謂獨立核算,就是各個部門之間,要調用其他部門的資源,必須花費銀子購買,雖然看上去像是自己賣給自己,但這樣一來各部門的盈利、虧損狀態則一目瞭然。

“三錢絕對夠了,糧食上我們多有產出,價格比外地低了一倍,可留下斤半購買食供應。”宋漢原説道。

“好吧!那就給教育部撥調四萬兩,多的那舊萬兩,擴建師範大學,再成立幾所中學和一所登萊大學,最好是在入秋前把大學建起來。”趙巖決定道,美國佬的哈佛大學就是明年成立了,既然明年要成立大學,時間上自然不能被它比下去。

成立大學很有必要,趙巖也迫切的需要建立一個類似英國劍橋大學那樣的高級學府。

教育果然是燒錢的地方,才十八萬人就要花費將近四萬兩,可以預見,這一塊將來又是一個燒錢大户。

明年還打算髮展漁業,登萊銜接渤海、黃海兩大海域,淡業資源十分豐富,簡直就是一個無人利用的大寶庫。

年年救魚、帶魚小黃魚都能形成龐大的魚汛,另外還有海蔘、扇貝、海膽、對蝦等經濟品種。

所以將撥出刃萬兩建造淡船,漁船的建造成本就小得多,一艘較大的汪船,成本也不過三四兩,一般的淡船,成本也就十幾兩。

登萊的造船業是受到木頭的制約的,海船所需的木頭在登萊雖有,但並不是太多,主要都集中在登州的丘陵地帶。而漁船所需的木料就沒那麼嚴格,到處都有木頭可以做。

一年捕到一萬噸魚,每斤賣和豬等價的五分銀,也能創造四萬兩的產值,實際上海產品價格比豬高出許多倍,一萬噸魚創造個二三百萬兩卻是不成問題。

事實上就單單渤海一塊海域,解放後的捕撈量最高時達到巫萬噸,後來工廠大量排污,渤海的魚幾乎死絕。

不過這個年代顯然沒有那麼高級的捕撈方式,加上多為近海捕魚,捕撈量會受到一定製約。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