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品德養於兒時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今天讀到博雅齋主的《別把臉丟到外國去了》深有觸,我覺得光觸還不行,得具體行動。我也看了網友的幾條評論,大家都有很強的民族,對於中國人的顏面我們都還是很維護的。只是覺得因為那麼小的一些事情,而讓別人把中國人看低了,將垃圾丟在垃圾筒裏很難嗎?也有網友説到素質問題,説是從小養成的惡習,父母和老師都有責任的。

我覺得這些都説得很對,一個人的良好習慣都是在小時候養成的。而且小時候的養成的習慣特別堅固,古語説:人之初,本善,相近,習相遠。還有“江山易改,本難移”等等,為什麼在幼兒時不能將這些良好的習慣都教予孩子呢?

我們家的小女兒在剛學會説話的時候,我就教她説:謝謝,不能説髒話、話。從學走路起,就教她不能隨地扔垃圾,為了鍛鍊孩子的行動能力,讓她學會將她自己玩的紙片,玩具等東西,一點點,慢慢地收拾好,不要的東西都拾到垃圾簍裏,為了引孩子,家裏的垃圾簍都是非常漂亮的,上面印的是可愛的動物圖案,漸漸地,孩子在慢慢長大,上幼兒園了,孩子在學校的表現都很出,基本上一些生活習慣都能達到學校的要求,孩子很快就適應了學校的羣體生活,品德及格上都比較優秀。

在孩子慢慢長大的過程中,你要會循序漸進地教她一些知識,你要將一些比較複雜的道德與禮儀簡單化,變成能夠讓孩子輕鬆易懂而且容易接受的方式。這些都需要你不厭其煩地教導她。

現在的人心都免不了自私,前段時間看報紙上説:一些高中生填寫志願,都為了減少競爭,報考學校時都是“口是心非”互相欺騙。而且同學之間少了那些共同學習,互幫互助的神,當請教同學難題時,明明會解答的都搖頭就不會做。一些模擬習題也都各不共享,同學與同學之間缺少了正常的往。這些現象多麼讓人擔心啊。

我不想讓孩子幼小的心靈就受到這些不良影響,孩子是需要友誼的,未來的孩子本來就孤獨,人與人之間的往本來就應該返樸歸真,以誠待人。所以,每當我們與孩子在一起時,總是讓她學會與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美食、學習工具等。在孩子眼裏,其實吃什麼都不重要,她所喜歡的只是與別人一起共享的快樂罷了。這是人中歸純潔的東西,我們成人難道要將這一點點良知都泯滅掉嗎?在孩子還未受到這個社會過多的醜陋的薰陶的時候,就讓她學會堅守自己良好的原則吧。

作為父母與老師,我們有責任將孩子引導走向正確的人生道路,在她還沒有能力自食其力的時候,我們的責任是重大的,而在這之前,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加強她對良好品德的不斷鞏固,讓她能夠用鞏固的基礎,去為明天所面臨的事情作出正確的決定與行動!

在這個個人競爭烈的社會,要培養你的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從小的獨立可以表現在帶孩子時,邊做家務邊讓孩子自己一個人在她的小地盤裏玩玩具,而不去依賴着父母的目光,抱着你的腿,不讓你離開。可以讓她學會收拾自己的玩具,整理自己的認字畫片與連環畫,從而養成學會收拾自己書包的習慣。她喜歡寫寫畫畫,你可以拿很多彩的紙,讓她自己學會折摺疊疊,完了之後要學會將碎紙片都收起家裏漂亮的垃圾簍裏等等,這些事情一定要堅持做,而且還要與她一起參與,這樣,時間長一點,堅持久一點,一系列良好的習慣就養成了。當孩子做好這些的同時,不要忘了表揚她,誇獎她,從而她會更加樂意做好這些,最後你也會覺得,其實做到這些真的很容易!

幼兒就是一張潔白的紙,你在上面寫上什麼,畫上什麼,她就會接受什麼,學會什麼。所以,孩子在小時候受的教育對於她一生來説,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今天由博雅齋主寫的一篇文章聯想到自己的女兒寫了這麼多,不嘆:為人父母的責任更加重大了!

大家正在读